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交響人生--The Concert [2009]

音乐会/非常爱乐乐团(港)/交响人生(台)

7.5 / 18,654人    119分鐘

導演: 哈杜米赫羅
編劇: 哈杜米赫羅 馬修羅賓斯
演員: 梅蘭妮蘿倫 法藍柯波蘭德 咪嗚咪嗚 里安‧艾貝蘭斯基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lena-chicken

2012-04-17 08:18:29

不要用政治綁架音樂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到影片的前半部份,認為這是部精彩的作品,但是劇情越是曲折進展,就越是感到疲累,到結尾處感動已經蕩然無存。

如果這是一部反映蘇俄藝術工作者生活的歷史記錄片,它的深度有待挖掘。如果這是一部表現了「生活中處處有音樂」的勵志片,那麼它被太多不屬於作品本身的東西束縛了手腳。這部電影唯一打動我的台詞是:「安德烈,你這個自私的人,只活在一個世界裡。」就是這樣。一場音樂會就是音樂會,不是心理疾病互助小組,更不是尋親節目。只獻給柴可夫斯基。

也許導演極力想要表現在卑微而殘酷的生活中對於藝術最高境界不滅的嚮往,但是這種嚮往究竟為何?音樂,在這部電影裡只是一個線索,一件外套,脫下它,安德烈的痴迷和伊凡的執著有什麼區別?他口口聲聲說的和諧,又究竟體現在哪裡呢。

忠貞不渝可以是一種美德也可以是一種疾病。美的不是這種堅持,而是堅持的理由。如果它以無比清晰的輪廓出現在你眼前,一千隻手的舞蹈,或者流動中的宮殿,或者一雙翅膀,將你圍得水泄不通,就要喘不過氣來,那麼這種堅持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如果這種堅持是為了一個救贖,那麼,請不要把用音樂的名義來表現你的悲壯。因為命運掃過所有人,音樂不足以擔當起祭奠他們的重任。

最後十二分鐘的樂段,完全沒有排練就達到完美境界的演出這種不合邏輯的情節實在令人咋舌。當然奇蹟發生靈魂相通這種設計在電影裡也無可厚非,但是這畢竟是交響樂團而不是獨奏,即使是到達巴黎以後只排練一次演出就已經是奇蹟。最後的演出竟然是臨場發揮,對上帝怎能這般苛求。

而那精心的剪輯雖然十分辛苦,也體現了導演的高超技巧,但是卻很大程度地破壞了對音樂本身的體驗。安瑪麗悲慘身世的劇情和樂團之後的成功雖然在節奏上合拍,但是與音樂表達的情感沒有多大關聯。不是畫面在表現音樂,而是音樂在陪襯畫面,而且還是超市背景音樂的那種廉價的陪襯。看完電影,我甚至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選柴小協來演奏,難道只是因為柴可夫斯基是俄國人,而劇情需要一部小提琴協奏曲。

總之,不管大師與藝術家們有沒有最終帶著翅膀達到至高的和諧境界,我肯定是沒有。將音樂淹沒的瑣碎灰塵在結尾仍然死死糾纏,它化作命運的模樣,將那雙翅膀拖住了,讓它貼在地上。我多麼希望它能夠至少在演奏的那十幾分鐘鬆綁,但是它拒絕了。政治迫害從現實一路追殺到電影裡,這次不是用意識形態的粗暴方式,而是通過精心構思的故事,掐住了音樂的脖子。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