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F

2012-02-19 01:14:05

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聽慣了成語的字字璣珠柔美委婉,對於說什麼就是什麼、所指能指高度對應的英語難免有點小瞧的意思,但今天這部片名算是提醒了我,英語裡也有意境美妙的習語的,比如這句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其實它還有個意思相同的表達,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between a rock and the hard place。至於為什麼兩者語言美感上的對比如此強烈,……也許是因為家裡倆孩子總得有一個長得漂亮的一個長得醜的?這才能表明基因選擇的微妙確定性與隨機性?

Alas, I digress. 還是回頭來說片吧。

衝著新一代英倫人之翹楚代表基抖森去看這片的人,估計隨便在哪個平台上都不計其數,我自然也不能免俗,連聽說這片還是因為抖森樂呵呵地帶著女朋友去了多倫多的;但是不能不提的一點是Terence Rattigan也是個太有份量的名字,有人想重拍他的劇本總是會讓人忍不住好奇,尤其是在評價甚高的1955年版已經基本可以算作失傳的情況下——想討論Rachel Weisz接過Vivien Leigh的槍似乎是個太不著邊際的話題,但是讓Hidddleston演一個Kenneth More演過的角色還是挺有看點的,畢竟兩人有著截然相反的氣質與人生經歷,一個敏感,一個粗獷,一個瘦高單薄,一個矮小結實,一個是劍橋RADA的優等生,剛一畢業就遇到了肯手把手教的好師傅於是青雲直上;一個是白手起家,從加拿大皮毛獵人和劇院小工一點點努力到西區乃至好萊塢的舞台上。但是說來說去,TDBS在Rattigan作品中數一數二的地位和價值總是不變的,Rattigan成為顯赫一時的戰後英國劇作家,自TDBS開始的一系列劇作的成功當然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但讓人遺憾的是,這次的改編,近乎完完全全是失敗了的。回到標題想表達的意思,對於名作的每次改編都是一次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的艱難選擇過程,但是這次Terence 大衛對核心精神的把握和中心劇情的取捨完全偏離了劇本的原意,硬是把一個人性的故事簡簡單單地掰成了八點檔苦情劇,真是讓人不禁扼腕啊。

想當年TDBS剛剛面世的時候,劇評界對它的評價是「Rattigan對人性看法開始變得更加複雜和有深度起來了」,而這一點正是TBDS之所以留名戲劇史的重要原因:完滿地講一個充滿感情的好故事只是melodrama的要求,好的melodrama的確可以憑情節的跌宕起伏感動人心,但畢竟不具有普世意義,真正能具有普世意義的只能是那些透過情節直擊人性本質的東西,它們也許並不能給人性的某一個側面下一個完美的定義或者給出一個萬用指南,但會讓你覺得觸到了生活堅硬表面之下一些不易發現的柔軟。雖然melodrama和正劇在評論時並不該有上等下等之分,但作為社會之眼的劇作家想要真正喚起公眾的注意,還是得要靠作品獨特的角度與深度。而本次的改編忽略的恰恰就是原作中一些反映入性「複雜而有深度」的東西,Hester和Freddy反反覆覆分分合合的愛恨糾纏被推到了最前面,可以算作原劇本精華的Hester與其他人物的互動幾乎被刪了個乾乾淨淨,這真是讓人無法理解。要看八點檔誰會去翻六十年前的老劇本?新寫的矯情小故事不是多了去了嗎。

雖然重點錯誤,但是兩位主演的表現是值得表揚的,雖然,再一次不得不說,他們的重點也隨著影片的重點一起還給了Rattigan老爺子。Weisz的控制力依然出色,她對喜怒哀樂以及Hester矛盾性格的準確表現讓這部片沒有淪落到完全失控的地步;Hiddleston的節奏感和爆發力也依然展現了學院派尖子的出色實力與舞台感,但是不得不說他的表現和原著中強壯迷人但缺乏教養的酒鬼形象實在是相去甚遠,親身參加過RAF的Rattigan老爺子大概也會覺得,在這個角色上,Kenneth More的形象與表演方法會更加貼近原著精神吧。

(一個能脫下衣服之後比女人還纖細白嫩、經常淚光閃閃的的戰鬥英雄。I blame YOU, Terence 大衛.)

總的來說,這一版的改編實在讓人失望;原劇的劇本還沒看完,看完之後若有其他心得再上來補遺。底線是,情節太散節奏太慢,導演太過於故弄玄虛,一部既不適宜花痴又不適宜消磨時間的電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