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alsefish

2012-01-11 06:30:58

該刪的不刪,不該刪的瞎刪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完了哈利波特全系列的書和電影之後,我終於可以說《鳳凰社》是其中最難看的一本書,而《混血王子》是改編得最難看的一部電影。
作為承上啟下、主要用來給大結局做鋪墊的哈六,《混血王子》存在著先天不足,原著就比較沉悶,全書始終處於一種壓抑的氛圍中,線索多,顯得有點亂。但作為為大結局埋下的伏筆,混血王子的很多情節又具有線索功能,其實是不可缺少的。但在改編成電影的過程中,礙於篇幅,很多重要的情節被刪除了,卻沒有做出相應的補救。結果就是,哈六成了一部典型的書迷電影,而且你必須是在近期內看過的原著,許多情節邏輯需要腦補完成。否則,你將會非常困惑,你會在看電影時不停地問「為什麼」「怎麼會這樣」「為什麼不那樣」,總而言之,你需要配備一個看過原著的人給你做講解,不然就看不明白。而像我這樣剛看完原著就馬上看電影的人,則會有另一種憤怒,為什麼要這麼拍呢?將近五百頁的原著肯定需要刪改才能變成劇本,但為什麼刪的是這些而不是那些呢?

以下是我認為該刪減的部份:
1/羅恩和赫敏的曖昧 我的天,這部片子簡直應該改名叫《羅恩的戀愛》。他倆那點膩膩歪歪的青春期騷動貫穿全片倒也罷了,問題是要不要用那麼多篇幅啊。羅恩誤服迷情劑發花痴看月亮居然也能給那麼長時間的鏡頭,聯想到被刪的那些片段,我的心都要碎了。
2/馬爾福的小陰謀 在原著中,馬爾福替伏地魔做的那件事是直到最後才揭曉得一個秘密,哈利一直懷疑他,但沒有證據,而他最親近的人都不相信他的話。這是比較有劇情張力的一個情節。到了電影裡可好,一上來三個主角就看見馬爾福在摸那個櫃子。後來更是一遍遍地拍他在有求必應屋裡修那個櫃子,一會兒放蘋果一會兒放鳥的,悶得人都快睡著了。這段情節完全可以依照原著,由馬爾福和鄧布利多靠對話交待。真沒必要浪費這些膠片。
3/斯拉格霍恩教授的宴會 拍了兩次宴會,卻沒有傳達出任何有效資訊。全是赫敏和羅恩在互相吃醋,無聊透頂。
4/魁地奇選拔賽 和兩個因素有關,一是羅恩和赫敏的感情,二是福靈劑的心理安慰作用。鑒於這個故事只在本集內發揮有限的作用,在電影時長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刪除,如果保留至少應該減小篇幅。

以下是我認為不該刪的部份:
1/伏地魔的身世 我想要是最後斯內普沒有蹦出來宣佈他就是「混血王子」,觀眾都要忘記自己在看的這部電影叫《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了吧。因為電影完全沒體現出和「混血王子」有啥關係,但原著是有的。混血王子指的不僅是斯內普,也是伏地魔和哈利。哈利在冥想盆內看到了伏地魔的身世和他的童年時期,這讓哈利有一種自省,他也完全可能成為伏地魔,這是大結局最重要的一個伏筆。因此伏地魔的身世至關重要,決不能省略。更何況,他的身世和青年時代涉及了至少三件魂器:外祖父傳下來的戒指、掛墜盒和他年輕時偷來的金盃。而這些魂器在電影中莫名其妙就出現了,沒有前因後果,叫人摸不著頭腦。
2/無聲咒 黑魔法防禦課的內容一直是重頭戲,而在本集電影中卻徹底缺席了。斯內普終於一嘗夙願成了黑魔法防禦課的老師,卻連一個上課鏡頭都不給,太悲催了。更悲催的與之相關的鄧布利多的死。在原著中,鄧布利多之所以會被馬爾福繳械,是因為他念了一個無聲咒保護身披隱形衣的哈利,從而浪費了寶貴的一秒鐘。而在電影裡,哈利就大喇喇地躲在天台下的房間內,鄧布利多好端端站在馬爾福對面就被繳了械,拜託,他是最偉大的巫師之一啊,哪怕是在重傷中,也不可能在有準備的條件下被一個未成年的巫師繳械。明擺著就是死意已決,一點都不懸疑了。
3/幻影顯形 至少應該出現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並且一定要出現「分體」。這項在大結局中非常重要的技藝,是主角們在本集中才開始學習的,但在本片中完全沒出現。但在電影哈七中卻出現了羅恩因為分體而受傷流血的鏡頭,沒看過書的肯定覺得莫名其妙。
4/盧平和唐克斯的愛情 在原著中是非常動人的,雖然筆墨不多,但從他們相愛、糾結到結婚、生子都有提及,因為這樣,他們最後的犧牲才令人動容。電影裡全部刪光,所以最後他們的屍體並排躺在那裡時完全不感人。
5/鄧布利多死後的校內大戰。這本來是原著中唯一一場驚心動魄的巫師大戰,也算是給沉悶的全書找了個通風口。到了電影裡居然沒了,一群食死徒在鄧布利多死了的大好形勢下居然就這麼走了,學校里出了這麼大的事,居然沒有一個老師學生追出來。這邏輯……怎麼講得通呢。
6/鄧布利多的葬禮 原書的描繪非常美,在電影中居然也沒出現。本來該是一個多麼悲痛又肅穆的結局啊,居然就成了三大主角在樓頂看風景。我的血都不夠吐的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