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的名单/舒特拉的名单(港)/辛德勒名单

9 / 1,455,056人    195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演員: 連恩尼遜 班金斯利 雷夫范恩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鏡孖

2012-01-24 22:39:07

關於辛德勒的名單的角色和內容


  辛德勒名單是我去年快12月看的,看過了幾個月偶爾想起來,還是難以忘懷,可以說是經典的震撼。把50多年以前的屠殺拉近到我們的眼前,展現了人性的光輝。影片每一個鏡頭都耐人尋味,種種優點不言而喻,很多人評論過了。我在下面就站在人物塑造的方面說上幾句
   關於奧斯卡辛德勒,良知催發的改變和偉大的救贖
   影片開篇是辛德勒和幾名納粹軍官在夜店尋歡,極力的想描繪的,是一個貪財好色,生活放蕩,有交際手腕的商人,和偉大不相幹的小人物。他敏銳的抓住了為軍隊製造產品的商機,利用了猶太富商,依靠軍隊中的關係,而他開始雇用猶太人也是因為價格便宜。於是,這樣一家德意志的軍工廠就這樣應運而生了。工廠剛剛開工有一段鏡頭,辛德勒雇用了10個女秘書,一個一個的欣賞他們打字。第一遍看這個片子時我甚至以為辛德勒多雇秘書是為了多救幾個(當時只知道他是偉大的人),或許這是客觀的結果,但的確不對,導演當然是為了告訴觀眾,辛德勒並不是完美的人,其他男人身上的毛病在他身上也存在,有了這個鏡頭,後面她妻子的離開也不難理解。而辛德勒拒絕把工廠遷進猶太區,不是為了工人的自由,而是為了黑市的交易。所謂人性就是有血有肉的,導演沒有把英雄填充的豐滿,而是相對客觀的塑造一個個人物,而且後面辛德勒的轉變就更顯得偉大和難能可貴。
   工廠開始運轉,創造了無盡的財富,而對猶太人的清洗,滅絕也在展開,猶太人喪失了猶太區最後的一點自由(出自片中猶太人之口。)而辛德勒騎著馬在遠處凝望著。黨衛軍衝進猶太區,掃蕩一個個街道,居民樓,用鮮血粉刷他們曾生活的土地。士兵們用聽診器搜索藏在樓裡的人們,不放過一個生命。一個藏在琴箱裡的人踩響了鋼琴,士兵蜂進入樓里。卻發現是一個士兵在鎮定閒逸的彈琴。我想或許是一個有良知的士兵打算救這個猶太人。我相信即使在那個血腥癲狂的年代,在法西斯扭曲邪惡的信仰灌輸下,依然有人保持良知。我想辛德勒也是這樣的人,不知道他在旁觀這次屠殺時想了什麼,但也許他不再想做一個坐收戰爭漁利的的旁觀者。
   琴聲,槍聲,絕望的掙扎,最後的吶喊在克拉科夫交響,一個小女孩穿著紅裙行走在這屠戮交響曲中,我們知道她最後沒有逃脫。儘管是黑白的畫面,顏色的渲染還是給我們帶來了血色的震撼。入夜槍聲歸於平靜,就連交響的指揮者,阿蒙都覺得這一天太長了。辛德勒站在空無一人的工廠里,也許是因為沒有他被納粹徹底的洗腦,也許是因為和猶太人接觸後覺得他們並不是那麼醜惡,也許因為近些年納粹野蠻的屠殺。此時他對法西斯再不報希望。於是他真的成了人們所說的好人,辛德勒的救贖就這樣開始了,從火機,香菸,手錶,到最後大筆的贖金。
    德國納粹江河日下,對猶太人的屠殺也到了最後的癲狂。焚燒的骨灰,灰色的飛雪,覆蓋了克拉科夫,就像竇娥六月的悲歌,遮天蔽日,覆蓋在黑暗年代的灰天灰地。極端的納粹分子對這燒著的屍體大罵開槍。阿蒙告訴辛德勒活著的人都要送去奧斯維辛。辛德勒也許知道這樣的結果會是必然,但他在心裡的猶豫之後,這一天早上,他捨棄了一箱箱鈔票,近自己的力量,儘可能的進行救贖,打下一千多人的名單,斯登小心翼翼的抽出這份長長的名單,說,這代表了至善。姓名,金錢,救贖,至善。
    一車女工被錯誤的送到了奧斯維辛,看這段時我的懸了起來。絕望,恐怖的氣息在女人們中間蔓延開,四週充滿尖叫,哭泣聲,他們這個時候才明白關於奧斯維辛的傳言是真的。這裡是人間的地獄,這裡是黑暗中的黑暗,血腥中的血腥,人間中的地獄,這裡常常飄雪。波蘭著名詩人勃羅涅夫斯基的詩句說: 我的故鄉, 有百萬墳墓。 我的故鄉, 讓戰火燒盡。 我的故鄉, 是多麼不幸。 我的故鄉, 有奧斯威辛。不過幸好噴頭中噴出來的是水,奧斯卡辛德勒花了不少錢把他們救了出來,這總算化險為夷。
    在捷克的工廠里辛德勒依舊打理著軍官給他們庇護,直到戰爭結束,這裡沒有生產出一發能用的炮彈。德國投降了,戰爭結束了。猶太們得救了,而辛德勒要黯然的開始逃亡。最後一段也是最煽情的一段。辛德勒即將離開,他後悔為什麼當時沒有再節儉一點,就出更多的人,讓人看了熱淚縱橫,猶太工友送他一枚戒指,不知是尼森的緊張還是導演的安排,辛德勒因為緊張和激動把它掉在地上,又連忙撿起。辛德勒的手顫抖著,戒指上刻著:「救人一命就等於救了整個世界。
    辛德勒,他從一個商人,納粹黨員蛻變成了一個正義善良的英雄,告訴我們良知不能在人的心中泯滅。辛德勒已經成為了一個對抗邪惡屠殺的符號,辛德勒的精神會永遠的流傳下去。

    關於阿蒙戈特,分裂扭曲的靈魂和黑暗的殘忍
    這個角色第一次出現我就被拉爾夫的驚艷震撼了(人都好色),也被阿蒙哥德的殘忍震撼了。這個角色給我深刻的印象。女工程師要求把地基重新蓋,他輕鬆的嘲笑著受過教育的猶太人就像馬克思一樣(這可不是誇獎),然後輕蔑的把她槍斃。早上醒來他叼著煙,看著樓下猶太人做工,拿起槍,放下煙,掃視四週,隨便的殺了幾個人,就像清早做晨練一樣自然。平靜的眼神沒有一點愧疚和罪惡。按照納粹扭曲的歷史觀:「人類的進步,好像是去登一無盡長的梯子……假如我們把人類分為文化的創造者,保持者和破壞者的三種,雅利安人是第一種,猶太人是第三種,為了人類文化的未來,為了亞利安民族的發展,猶太人等只起破壞作用的劣等「寄生蟲」當然應該全部消滅掉。就像我們討厭蒼蠅、蚊子、蟑螂等害蟲一樣。被洗腦的軍人們,很快開始對克拉科夫猶太人的清洗,早上的動員會上,阿蒙不停的強調,「today is history history.」的卻,確乎是history,是殘酷的屠殺的歷史,猶太人受難的歷史。慘絕人寰,史無前例的歷史。而像阿蒙一樣狂熱的黨徒們,卻把這當成榮譽的使命來完成,可憎,可恨,可嘆,可悲,是一群人變成屠殺機器上一個零件的悲哀。看到阿蒙,除了仇惡,我感到了深深的悲哀。
    也許誠如辛德勒所說,沒有戰爭他不會是一個惡人。他和辛德勒性格上有一些相似,卻是成了正和邪的對立。戰爭的確是罪惡的。而導演卻給阿蒙這個法西斯虛構了一個單純的畸戀。阿蒙從一群醫生,鞋匠,牙醫裡面挑海倫做女傭,因為海倫沒有欺騙他,他討厭欺騙。看到海倫他說「我不想把感冒傳給你。」一個每天把死亡傳給別人的人居然吝嗇感冒,只能說這時候他心中的人性甦醒了,他不讓她戴星章,去地下室找她,甚至幻想戰後給她寫推薦信,一起回維也納,這時候他就像單純的大男孩,陷入單方面的畸戀可是他的信仰始終提醒他,這女人是猶太人,要被消滅,不行,不行。或許這樣矛盾的心理始終給他帶來痛苦,糾結。仔細辛德勒生日時吻那個猶太女人時阿蒙的眼神,充滿了嫉妒。導演塑造阿蒙,不僅為了豐富影片,更是反映一部份殘存了人性的納粹,刻畫他們的盲目,兇殘。和他們內心的掙扎,法西斯是一面雙刃劍,給屠殺者和被屠殺者都帶去了傷害。阿蒙說得對,錯誤不全在他們(不全在)。他只是戰爭機器的螺釘。
   阿蒙開始以為自己看得懂辛德勒,他和自己一樣有貪財好色的一面,但是後來他卻不懂了。辛德勒告訴他寬容是最大的權利,他試著寬容別人,但是後來他納粹的殘忍很快又爆發了出來。他也不懂為什麼辛德勒要花錢贖買工人,帶他們走。也許這就是他們最大的不同。阿蒙到死都沒有擺脫納粹信仰的束縛,在他瘋狂的時候,他的結局就已經註定,到死時,他還是喊了一句,希特勒萬歲。真的很悲哀。
    逆境中掙扎求生,智慧,堅強不屈的民族,猶太人群像
    猶太人的命運自古以來多舛,他們始終不被信仰基督的歐洲人接受。德國法西斯上台以後他們的噩夢開始了。他們被剝奪了生存的權利,一車車的送往集中營,死亡時刻威脅他們。
    一位猶太男人離開家的時候撬下家門口的門牌(一塊小金屬片)珍藏在身上。他們是智慧的,影片處處體現著。阿蒙審問誰偷了雞,沒人回答,他順手打死了一個人,一個小男孩指著死屍說,就是他。德軍進行身體檢查,體弱的人就要被送走。女人們刺破手指,用血來使臉色紅潤。他們危難時照顧自己的同胞。小男孩為了幫助單卡的媽媽像敵軍說他查過了沒有人。依斯扎克斯登藉助幫辛德勒招工的機會,救助了牧師,歷史老師,音樂家,保護民族的文化。(斯登對辛德勒的態度也在不斷變化,辛德勒選擇拯救猶太人,也有斯登的功勞。)猶太們為了求生,躲在床下,地板下,糞坑裡。他們的勇敢智慧堅強可歌可泣。
    當然片中的猶太警察也代表了一部份沒有氣節的人,他們充當了偽軍的角色。片中的猶太人似乎有一點過於妥協。在猶太區里還認為有自由。但影片主要抒發的是對猶太民族的讚美和同情。
    災難過去後,猶太人有了自己的國家,雖飽受災難,但如今以色列是中東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猶太人把以色列這塊貧瘠的土地建成了自己的家園。相信這個不幸的民族會有美好的未來。
    至此,對浩劫中的英雄們致敬,對災難中的受難者致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