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倒帶人生 [2007]--Stuart: A Life Backwards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倒带人生:一段迷乱、疯狂的游荡岁月/斯图尔特:逆行人生

7.9 / 7,298人    92分鐘

導演: 大衛艾特伍
編劇: Alexander Masters
演員: 班尼迪克康柏拜區 湯姆哈迪 Nicola Duffett Claire-Louise Cordwell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取暖

2012-02-05 22:55:45

生命的黑色廢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去年夏天,我上班路上經常會遇到一個流浪漢。他大概有三四十歲,中等身材,30度的天氣還穿著絨衣、毛衣和厚外套,褲子髒的看不出顏色,伸直雙腿坐在路邊,神情淡漠地看著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

    我偶爾會猜測,他是什麼樣的人?經歷過什麼事?他住在哪兒?以什麼為生?每天早晨看著衣衫整齊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們,他都在想些什麼?有一兩次,我探究的目光剛好跟他的目光對上,他立刻緊盯住我看,我心下駭懼,忙將眼睛轉開,加快腳步走掉了。邊走邊後悔,糟糕,萬一他精神有問題,看到我望他就跟過來怎麼辦;萬一他是賊或者強盜,對我留了心,等我下班時尾隨搶劫怎麼辦。

    流浪漢Stuart肯定也遇到過很多我這種人。帶著好奇的眼光打量他,帶著驚懼的神情遠遠避開他。

    我一直知道,自己的好奇和恐懼之下深埋的念頭是:如果我在生活的哪一步走錯了,是不是也會淪為這樣的人?

    看完《Stuart:A Life Backwards》之後,我意識到,自己之所以沒有成為Stuart,不是因為我的路走對了,而是我沒有遇到那些讓我偏離正路的事情。

    天生病弱、在學校被毆打欺凌,九歲開始被哥哥侵犯,被哥哥的朋友侵犯,奮起反抗,結果是在兒童機構繼續被人侵犯,經歷了這樣黑暗的童年,有多少人能保證自己不會變成Stuart?

    黑暗逼迫時,有的人能夠咬牙忍耐,將傷害壓抑到身體某個角落裡封存起來,熬到光明來臨,再勇敢自若地活下去。

    但有的人做不到。他們被黑暗浸透了身心,憤怒、憎恨以致於瘋狂,他們完全被噩運摧毀了。

    並非不想反抗,Stuart也曾經努力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他娶妻生子,也想出過「很多關於怎麼賺錢的好主意」,但他內心的黑暗如影隨形,總是不肯放過他,既然他無力把受到的傷害都壓縮並隱藏起來,就只能時時忍受著這傷害的吞噬,再轉而去傷害別人。另外,「人們總是說我錯了,他們從來不給一點鼓勵,從不。」「總是沒有人認真聽我說那些對我來說很重要的話。」一旦成為一個異類,他就被放逐出了正常人的世界,他將永遠是個異類。

    他了解自己的問題,但他無力解決它們。他能「感覺那些難以忍受的憤恨,與自覺對生命的浪費」,前者是白天各種瘋狂舉動的誘因,後者則是深夜清醒時絕望的根源。

    Alexander的友誼也許是他生命里最大的亮色。直到他們成為朋友後很久,他還在追問為什麼。沒有人這樣對待過他,沒有人對他這麼感興趣。所以即使Alexander的目標是把他失敗的人生寫出來公諸於眾,把他黑色廢墟一樣的生命攤開在所有人面前,他依然緊緊抓住了這唯一的溫暖光源。

    陳百強的歌《一生不可自絕》里有一句歌詞:「不想再暴露我於他人前。」沒有人願意把自己失敗的一生披露出來。Stuart只有在酒醉的時候,才能藉助錄音機把自己最深的傷痛說出來,錄音帶上還要鄭重寫下:「Alexander only。」告訴了Alexander,就有可能被寫進書里讓所有人看到,他不知道嗎?當然知道,他只是太孤獨了。

    Alexander說,抗議活動里,「Stuart只做了兩件事,他寄出很多請願信,並讓許多人窺見他的靈魂。」在聚會上,Stuart走上講台,講述自己前,把口香糖吐出來,粘在椅子上,講完,他皺著眉頭,從椅子上拿起那團白色的東西,塞進嘴裡,說「可以走了吧?」讓人窺見他的靈魂,他並不快樂,那不過是一次又一次撕開心頭的傷口,看到被浪費和摧毀了的生命。

    即使如此,那依然是Stuart最高興的幾個月。因為他和人在一起,有人願意傾聽他,有人友善地對待他,而他也能夠幫助別人。

    Alexander邀請他一起去做客,那是他第一次以客人的身份進入並了解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看到那家的屋子,Stuart瞇著眼睛望了一會兒,長長地「哇哦」了一聲。他在草地上飛快地開車,喝紅茶,對Alexander說:「這太棒了。」這是他不可能得到的生活。他玩的很開心,雖然女主人的臉一直繃得很緊。她和人們一樣對Stuart充滿了害怕、厭惡和恐懼。沒關係,Stuart早已習慣了這種臉色。

    但即使是Alexander,他的朋友,在喝了幾杯酒之後,也開始當著別人的面笑著逼迫他講述成年後第一次入獄的經歷。Stuart早已習慣了自己廢墟一樣的生命,但在公寓裡Alexander初次問起這段歷史時,他依然情緒激動,流下了眼淚,說他不能講。此時,面對Alexander板著臉的朋友們,Stuart更不想說出那段讓自己極其痛苦的歷史,他面露祈求之色:「Alexander,please。」但沒有用,他只好講起自己如何情緒失控,做出種種瘋狂事,傷害了妻子和孩子,以致於徹底失去了他們。席間一片尷尬的沉默。Alexander的朋友們都是有教養的中產階級,他們用面無表情掩蓋了蔑視。本來還興高采烈的Stuart如同突然垮掉了一樣,像個七十歲的老人,顫顫巍巍地拖著步子慢慢上了樓。

    Alexander望著他的背影,終於起了憐憫和愧疚之心,但有什麼用呢。他再怎麼聲稱自己喜歡Stuart,真心地拿Stuart當朋友,可還是擺脫不了他的獵奇探究之心。他生於「全家都是作家」的中產階級,生活順遂,無法真正站在Stuart的角度去理解他的痛苦、分擔他的磨難。

    所以Alexander無法阻止Stuart最終的自殺。

    對Stuart來說,即使有了朋友,生命依然如此孤獨。如果可以怪罪幹什麼,他的絕望也不至於那麼深邃。可他足夠聰明,對自己的人生思考了太多,意識到「很多人和我有一樣的童年,但是他們接受並適應了這些,並且都能過上得體、正常、很有意義的生活」,最終他只怪罪於自己。

    他的憤怒、憎恨最終都指向了自己。幾次瘋狂時的自殘已經暗示了最終的結局。雖然,他只是一個受害者,只是一個卡在飽受摧殘的十一歲無法再前行的男孩。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