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全境擴散--Contagion

传染病/世纪战疫(港)/全境扩散(台)

6.8 / 316,063人    106分鐘

導演: 史蒂芬索德柏
編劇: 史考特柏恩斯
演員: 麥特戴蒙 葛妮絲派特洛 瑪莉詠柯蒂亞 凱特溫絲蕾 裘德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ill

2012-01-17 17:15:23

恐慌比病毒更可怕


如果以「災難片」的心態去看這部影片,那麼你會很失望:在病症擴散的時候,疫苗適時的出現,化解了「人道主義」危機。這部影片的落腳點,在病症引發的恐慌、焦慮、不信任和相互利用,而藥方是鎮定、相信、樂觀以及親情。
當恐慌像瘟疫一樣擴散蔓延,人類才真正意識到自己的渺小和無助。身邊神色匆匆的行人,你無從知道他們的底細,無從察覺潛在的病原體,當病毒爆發的時候,大部份人本能的退後避讓,本能的自我防護,這一點無從指責,本身就是我們的特性。換句話說,最危險的敵人,不是敵人本身,而是他們製造的不安情緒。二戰中德軍閃電戰拿下波蘭,法英等國立刻送上媾和條約,蘇聯也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作為護身符,並非是害怕德國,而是害怕戰爭。戰爭帶來的創傷,對精神的傷害遠勝於物質:戰爭結束尚可重建家園,可是想恢覆信心以及消除緊張感,至少要經歷20年;一根緊繃的神經,很難鬆弛的下來,這也很好理解「冷戰」的誕生,當一場持續多年的戰爭快速結束的時候,所有的參與者依然存有戰爭慣性,急剎車無法真正讓車輪停下來,只會讓它慢慢停止,只是這一停就是45年。期間無數次的對峙和擦槍走火,伴隨著相互之間的制衡和討價還價,當所有人都漸漸平息下來的時候,戰爭的疑雲才漸漸消散,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故步自封的國家還沉浸在「世界大戰」的美夢之中。
上面談到的這些,只是為了增強對一個概念的理解:恐慌比病毒更加可怕。在這部影片中,導演確實把視角對準了身陷病毒侵襲的人們,從家庭、政府、疫區、源頭、流言者這幾個方面,以類似紀錄片的視角,描繪了病毒對社會的影響。在冰冷的鏡頭下,社會關係被反覆地衡量,而判斷的標準則交給了觀眾。雖然病毒最終得到了遏制,但是受傷的心靈如何去癒合,破損的人際關係如何彌補,這並不是一個真正讓人開心的結局,最後留下的是一連串的省略號。
沒有人希望感染病毒,尤其是未知的病毒。當疫情爆發時,我們習慣於被隔離,習慣於從廣播和電視中獲取消息,希望自己的身邊沒有感染者;每個人都過的好,這個社會當然會更好,只是如果要讓一部份人付出代價的時候,或許選擇沒有那麼輕鬆。這個問題太過沉重,我並不想做回答,只是我從來都沒有那麼樂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