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更好的明天--A Better Life [US]

更好的生活/一个更好的人生/更好的人生

7.2 / 14,280人    USA:98分鐘

導演: 克里斯魏茲
編劇: 艾力克伊森
演員: 德米安畢齊 Nancy Lenehan Isabella Rae Thomas 喬昆柯西諾 提姆格里芬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小農

2012-01-08 05:38:00

《更好的人生》美版偷「汽車」的人


    對電影的創作者而言,講老百姓的故事,是非常容易獲得感情分的。話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誰又不好奇左鄰右舍關上門後要念什麼經呢?而且我猜想多半關心的都是些可以慰藉自身的,讓自己感覺與此無關又覺倍兒幸運的「故事」——悲苦的,不堪的,秘密的。當然,也有一部份是來找共鳴的。而站在道德高地上的衛道士們不要曲解了我的意思。

   就此說生活裡的生活。很久以前,有位「紅叔」叫我去讀余華,之前我知《活著》還知道賣血活著的許三觀,於是我摸到他最近的一本叫《兄弟》的書,當時翻啟第一頁,就被「好奇」俘虜了。我耳邊留有奶奶的餘音,他說小村小鎮的准有一兩個愛扒廁所耍流氓的男人,李光頭入我眼,登時博得我的好感,這人物太生動了,還有就是好奇他怎麼就能跟他老爹一模一樣,也有躲在公廁里偷看女人如廁的癖好,這種好奇使我奮戰了幾天,到底把李光頭家的秘密探了個究竟。

   我記得我母親有位不生不熟的朋友,現如今已失去了那位朋友的消息。多年前她經常來我家玩,她喜歡講她自家的故事,說她女兒女婿在阿聯如何發家致富,偶爾碰到另一位美婦在場,這位美婦也准要插幾句話,說說她年輕時是怎樣在俄羅斯幹出一些名堂的,她是在批發市場裡倒買倒賣。她們說著說著,常常會無語默然半晌,偶爾也會有瑩瑩的淚光輟止在瞇縫的笑眼中,旁觀的人只當她們是喜極而泣了。慢慢地,她們也會虛實摻雜著,把一段段不願回望的真實故事當成別人的經歷來講。其實,大家都知道,背井離鄉尋找生活的希望,那般悽苦、孤寂無援與衣錦還鄉時的鋒芒,是如葬沉大海裡的泰坦尼克殘骸的,榮耀轉眼成煙,心坎里過不去的是磨難的印跡,即便無法感同身受那些血淚奇光譜寫的不同人生,換位想,是理解得的。

   雖說這樣的奮鬥史讓人暗生複雜的情感,但躍躍欲試者大有人在,我由衷地佩服並願意祝福他們。突然想到張賢亮先生筆下的那位被父親遺棄的兒子許靈均,難過於許靈均的被選擇及選擇的人生,但也感喟迂腐怯懦衍生的宿命。可想而知,一個人擁有開闊無邊的視野與永不退縮的勇氣,是何等的幸運。藉此文,我便說到了父親與國家在文學戲劇中的寓意了,他們其實就是兒孫子民的天。觀看墨西哥電影《美好的人生》,對我而言,這種感受尤為強烈,而且能感覺到「父親」與「祖國」兩者的寓意也破天荒地並在了同一根軌道上。

   或許是我過份解讀了導演拍攝此片的意圖,所以才會把一部有關墨西哥人偷渡到美國謀生的、再平常不過的現實故事複雜化了。即便是這樣的,我還是挺喜歡我自己的敏感,這樣的感受能讓我從這部平庸的電影中看到很多不凡的亮點。總之,在一部電影中,充滿悲情的往往不是那些可癒合的皮肉傷害,我們可以靜靜地看著父親與兒子啃窩窩頭的現實,卻無法忍受父子骨肉分離的殘酷。悲情的不是你離開故土在他鄉苟活,而是故土遺棄了你,你不得不在他鄉苟活……

   之所以稱這部劇平庸,是因為全劇在一氣呵成的流暢結構中忽視了故事要表現的主題。克里斯.韋茲的想法很明了,但依託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風格的《美好的人生》,始終缺少了德西卡所渲染現實的力度,社會的殘酷氛圍也太過輕柔。或許這是美國,不是義大利,卡洛斯父子偷的是自己的「汽車」,不是安東尼奧父子的「自行車」,所以一貫的美式快餐文化,組合了墨西哥原生態作料,依然在藝術的遮掩下嗅得到它的燥氣。這可能也是電影能讓人感動,卻不會留下恆久烙印的理由。

    除此,這部電影自然也有它的閃光之處。比如讓人感覺隨時都有「悲劇」降臨的氛圍,克里斯.韋茲營造得非常飽滿。我心裡總有一絲不安,腦子裡盤旋著「屋漏偏逢連夜雨」的預兆,怕卡洛斯失業連貧民區都住不上,怕卡洛斯的兒子加入黑幫暴屍街頭,怕他們父子倆被遣送回國等等,不難感受影片在這一點上已塑造成功了社會「三等人」努力生存的現實。
 
    還有大大小小幾處小高潮,著實能夠清醒觀者游離的神經。老漢在偷車之前給卡洛斯掰麵包的鋪墊做的很好,這種刻畫人性善惡的方式屢試不爽。在展現卡洛斯與兒子之間的代溝時,各種言語及事件上的衝突,都很生動地突出了卡洛斯父子生性純良敦厚的特徵。換句話說,這樣的人應該受到任何一個國家的歡迎,他們應該成為優質公民的代表,諷刺的是,他們是被驅逐的偷渡客。他們不是美國公民,被逐當然無可厚非。不過,討論這個話題,恐怕沒那麼簡單,所以就此擱筆。

    說來,全劇若有我想像中的深刻寓意,或許就表露在最後的一句台詞上——Let’s go home。那是在主人公卡洛斯被遣返回墨西哥後,再次與其他的偷渡客向北踏上去往美國的旅程時,所說的話。這句話實在讓人浮想聯翩。不知道,這簡單的一句在導演及編劇心裡是否一語雙關。總之,很容易讓人想到19世紀美國大面積擴張領土的歷史,當時詹姆斯門羅總統喊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殖民野心,隨後,美墨戰爭,墨西哥當局低價(相當於拱手相讓)賣出國土,造成後人所言美國吞併了墨西哥一半的領土的現實。顯然,這是沉重的政治問題,不在生活片中喧賓奪主也是自然的,也為電影的自身利益考量,就當浮雲不經意掠過最好了。

    話說,人一輩子不過如此!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也。或許卡洛斯能夠回答,他全部的生命意義在他的兒子身上。結尾那段父子倆的對白詮釋了最真摯的情感,雖然有嚴重煽情的嫌疑,有些雞肋。不過,這是長輩對後輩的言傳說教,而未來的小主人公們還需更努力,因為革命尚未成功,你們的肩上依然要扛著延續人類的子孫後代。總之,對於愛我們的父母,不要問他們——「什麼都不能給我,主要是物質上滿足不了我,為什麼要生下我?」即便他們沒有給我們殷實的家底,只給了我們永不枯竭的愛,與一雙可以走萬裡的白鞋。(記得一部有關巴以戰爭的紀錄片中,一個孩子說他想擁有一雙白鞋然後能夠自由安全地行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