電影訊息
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Oslo, 31. august

奥斯陆,8月31日/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奥斯陆(台)/奥斯陆,八月末尾

7.6 / 29,764人    95分鐘

導演: 尤沃金提爾
編劇: 尤沃金提爾
演員: 安德斯丹尼爾森李 漢斯奧拉夫布雷納 英格麗奧拉瓦 約翰娜凱萊維克萊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傻呀

2012-04-22 04:53:49

簡  介


安德斯即將從戒毒所完成自己的戒毒計劃,戒毒所在鄉下,所以安德斯已經被憋壞了。作為戒毒計劃的一部份,安德斯可以從戒毒所里出來,來到城市裡,為一份新工作面試。但是安德斯並沒有按照計劃去工廠面試,而是待在城市裡遊手好閒地到處亂逛。他貪婪地盯著大街上的人,因為他已經很久沒有見到人了。

  安德斯今年只有34歲,是一個儀表堂堂,頭腦聰慧的傢伙。家庭條件不錯的他有點紈絝的公子范兒,浪費了大把的機會,錯過了大量的機遇。最後,是他自己墮落到了今天這般田地。

  時間漸漸地流逝,進入到了午夜,八月也即將過去。那些往昔如影隨形的記憶再一次侵襲上安德斯的心頭,讓他既痛苦又無奈。可能,伴隨著黎明的到來,奧斯陸的八月的結束,新的生活也會隨之前來。

一句話評論

  這部影片的拍攝非常細緻入微,所有的細節都展示出了奧斯陸這座城市的特色和性格。真希望能在螢幕上多看到些這麼有個性的,和一般歐洲電影不同的影片。 ——好萊塢報導者

  雖然也是講述一夜間的故事,雖然也是話嘮級的電影,但是這部影片和《日出之前》還是很不一樣的。從質感和主題上來說,它更接近於法國電影。 ——indiewire.com.

幕後製作

  挪威導演Joachim Trier的第二部作品《奧斯陸,八月未央》(Oslo, 31. august)入圍2011坎城電影節的「一種關注」單元。在他的處女作《重奏》中,開篇是兩位好友分別把自己的作品投進郵筒,其中一人被接收了——接下來兩人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該片獲得了06年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的最佳導演、多倫多電影節發現獎,入選《綜藝》雜誌十大新人導演,08年在北美上映後登上知名影評人的年度佳片榜單。至此,Joachim Trier(1974年生於丹麥哥本哈根,他是拉斯·馮·提爾的一位遠親)的新作備受期待。事實上,《奧斯陸,八月未央》的故事就是《重奏》中安德斯·丹尼爾森·李扮演的那位年輕作家在24個小時中尋找生命的意義,改編自法國作家Pierre Drieu La Rochelle的小說《內心之火》,之前曾被路易·馬勒拍成1963年的影片《鬼火》。在得知入圍坎城時,Joachim Trier開心地表示自己的外祖父Erik Lochen 1959年執導的《騎手》也曾入圍過坎城電影節。

  本片的主角叫做安德斯,這個角色和導演處女作《重奏》中的安德斯是同一個人。只不過換了環境、換了年齡而已。約阿希姆·提爾說:「安德斯這個角色又年長了兩歲,在這部電影中,他是一個提問的人,追問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意義。因為34歲再期待有什麼輝煌的未來是不可能的事了,所以他開始經歷幻滅和痛苦。就我個人來說,要去對比這兩部電影是很困難的事情,因為這兩部電影都來自於我個人對生活的體驗,而且影片的主角和我本人又有太多的相似之處,所以只能說這是我的兩部不同時期的影片。有人告訴我挪威現在的生活很好。然後他們就會說,好的生活就意味著缺少好的生活經歷和好的故事。我感覺到很無奈,因為沒有了外界的煩心事,更可以在人們的內心發覺到衝突。即使是挪威的中產階級,他們的生活和內心也一點都不平靜。」

  影片《奧斯陸,八月未央》帶有一種濃厚的法國味,如果對白語言不是挪威語,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部法國電影。影片主要以台詞穿綴,情節並不是影片的主要內容。對於這種風格,導演約阿希姆·提爾說:「我從小就受法國電影的影響,從雷諾瓦的詩電影到新浪潮的戈達爾,我都是他們的狂熱的粉絲。這部電影主要提台詞為主,但是在主角的遊歷中,我又想展示奧斯陸這個城市的性格。所以,侯麥早期在法國巴黎街頭拍攝的那些電影成為了我的參考。而且,新浪潮對我的影響巨大,所以我會喜歡讓演員來表演符合他們自身性格的角色,並且在不同的電影中持續地展示同一個角色的變化和不同的生存狀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