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anny

2012-01-04 17:52:54

在宇宙中看人這種生物



    沒有比時間更長的存在,沒有比宇宙更廣的空間。人類從何而來?何處是人類行動的邊界?
 

    人的第一聲啼哭,感知了生命,也感知了世界。在此之前,世界於「我」無知無覺,恰如影片開始之初無聲無息的黑暗三分鐘。其實,沒有任何一種黑比沒有生命感知更黑,沒有任何一種沉寂比沒有生命感知更沉寂。
    感知了生命不等於感知了生命的意志。先哲說,人與動物的區別在於會使用工具。意志通過有意識的使用工具顯示力量,工具是人類意志的外延。影片的第一部份「人類的黎明」中,類人猿們奮力擊打著手中的獸骨,宣示著意志的覺醒,人類真正地棄蒙昧混沌於身後。從此,人類所經之處是意志在不斷地開疆拓土。
    幾百萬年過去了,類人猿手中的獸骨幻化成2001年人類穿行於地、月球之間的太空船,茹毛飲血、形象醜陋的類人猿已進化成舉止優雅、衣冠整潔、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人類。太空船在輕鬆舒緩的《藍色多瑙河》背景下徜徉於浩翰的宇宙中,顯示著人類的自信、從容,表彰著人類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科學家在太空船中向遠在地球上的女兒慶祝生日,在後面的情節中,還有遠在地球上的父母向太空船中的太空人兒子慶祝生日。誕生,永遠是最值得慶祝和紀念的奇蹟!
 

    相較於自然物的隨意、粗糙,那塊工整到精緻的黑色長方形石碑顯然是非自然品,是意志對自然加工的產物。它觸發了類人猿意志的覺醒,它是非人類的作品,但肯定源自於一個高度發達的智能。它可以被推測為是天外來客的遺存,但更應該被視作智能的象徵。
    它指向天體,引領著人類不斷探索世界的真相。
    它精工細琢,敦促著人類不斷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
    它不依附於人類而存在,它甚至不依附於任何智能生命體而存在。它作為宇宙真理的一部份,隱藏、出現、飄浮於宇宙各個角落,隨時準備與生命相遇,點化那個最具靈性的生命體。
     幾百萬年前,它出現在地球,點化了類人猿;2001年,它出現在月球,將人類的視線引向宇宙更深處;在大衛去往木星的途中,我們瞥見了它的身影,它在昭示什麼?
 

    9000型電腦說:如果它犯錯誤,也是人為造成的。所以,可以從9000型電腦來反觀人類自己:智慧,因而自負,因而拒絕糾錯,因而將錯就錯。電腦瘋狂了,人類中止了它;人類一旦瘋狂,誰來中止人類?在人類將新奇與野心投向廣袤宇宙之時,警告聲已然響起。
 

    一個在被強行關機前,會一遍一遍述說「我害怕」的電腦,它還是一部簡單的機器嗎?無論這樣的電腦是否會產生,我們由此卻不能不想到,生命智能與機器智能的區別正在於前者包含了後者所沒有的情感。所謂情感,即是生命的感知和體驗,意志離不開情感。
    影片的最後部份,大衛成了人類中走得最遠卻也是最孤獨的人,那個房間豪華卻冰冷入骨。他走得那麼遠,卻仍然遇到了人自身的問題:「我」將歸於何處?這又何嘗不是9000型電腦被關機前的「害怕」所在?臨終前,他將手伸向黑石碑,黑石碑將他化為懸浮於宇宙中的星孩,這是喻示著人類是宇宙之子,還是喻示著生命的輪迴?生命的奧秘、人本身的奧秘,與太空的奧秘一樣,深不可測。也許,人類走向太空的每一步,都應該同時有一次對自身生命的回望。
    Odyssey,英文片名中的這個希臘名字「奧德賽」,意味著一次漫長征戰中的回歸。影片中最溫暖的情感,來自地球上的血親。胡不歸?歸於誕生之初那洋溢的生命激情,歸於理性之初的生命情感體驗。
              

    庫布里克說,一遍不可能看懂這部電影。於是我看了兩遍,有的地方看了三遍。當你跟著庫布里克從太空漫遊回來,再來看人類的黎明時期,縱深感和廣袤感難以言喻。
    據稱,它的編劇說過:「如果你完全理解了《2001》,那就是我們的失敗。在這部電影裡,我們提出的問題比提供的答案多得多。」 哲學思考永遠是提問題,即使有答案,那個答案也是稍縱即逝的,旋即被新的、更高境界的問題代替。
    這樣提問題的電影,稱得上偉大。


    1976年的時候,我和一群農村孩子,從一個剛剛高中畢業、18歲的美麗女代課教師嘴中,第一次聽說了天外來客和天外智能體。那於我而言,就是一次黑石碑事件。如果我在那個時候看到這部電影,身心的震撼體驗會是第一位的。
    2012年的第一天,我才看到了傳說中的此片,此時,我更像在月球上初見黑石碑的佛伊德博士,少了類人猿般的童真。
    很難想像,這是1968年拍的片子。1969年,人類才登月成功。
    這樣拍成的電影, 稱得上偉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