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迷懵夢寐--Martha Marcy May Marlene

双面玛莎/迷懵梦寐(台)/玛莲邪教离魂曲(港)

6.8 / 55,706人    102分鐘

導演: 尚德金
編劇: 尚德金
演員: 伊莉莎白奧爾森 Christopher Abbott Brady Corbet 休丹希 Maria Dizzi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清小酌

2012-03-22 04:05:59

有關邪教忽悠眾教徒的手段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今天又重新看了遍《雙面瑪莎》。第一次看是因為被海報吸引,第二次,則純粹是因為電影本身。

  
   其實這部片主要講的就是一個逃脫了邪教的女孩之後的生活。可是邪教的印記太過深刻,以致於瑪莎經常把現實和過去的虛幻相混淆。不過也正因為此,我們才了解到瑪莎這一兩年來的生活。電影虛化了事情的開始和結局,包括瑪莎為什麼會誤入邪教,或者她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相反,電影強調的是瑪莎的心理和經歷。最近看了部心理學的書,裡面碰巧也有講邪教的章節,並且提到了邪教的幾個常用手段。神奇的是,電影裡也有共鳴。
  
  一、隔絕的世界
  
   瑪莎他們生活在一個小莊園,白天做點農活、聊天、唱歌,晚上休息。一個幾乎與外界隔絕的世界,自給自足。在邪教的那兩年中,她甚至沒有跟她姐姐聯繫,即使她們都住在紐約,即使她姐姐結婚了。
  
   正是因為隔離,就算她們行為詭異,也沒有覺得有任何不妥。所以穿的衣服很不倫不類,所以習慣每天只吃一餐,所以游泳的時候不穿衣服。
  
  二、屈辱的入教儀式
  
   電影裡並沒有明確的入教儀式,但是女教徒在真正加入組織,應該是算做被弓雖暴之後。其實最開始女孩們的反應都很正常——哭泣。可是這個時候就出現了另外一個資深女教徒,說:我們不能這麼自私,只想到自己,而且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這個階段的。於是瑪莎笑了,和那個寬慰她的女教徒笑成一團。
  
   自我辯解總是很能起作用,尤其是當其他人都一樣的情況下,一件明明覺得不可能的事情,突然就覺得理所應當了。
  
  三、鼓勵
  
   剛剛進入莊園的時候,派屈克(邪教頭子)為她寫了一首歌,一首隻屬於瑪莎的歌。
  
   其實大家都會從新教徒成為老教徒。瑪莎呆久了,新教徒的安撫工作就是她的了。這時候,她的角色是teacher和leader。自豪感和認同感油然而生,他們便更信奉著組織。
  
  四、溫水煮青蛙,不斷挑戰個人底線
  
   派屈克真的是個很有計劃性的人,懂得怎樣讓大家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接受自己的「另類」價值觀。當他教大家射擊,先是從射擊玻璃瓶開始,再到殺死小動物,大家都覺得新鮮刺激。於是他又帶大家去偷竊甚至殺人。好在瑪莎還是有自我底線的孩子,她心裡終於產生了懷疑,最終產生了逃跑的念頭。
  
   那麼其他人呢?沒有。教徒們似乎都覺得這是正常的。
  
   當時瑪莎跑出來,是有人追了出來的,卻沒有把瑪莎帶走。除了因為周圍人太多,我覺得更大的原因可能還是因為他們有把握瑪莎最終還是會回去。顯然,他們的把握是最後得到驗證的。改變了瑪莎所有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使她與外面正常的世界格格不入。瑪莎也曾想過放棄,也曾給邪教打電話。可是在電話打通的那一剎那,瑪莎猶豫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沒有多說一個字。
  
   片子的基調無疑是壓抑的,可是卻從中看出了陽光的部份。
  
   不得不說瑪莎對改變自己做出的努力,也不得不說姐姐在瑪莎生活中的重要性。雖然姐姐對她的事情一無所知,雖然姐姐最終也沒有成功地幫助瑪莎擺脫邪教的陰影而不得不求助於醫院,可是瑪莎靠姐姐的幫助才讓她重新認識自己、認識這個世界。是姐姐將她拉回了現實世界,教給她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告訴她應該穿漂亮舒服的衣服,游泳的時候要穿泳衣,要注意私人空間,要一份工作來養活自己等等。
  
   正如片名:Martha是她本名,Marcy May是邪教老大稱呼她的名字,Marlene是她邪教接電話用的名字。中文譯名雙面瑪莎也挺好,因為電影不僅想展現的是邪教和人性的鬥爭,也有瑪莎自己內心的掙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