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天堂此時 --Paradise Now

天堂此时/天堂不远(台)/立见天国

7.4 / 24,108人    90分鐘

導演: 哈尼阿布阿塞德
編劇: 哈尼阿布阿塞德
演員: 魯比娜阿扎巴爾 Hamza Abu-Aiaash Kais Nashif Lotuf Neusser 阿里蘇利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卡樹

2012-02-07 17:41:42

你是一頭獻於時代的牲祭


自打鋼琴師以來很久都不會去找一部這樣虐心的電影來看了。
同是取材自動盪的阿拉伯半島,奧斯卡最佳的《拆彈部隊》更像是一部戰爭紀錄片,不會產生太強的代入意識,而在《天堂此時》中,追隨著兩個普通的「人彈」,常常會想如果是自己身上綁滿炸彈在生生死死間來回會是什麼情形,死亡的威脅會像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令我焦躁抓狂到崩潰的吧。
兩個人中的卡勒德活潑熱血,正是腦海中對所有逞著宗教狂熱份子和人彈們的經典形象,這樣的人不論在什麼國家什麼時代都有,好比文革時的紅衛兵--領袖的話都是對的,領袖要打到牛鬼蛇神,領袖要砸爛一切藝術文化,安拉要打聖戰,安拉要殺異教徒,安拉要復仇……於是炮灰們埋葬了生存的意義,高舉著安拉之劍前赴後繼地去了。所幸的是,最後的最後他終於回味起生的喜悅和快樂,回頭是岸了。卸下炸藥的過程彷彿完成了一個儀式,一個蛻變的儀式,他似乎明白什麼才是真主真正的意志。
而另一個人薩義德,他的平靜一開始就令我驚訝,這樣一個溫醇的人,與基地錄影帶里高舉ak47叫囂的極端主義者是那麼截然不同,為什麼也要去做人彈?而且颳了鬍子後薩義德的氣質反倒更貼近於猶太人,英雄的女兒可能愛的便是他身上的這種安詳。片子越到後來越感到他絕不可能是為了那些所謂宗教民族的偉大目的去赴死,他似乎原本就明白這種行動斷不會對以色列的高壓政策產生任何影響,只是又一次無意義的送死。
當看到薩義德回到自己溫馨的家,坐在灑滿陽光綴滿枝條的白牆下與母親溫柔地拉著家常時,才明白原來他真正在乎的其實是自己的家族啊。為了洗刷叛徒父親帶來的屈辱,為了讓家人挺直腰杆在名譽高於生命的伊斯蘭社會生活下去,他選擇了同胞們最能認同的方式灰飛煙滅,在螢幕變白的那一刻,我的腦中也是一片慘白,前面幾十分鐘所積累的嘲笑,壓抑,釋然,憤恨,惋惜通通歸結為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一步步踏上祭臺,頭也不回-----看哪 !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 孽的 。出自《約翰福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