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錢學森--Qian Xuesen

钱学森/Hsue-shenTsien/Dr.QianXuesen

5.6 / 105人    n/A

導演: 張建亞
編劇: 陳懷國 陶純
演員: 陳坤 張雨綺 林永健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馬慶雲

2012-03-05 09:12:45

《錢學森》:藝術的最低底線是不說謊


《錢學森》:藝術的最低底線是不說謊
文/馬慶雲
前兩天去影院看電影《錢學森》,我便做好了看一個大片但是說謊影片的準備,跟「見郭大爺」等等的說謊影片差不多吧。可是,讓人失望的是,這部電影在說謊的同時,連最基本的大片氣象都沒有,簡直就是一些電腦合成的小東西啊。不帶這麼坑爹的啊!看完電影之後,我問一起來看的朋友,寫點東西嗎?她說,浪費時間不?我便決定不寫了。但今天晚上看了一部97年黃建新導演的電影《埋伏》,編劇是孫毅安。這個孫毅安,正是《錢學森》這部戲的編劇之一。《埋伏》算是一部好戲,編劇很用心,但《錢學森》確實一部不顧歷史史實的諂媚之作了——曾經也寫過好東西的孫毅安,寫出了《錢學森》,不覺得恥辱嗎?
《埋伏》說了這麼一個故事,主演馮鞏接受警局命令,埋伏在水塔裡邊監視罪犯,最終堅守一個月,為罪犯的抓捕工作作出了最大的貢獻。這個故事主線之外,穿插了主人公的個人感情生活,和其科長的生活。影片為小人物電影中不錯的一部作品。導演黃建新也完全不是「見郭大爺」裡邊的那副嘴臉,而是關心底層,審視底民眾的生存境遇問題。
在《埋伏》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編劇孫毅安的誠懇態度,尤其很多反諷橋段的運用,應該屬於人民內部的朋友。但是,到《錢學森》這部電影中,孫毅安為何不顧歷史史實,捏造了這麼一個錢學森回國的真相呢?
筆者上學那會兒,是政治上的差等生,因此對一些當代歷史學習的不夠通透,在僅有的一點歷史知識中,我依稀地記得,錢學森先生回國的真相好像是這樣的:
當錢學森知道北方政府已經打入南京之後,開始向美國政府申請加入美國國籍,但因為以前與共產黨有過接觸的事實無法交代清楚,所以被拒絕。錢學森開始起訴,這事好像一直弄了五年吧。後來還是錢學森敗訴了,老錢不得已才回的大陸。又有說法是,老錢是被美國政府驅逐出境的,這事一直到後來老錢拿什麼獎的時候,因為驅逐令還沒有到期,不得不讓別人代領來著。
在《錢學森》這部電影裡邊,編劇孫毅安正義凜然地告訴我們,是老錢自己想回國,美國政府不讓。這個事情,很好的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府和祖國人民的偉大號召力。但是,我想問的是,這段歷史,難道真的如它們所言的嗎?筆者是政治上的差等生,真箇差到讀了錯誤的歷史嗎?在錢學森為何回國這事上,作為編劇出現的孫毅安等人,是否有過紮實的考證呢?又是否能拿出讓筆者信服的證據來論證自己在《錢學森》這部電影中沒有說謊呢?
電影作為一門藝術,最低的道德底線,或許就是,不能說謊吧?!如果筆者讀的歷史沒有問題的話,跟毛澤東論證可以畝產萬斤糧食的,也是錢學森先生吧?!這段歷史,是否也應該原原本本的放在電影裡邊呢?或許,我讀的歷史真箇存在問題,是孫毅安們對了,但還請孫毅安們拿出具體的證據來證明白己沒有說謊的好吧。畢竟,《錢學森》這部電影面臨著巨大的質疑!
有很多編劇和導演靠著自己當年在梁山上打過獵,就可以招搖的在東京城賣弄風騷了,殊不知,更大的危險,實際上已經悄然的降臨在時代和時代的敵人的頭上。作為藝術工作者出現的我們,一旦說謊,會被自己的內心問責而死的,除非,我們的內心道德律早就嚥氣了。
本不想寫的,但還是寫了如上的這麼些不死不活的批評。
還是老慣例,隨文附帶《電影一週酣》的節目視訊一個,筆者做的,歡迎批評。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4MzY5MjQ0.html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