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3D惡靈戰警:復仇時刻--Ghost Rider: Spirit of Vengeance

灵魂战车复仇时刻/幽灵车神(港)/恶灵战警复仇时刻(台)

4.3 / 126,170人    96分鐘

導演: 馬克奈維代 布萊恩泰勒
編劇: 史考特金波 塞斯霍夫曼
演員: 尼可拉斯凱吉 伊卓瑞斯艾巴 希朗漢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烏鴉火堂

2012-04-20 17:10:29

地獄屌絲,燃燼靈魂




    這部電影的評論不太好,就像凱奇叔近幾年的一堆注水作品一樣,很容易將其劃歸至爛片行列,而且北美票房也不太好。不過作為一名凱奇飯,而且有對這類帶有黑暗色彩的墮落英雄情有獨鍾的人士,略書此文,帶有主觀色彩,不是為本片平反,也不是為其立個牌坊,而是挖掘一下《靈魂戰車2:復仇時刻》是否還有潛力。



   《靈魂戰車2》是俺Marvel追過為數不多的原著漫畫之一,主人公兼具惡靈、騎士雙重身份並有別於超人、神奇四俠、美國隊長等光明使者,更偏向於再生俠,地獄神探等這類的黑暗英雄,而他背負的詛咒和可怕造型則讓他具有反傳統的遊俠性質。電影的黑色風格很濃重,有別於第一部的西部風格,搭配上宗教味道,背叛靈魂的騎士一邊懲惡揚善,一邊要與自己被詛咒的命運相抗爭因此從漫畫到電影,惡靈騎士是那種典型的反英雄角色。這類人物一般都在黑暗與光明之間徘徊,正義與邪惡之間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一線之隔,二者之間的灰色地帶是他們的居所。他們的世界觀狹隘,具有黑暗、冷酷的心靈,孤僻的性格、並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這些由漫畫過渡到電影當中的角色與其身處的世界格格不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成為漫畫英雄中一道怪異的風景線。



   因為這類人物的小眾化,就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挖掘人性和亦正亦邪的深層剖析,電影拍起來很不容易,拍的好的就有《黑暗騎士》、《烏鴉》、《刀鋒戰士》這類,而未能突出人物內心或者拍的一般的電影就有《懲罰者》、《再生俠》、《夜魔俠》云云, 《靈魂戰車2:復仇時刻》就屬於後者。



   第一集《靈魂戰車》就在這方面栽了個跟頭,第二集照舊,片中主角出賣靈魂的情節很像《再生俠》,但是我們的騎士大人卻沒有《再生俠》失去靈魂後的那種內心的煎熬和折磨,大多只是體現在了肉體方面,一味的歇斯底里怪叫。尼古拉斯凱奇也不如《地獄神探》里基努里維斯的一酷到底和頹廢到家。片中大都是在表現惡靈騎士如何制敵和一心向善,忽略了主人公內心世界。導演在這一方面的處理過於薄弱,與第一集大同小異。

   

   而電影的劇情無非是本片另一個爭議之處,幾場打鬥場面下來,之間的過渡劇情雖未讓人昏昏欲睡,但卻也極無營養。平心而論,電影整體還比較緊湊,從頭到尾以公路片的模式一貫到底,不過但凡此類電影其劇情必定會囊括大量資訊量來交代故事。但本片的資訊量很少,從對白到情節給人的感覺銜接度不強,跳躍性挺大。電影的故事四平八穩,發展過程很快,這倒是符合二位怒火導演的一貫作風,個人風格很重,不同的場景變換和鏡頭的快速切換並不感到意外,電影風格很像MV,在視覺效果之下,呈現出一種cult感覺,所以強烈的個人風格在此有點喧賓奪主的感覺。

   

   

   說到電影視覺效果,可以說是本片最大的看點。本片宣傳時期,電影的投資為7500萬美元,已算是中等偏下製作,可在官方實際公佈的數據中,本片的投資只有5700萬,在如今電影製作動輒上億的年代,這點投資微不足道。因此本片呈現視覺效果的地方只有三處,也就是惡靈騎士三次變身的時候。本片的視覺風格更加黑暗,前作光鮮的骷髏頭造型在本片中北炭黑色的骨骼代替,配上熊熊的火焰,給人一種燒焦的感覺,而主角身上的服飾,也是黑色的衣著上大片焦糊的質感。再加上同樣烈焰的山葉摩托(由第一集的哈雷換成了)因此戰鬥之時,在3D效果下烈火與黑色的濃煙成為主料,導演用自己標誌的凌厲風格,顯得動感十足。



    三場打鬥第一場牛刀小試,第二場採石場大戰為本片中最為精彩的一段,結尾日光下惡靈騎士的飆車大戰也有風馳電掣之感,原著中惡靈騎士的審判之眼與地獄火的運用在電影裡得到最大程度上的體現。總體而言,這部100分鐘的電影裡,三場打鬥加起來時間也不長,但足以令人印象深刻。在本片微薄的投資下,這樣的視覺效果應該為本片記上首功。但本片反派太弱卻是不爭的事實。這一點也是兩集《靈魂戰車》一貫的作風,惡靈騎士沒有一個像樣的對手,也讓為數不多的戰鬥場面轉瞬即逝。



   幾段打鬥雖然短小,但沒有像第一集那樣到高潮時已死去,記得前一集電影動作場面也是炫目,但不過癮。本片的動作場面起碼在有限的基礎上能做到過癮,資金微薄讓這些場面未能延展開來,可稱遺憾。



   其實作為一部大明星主演、漫畫改編的電影,原本非常主流化。但本片的原著早已限定了粉絲群體,而且在克·耐沃爾代和布萊恩·泰勒的風格之下,顯出了一種B級片的感覺。重金屬配樂頗為勁道,比起第一集克里斯多福·揚較為溫和的交響樂與電吉他搭配的音樂,本片的配樂David.Sardy的配樂絕對符合惡靈騎士這個形象。也許這二位來自《怒火攻心》的導演根本沒打算把本片拍成一部主流娛樂電影。還記得第一集的標誌場面是什麼嗎?兩代惡靈騎士互飈的場面,配上西部主題曲《ghost riders in the sky》,是整部電影中最棒的地方。而第二集的標誌場面?無非就是惡靈騎士給小正太示範「火焰噴射器」那段,惡趣味十足,也非常符合原著。



   由此看來,這部《靈魂戰車2:復仇時刻》很暴躁很暴力、以主流電影的姿態去拍攝一部B級片,很小眾,很黑暗,靈魂更加扭曲,也更加符合原作的風格。從音樂到打鬥,一切都是為了刺激觀眾腎上腺素而來,而有限的投資也限制了電影更多視覺效果的發揮,而劇情也是飽受詬病,這大概也是本片在北美票房失敗的原因了。作為一部Marvel的漫畫英雄電影,本片原本是在計劃之外,大概是Marvel被迪斯尼併購讓索尼公司擔心失去這個角色的拍攝權(Marvel與迪斯尼合併之後,原各家公司所拍攝的漫畫人物形象繼續保留幾年,到期收回),才搶拍出爐,倉促的痕跡也就不可避免的變得更加突出。



  這部電影雖然票房失敗,但裡面的黑暗風格卻是我比較喜歡的,拋開乏味的劇情與對西方宗教文化的無知態度,這個反英雄的電影雖說未能成名,起碼動作場面是非常精彩,只是有一種遺憾的感覺。這種心理有點微妙,因為,娛樂電影,其實本來好看就是好看,不好看就是不好看,而讓人看了會抱有一點遺憾態度,下意識是因為覺得它本來可以更好一點——也就是說,《靈魂戰車2:復仇時刻》本身起碼對於個人來說,還是有一定可讚美的地方,因為它們可以讓你想像,哎呀,本來可以更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