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寧
2012-02-17 10:17:09
《特別響,非常近》:嘶吼與默然
(芷寧寫於2012年2月17日)
「更多的人活於現世,然後在整個的人類歷史中死去。」(片首獨白)
無論不幸降臨在誰頭上,那都將是一場個人的全身心浩劫。同時,人們對待災難的應對方式和走出陰霾的歷程,也體現著每個人各自的閱歷和性格,影片《特別響,非常近(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中喪父的男孩奧斯卡釋放痛苦的方式之一是嘶吼,而經歷過二戰又在「911」中喪子的老人家則以沉默和出走度過了他人生的大部份時間。老人左手紋著YES,右手紋著NO,偶爾寫下隻言片語作為必要的回答,彷彿遁匿在一個遙遠的精神國度里。
似乎片中的小奧斯卡是個不太討人喜歡的角色,突發的不幸讓他張惶失措乖張出格,令原本缺乏勇氣的他因氣惱自己而變得暴躁易怒神經質且時常嘶吼,他對最親近的人抱有莫大的敵意,將自己的痛苦加諸他人,又常常表現得很聒噪,彷彿他一個人把全家人所有的話都給說盡了。達內兄弟的影片《單車男孩》中被親爹遺棄的西里爾也憤怒暴戾,懷有敵意,甚至對監護人動過手,但西里爾的痛苦糾結雖有外在表現,也聲嘶力竭過,但他有戲走心的能力,讓一種悲憫哀傷油然而生自然縈繞,而這部片中悲催的奧斯卡的聲嘶力竭卻只給人在用勁演戲的感覺,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該片自公映以來,招致了很多負評,如果它出自一個普通導演之手,或許尚不至此,但它偏偏由才華卓越的史蒂芬·戴德利執導筒,他的舞台功底,他的過往作品《時時刻刻》、《舞動人生》、《朗讀者》,都令觀眾折服,於是觀影期待值被拔高了,可此次的最終成色只能算過得去,難怪招致惡評。何況英國人接拍911創傷題材的影片,本身就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很多人認為,倘若由親歷者執導可能會hold不住,沒料到非親歷者也沒hold住,小主演更沒hold住,編劇埃里克·羅斯這次也失了法,而全片最hold住的,恰恰那個不說話的老爺爺和有點個性的奶奶。
影片前半部份似乎想要表達在父親離世後,一個男孩的苦苦追尋,後部份著力涉及到療傷和成長,觸點則有點多,有男孩和老人之間的互動(這部份戲會讓觀眾想起很多類似的影片,如《亞特南蒂斯之心》、《有人在嗎》),有男孩與陌生人之間因為機緣巧合的慼慼共鳴,還有母子間的情感對手戲。似乎觸點多了反而令劇情略顯凌亂,而很多地方又有煽情之嫌,這也是它被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片中最耐人尋味的表演出現主要配角身上,馬克斯·馮·西多的沉默老爺爺表演得十分傳神,淡定而細膩,堪稱舉重若輕,雖不能言說,可眼神裡充滿了潛台詞,當男孩逼迫他聽托馬斯最後的電話錄音時,老人的面部神情因留言時間和內容語氣的改變而默默地遞進著,給予了一種情緒上的緊繃感和灼痛感。佐伊·寇德威爾的奶奶自然而真實,其中一場趴在地上,和躲在床下的孫子交流的戲份很動人。《幫助》裡的維奧拉·戴維斯在片中依舊有戲,當小奧斯卡喋喋不休時,她那因陷入自身境地而滑落面頰的淚水說明了她和她的家庭正在經歷的變化和煎熬。
據說喬納森·薩佛蘭·福爾的同名原著寫得頗為文藝,屬於不好改編的類型,且書的側重點在於表述祖孫三代在各種人禍中的經歷和感悟,其中各類型的情感交流很細膩很動人,而影片只著力打造911這段,似乎想以此慰藉美國人受傷的心,如今看來,這個意圖從開始就是自尋煩惱的。
當然該片也並非缺乏亮點,除卻老戲骨的精彩表演,鏡頭畫面充滿了或豐沛或迷離或遼遠或壓抑的美感,剪輯水準也不俗,回憶和現實的銜接轉化頗為流暢,配樂也悅耳而入情,而且,桑德拉·布魯克奉獻了她表演生涯中為數不多的心理戲,值得肯定一下。
http://nicolew.blog.hexun.com/72883166_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