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熔爐 Silenced

8 / 7,326人    South Korea:125分鐘

導演: 黃東赫
編劇: 孔志英
演員: 孔劉 鄭有美 金智英 金賢秀 鄭仁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小農

2012-01-03 04:23:34

《熔爐》烘烤集體的良知


    看韓國影片《熔爐》時,我腦中閃現過另一個真實的影子,忘記這則新聞報導於哪年哪月了,報導的題目便是《少女在敬老院遭多人強姦懷孕》,事件是失去雙親的一對姐弟,被送到養老院,12歲的姐姐三年里遭到數人強姦,直到懷孕才被親戚發現。結果是少女的親人找養老院領導,找當地政府反映,意料之中的情形出現,封口、掩蓋、否認、推諉,甚至橫眉怒對採訪的記者。晃蕩的視訊畫面中,清晰地演繹出了熔爐里炙烤的一顆顆被拷問的良心。

   這樣的事件絕非偶然,因為對應的是更加嚴厲的法律制裁與道德的鞭撻,社會的關注度也極高,至於能不能施行制裁就是另一回事了。英國的《兒童10大宣言》里不斷強調兒童的安全成長權利,小孩子有保護自己身體的權利——「背心、褲衩遮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不與陌生人打交道的權利——「不與陌生人說話」;對壞人可以不講真話的權利——「壞人是可以騙的」等等,遠觀這些法律相對完善發達的國家,可以看出全社會對兒童的保護,也足見傷害兒童的罪大惡極了。

   想來壞人是除不乾淨的。那些單槍匹馬做盡惡事的魔鬼還不算最可怕,因為「小紅帽」隨時警示人類提防可怕的「狼外婆」,像《可愛的骨頭》這樣的電影也會不斷搬上螢幕給觀者一記警鐘。可怕的是一張無形的犯罪網路,不分地域國家,總能因地制宜地演練出滔天悲劇。靠的不外乎權錢勾結,沆瀣一氣。

   臭名昭著的孌童癖神父奧利弗•奧格萊迪便無拘無束地譜寫了這種集團式的罪惡,紀錄片《大急救》可謂勇敢之極,因為這樣一部由奧利弗與一些受害者及受害者家人昭示的面目實在令人無語。而他至今逍遙法外,只是從美國遣送回了家鄉,這又表明了不言而明的「真相」, 從梵蒂岡的紅衣主教到全球天主教會企圖掩蓋個別神職人員對兒童及其教徒的性侵犯、性猥褻案的。引用這段,自然不是針對宗教信仰的誹謗,不過舉例說明了金錢、政治之外,利用宗教旗幟鑽漏洞,打擦邊球的雙面罪惡。除此之外,還有權錢交易使之猖獗的販賣兒童,有關這類題材影片,義大利、瑞典、俄羅斯、烏克蘭很多國家都拍攝過。

   談回到韓國影片《熔爐》,觀看時,不難體會到整部影片不得不「管中窺豹」的設計感。這也是整部劇出彩之處,導演的拍攝思路一直遵循著整個事件的走向,畢竟真相永遠不可能是「完整」的真相。同時,從民秀的弟弟自殺,孔侑(飾演姜仁昊)到聾啞學校報到,隨後引出兩個女孩被校長強姦,兄弟倆被班主任猥褻,用幾個典型人物表現故事,「節選」的意圖,隨戲劇的面孔就呈現出來了。這自然是恰當的改編方式,其中點綴的有關孔侑的個人家庭,及所有參與事件中正反人物的立場,成為了飽滿故事骨架的血肉。

  《熔爐》在大體上穩步展現了真實事件,在細節上也做了必要的補充與說明,這也是這部劇經得住推敲的所在。愛吃零食的小女孩是全劇翻找歷史痕跡的頁碼,在法庭上,女醫生描述小女孩的遭遇,這一段則把追蹤真相的案宗足足摞疊到了小女孩受侵害時的2000年。這樣穿針引線的方式在劇中多次出現,是值得回味的。

   我覺得,真相,通常只有時間找得到它。可是有一些人他們從未放棄過尋找,即便要加入到一場生死未卜的戰鬥,代價是犧牲一切包括生命。這些人的執著信念,多半沒有可裝入「小冊子」的宣言做指導,不過有個最實在的理由——活著的尊嚴與人世不可放棄的正義。就像劇中鄭有美所言:「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這樣一群人又從另一面豐富著我的聯想網路,想起部落格里有關「什麼是貴族?」的討論,引用陳凱歌導演的話:「所謂貴族,就是關鍵時刻能夠站出來的人。」這話耐人尋味,屹立於道德高地、俗世聖域、出淤泥不染之蓮的美譽,貴族在「土財主」面前真正提升了它的價值。而在這部《熔爐》中,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貴族」的稀缺與寶貴。

   毫無疑問,在通往正義的道路上,腳下的絆石,眼前的迷霧,斬不斷的荊棘將悉數登場。有學者研究「霧」在狄更斯的小說中寓意著扭曲的人性,是光明背後的罪惡。在韓國文壇享有盛譽的小說家金承鈺有部現實主義作品叫《霧津行紀》,小說中亦描繪了主人公乘坐大巴前往大霧瀰漫、不見消散的霧津。這一隱含寓意的「氣象」借用到光州聾啞學校性侵醜聞上,或許是一種巧合,卻足以表現出全劇不言而喻的氛圍,在黑暗之內的霧籠罩的灰色地帶,尋找出口的方向。

   又因改編自真實的事件,2005年被揭發,時至今日仍沒有完美的結局,所以看待這部劇的角度與意義大概已脫離了欣賞電影戲劇的初衷,無所謂優與劣,支持電影多少是一種追尋正義的希望與態度了。總之,這部電影所表現出的鮮明特色,大概只適用於這部劇,常言「過猶不及」,黃東赫導演卻利用這一步險棋,在《熔爐》身上淋淋盡致地潑灑出了無語凝噎的悲憤。

   顯然,這種拍攝方式與電影故事本身是某種「珠聯璧合」的關係。因這是真實的還在繼續著的悲劇,故幾大段赤裸裸傷害兒童的畫面被放大、延長、重複,透過螢幕流瀉的才會致觀者對惡棍無法抑制地唾棄。這樣看,這就不是一部電影藝術那麼簡單了,由此傳遞出的是醜陋的現實,呼籲民眾的關注,與抗議的精神。《熔爐》創造的票房紀錄也是有利的證明,韓民眾發動簽名運動,要求政府重新對此案進行調查,並取締事件中光州聾啞特殊學校,這多少是令人稍感欣慰的結果。

   事實上,真實的情況要比電影故事來得慘烈黑暗。「魚死網破」的說法往往諷刺的是正義一方無謂的犧牲,「邪不壓正」也是有條件的,總之道貌岸然的本質被揭穿,這些一丘之貉、一條船上的權勢惡霸,要抱拳出擊時,所造成的傷害也不是一兩個恐怖的鏡頭能夠完全展現的。電影《熔爐》把這樣的現實刻畫得露骨直白,有些傷到了看片的「情緒」,但經過一進一退式的結構編排,電影至始至終給人以力量,電影的藝術魅力也就隨之展現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