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叫我第一名 [影集]--Front of the Class

叫我第一名/开放有爱/站在教室前

8.1 / 6,474人    95分鐘

導演: Peter Werner
編劇: 湯瑪斯瑞克曼 Brad Cohen
演員: Jimmy Wolk 崔特威廉斯 Dominic Scott Kay 莎拉德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蠟筆瓶

2012-03-19 22:00:58

《叫我第一名》——勵志神馬的


    勵志電影一直是好萊塢乃至全世界都鍾愛拍攝的電影類型,也是最受觀眾喜愛的電影類型之一。電影人通過一個個奮鬥故事來讚美這些奮鬥的人,寄寓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電影觀眾也樂於在這些人與事中汲取一些有利於自己人生的動能;操縱主流話語的媒介更是願意藉助那些受到觀眾歡迎的勵志電影來引導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尤其是在國家低潮期,這讓電影作為一門藝術多少沾上些不純粹的意味,遠的不說,2009年的奧斯卡上,勵志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舉拿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八項大獎,力挫獲得13項提名的有力對手《班傑明•巴頓奇事》,遙想當時席捲美國的金融危機,這樣一部勵志電影大獲全勝也就合情合理了。所以勵志的故事一直在說,也總有觀眾願意感動。
    《叫我第一名》是一部典型的勵志電影。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主人公Brad患有妥瑞氏症,無法控制發出怪聲,然而他憑藉著對人生的樂觀心態與追求夢想的執著,如願從事了人們眼中妥瑞氏症患者不可能從事的職業——教師。
    一般說來,勵志故事中主人公面對的困難大多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時代對個體的限制,在講述一個黑人辯論隊傳奇經歷的《偉大辯手》中,上世紀30年代美國社會對黑人的種族歧視成為辯論隊前進的阻礙;在講述美國女飛行員Amelia Earhart傳奇人生的傳記片《艾蜜莉亞》中,她必須承受那個時代對女性的不公;二是家庭的阻礙,《跳出我天地》中,極具芭蕾天賦的小男孩比利卻家境貧寒,《風雨哈佛路》中女主角在求學路上,支離破碎的家庭讓她不堪重負;三是自身的缺陷,《我的左腳》中愛爾蘭天才作家兼畫家克里斯蒂•布朗先天大腦癱瘓,《阿甘正傳》中阿甘是一個智障。《叫我第一名》的主角Brad則患上了罕見的妥瑞氏症,然而之所以勵志,當然是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現了目標。在實現目標過程中,除了主角自身的努力外,他人的幫助也是勵志電影必不可少的要素,本片都一應俱全。

     一, 樂觀與執著
本片在劇情上並無新意,除了我此前從沒聽說過的妥瑞氏症外,影片大體就朝著可料想到的情形發展。然而相信本片本來也就不打算以精心構思的劇情取勝,而是希望以主人公的經歷感染觀眾,在這點上,本片還是成功的。
    本片著重刻畫了Brad的樂觀和執著。妥瑞氏症極大的影響了他的日常生活,他在課堂上引起老師們極大的不滿,父親也不堪忍受他的噪音,他無法參加音樂會,無法去電影院看電影,甚至也無法在高爾夫場場打高爾夫球,事實上所有要求現場安靜的場合他都無法參加,因為他的噪音會影響他人。然而他以不可思議的樂觀態度面對一切,電影中充滿了他爽朗的笑聲。
    他夢想成為一名教師,一次又一次失敗的面試始終沒有澆滅他的信心,他也坦然的面對他人對自己的質疑,從不迴避關於妥瑞氏症的任何問題,當他終於被一家學校錄用時,他也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完全能夠勝任教師這一職業。
     二, 親情
    親情是勵志片的一大砝碼,苦難的孩子在家人無私的關愛中終獲成功是煽情的好戲,《跳出我天地》中的礦工父親,《我的左腳》中偉大的母親,都是此中典型。
    本片中Brad的親人是父母和弟弟。母親和弟弟始終保護和支持著他,Brad和父親的關係成為了片中的一條輔線。父親一直不堪忍受Brad的怪聲,直到他明白Brad的怪聲並非刻意為之,而是妥瑞氏症的表現。他並不讚同兒子對教師這一職業的執著,更希望他能在自己的工地上找一份活計,因此兩人的關係一直很緊張。電影的最後,Brad向父親證明了自己,而父親也向Brad袒露心聲,他一直糾結於是否是自己的問題造成了兒子的先天缺陷,讓Brad明白了父親的愛。
     三, 愛情
    我認為愛情是本片刻畫的較為失敗的一條線索。Brad因為自己的病而無法自信的和女生交往,往往不願意進行第二次的約會,然而和Nancy的交往卻又突然沒有了這個問題,當然這可以解釋為愛情的力量,然而在另一個更關鍵的問題上就無法自圓其說了——迴避了Nancy的父母。不明白導演為何安排兩人拜訪Brad的家人這一情節而非Nancy的家人,任何父母對自己健康美麗的女兒將嫁給一個有先天缺陷的男孩,難免會有矛盾產生,影片直接迴避了這一點就不太合理了。同時影片並未多加一筆講述愛情對Brad教師之路的推動作用,Nancy的出現只是讓Brad的人生更加圓滿,這就顯得有點盲目樂觀了。
     四,師生情
    本片還講到了Brad和學生的相處,主要涉及到了三個學生,被父親轉至其他班的亞裔女孩,頑劣的小男孩,身患絕症的小女孩,用來說明Brad受到的歧視,他對學生的關心,以及學生及家長最終對他的認可,限於片長的限制,大多點到為止,並不出彩。
    這並不是一部十分憂秀的電影,但是男主人公樂觀的態度,爽朗的笑聲,影片歡快的配樂,令這部小成本的勵志電影還是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