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飛越老人院--Full Circle

飞越老人院/疯狂老人院/FullCircle

6.6 / 203人    105分鐘

導演: 張楊
編劇: 張楊 霍昕 張翀
演員: 許還山 吳天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12-04-19 20:26:50

那是麻雀


我會相信幾個小孩子在《奇蹟》的純真願望,卻無法理解幾個老人在《飛越老人院》的賣力行為,何故?除了難聽的才華有限以外,恐怕多數中國導演已經不知道自己該相信什麼了,他們對真與善的理解好像是來自CCTV。

部落格時代,朋友跟我抱怨說,除了資訊碎片化、交流繁瑣化,他總是被那些陳年段子給打擊到。有些誇張到十年前就在高校BBS上流傳過,但放到網路上,它們還是被一遍一遍地轉發,機械傳播。看《飛越老人院》的時候,我不由地想到了這些。顯然,從開頭的魔術戲法到流淚的「那是麻雀」,從細節堆砌到技巧手法,導演擁有的、不斷去呈現的也只是一些陳舊的東西。即便是脫自日本、允許山寨的超級變變變,多少也可以稱為老把戲。當然,如果導演非要說:那和老人家上了年紀有關係,我還願意被說服。然而,看到有如網路短片《老男孩》一樣的「選秀結尾」,我當真是有些不耐煩了。

老人院的日常生活、一群人準備節目……當他們還身處在老人院的環境當中,即便電影沒有試圖去表現和傳達什麼,但觀眾還能接受。畢竟比起外面的社會冷漠,比起那些不孝的、虛偽的兒女們,安靜的老人院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歸宿。尤其在老人感嘆著不想死在醫院的時候,我們似乎能感受到老年生活的悲哀——哪怕不曾真正面對過,哪怕這歸宿是這幫自嘆可憐的人的最終宿命。我想,他們大多人,在大多時候,還是能撐起骨頭、挺著腰杆說話,而不是一片陰暗。

然而,在一個編者打造的莫名動機下,或者說張楊依然忘不了拍公路片的興奮勁,這幫老人突然厭倦了老人院生活,大有非決裂不可的意思,轉而去尋找另一個美好的舞台。事實上,無論是在去往天津的沿途風光,還是蒙古包裡的無差別感動,再到選秀舞台上起立猛鼓掌的評委們,我想,對生活持有審慎判斷力的觀眾,他們大多會報以懷疑,這真的是飛了的麻雀嗎?

沒錯,打從離開老人院開始,影片就飛越了現實,遠離了內心深處的思考。我想,這並非因為自己在施行折衷主義。就好比我一直說,《飛越老人院》就應該綁著許鞍華的《桃姐》上映,彼此拉動。在我看來,《桃姐》就是極力克制,以家常便飯打動人。相比老人院的大背景,那部電影要說的其實是主僕情。而在《飛越老人院》,內地導演又一次試圖用人性的讚歌來打動觀眾。我不反對煽情,我反對的是沒有技術含量、矯揉造作的生硬煽情。就如那個節目還有那個被台下觀眾、電視機前所有人圍觀的結尾,我只會想到陳凱歌的《和你在一起》。或許,有人喜歡這般直接的、生造的關懷段落,彼此圓滿,一起融化。但是,我想,更多的人還是會被拉遠了距離。

在我看來,《飛越老人院》有個最大問題,它搞笑的地方讓我覺得並不好笑,尤其是那些面對節目表演的笑場,從開頭老人的笑、家屬們的笑、蒙古包的笑再到結尾的闔家歡樂勁,無論怎麼給特寫,我實在是接受無能,反倒覺得笑點過低,極度浮誇。這種近似撓人腋下腰間的粗暴方法,只能說拙劣。到了悲傷的地方,哪怕人物是淚水嘩嘩流,幾個人一起流,我又真心覺得,很難被打動。很明顯,導演停留在過度理想、一廂情願的浪漫化表達,當然,有人說了,那是張楊的老毛病。某些時候,我又想到了去年那部《到阜陽六百里》,它同樣在映照現實的難度面前沒能更進一步,而《飛越老人院》是敗下陣來。不過相比前者的清淡,《飛越老人院》的音樂就是猛煽情,多而且滿,無休無止。當然,這也是三寶一貫的苦情風格,音樂一起,觀眾就被告知應該要感動了。

只是無論節制與否,我想放到普通觀眾那邊,應該並無大礙。畢竟在現實的中國,在一個不斷翻出寒心和冷漠的社會裡,以《飛越老人院》的演員陣容和老人院的孤獨主題。我想,電影本身確實有值得尊重的地方,值得正視。只是一碼歸一碼,面對知音體和各式心靈雞湯故事短文的洗刷教育,大家都希望著,能被其他人「溫柔相待」。對老年人來說,尤其如此。然而,具體於《飛越老人院》,如此直白的訴求,如此不加掩飾的心思想法,那是不是顯得太過廉價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