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殺人回憶--Memories of Murder

8.1 / 215,990人    131分鐘

導演: 奉俊昊
編劇: 奉俊昊
演員: 宋康昊 金相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千年小妖

2011-12-23 22:53:31

《殺人回憶》七宗案件七個兇手全解析,以前的影評解密什麼的都不對,看了這個你才會懂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過《殺人回憶》的觀眾,一種罵他故作高深,尤其是結尾處。還有一種沉浸在回憶中,讚揚這部片子,並將其上升到社會層面。在一定程度上,後者與媒體的態度非常相似,都認為特殊的時代與社會環境才是真正的兇手,影片並沒有將每一個兇手具體地對應到每一個人身上。

      看過《阿飛正傳》的人都應該記得,影片最後毫無徵兆地插入了一段梁朝偉的戲份,沒有任何交代。然而,正是這種待定的身份以及與阿飛類似的神情,將整部影片由一個人昇華到了一個階層,乃至於全社會。在那個時代的香港,迷茫的年輕人中,有多少人生如阿飛死如阿飛。

       回到《殺人回憶》上,影片最後小女孩對罪犯的描述,加上警察的神情,使得所有的影評都指向了這樣一句話,「其實任何一個我們身邊看似普通的人,都存在他背後所不為人所知曉得一面,做壞事的也並不都是那些看上去就面目猙獰的人,而很可能是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人。」

      顯然,這些人忽略了《殺人回憶》與《阿飛正傳》兩部影片的差別。阿飛只有一個人,所以需要一個抽象的形象去昇華到社會層面。兇手卻是有七個人,他們或老人,或小孩,或工人,或文清……簡而言之,他們本身就構成了一個微型社會,它不需要再去進行抽象的昇華。此外,特殊的時代與社會環境作為一個隱形的殺手,在影片中其實並未隱形,它濃縮在了一個人身上。從這一點上講,兇手也可以被稱為是有八個人。

       下面,我將揭露這每一宗強姦案的兇手。我並不打算按著案件出現的順序去解析,而是順著影片的發展,從兇手被識破的順序做一次全解析:

       1. 第一個受害者是躺在水溝的女人,兇手是誰暫時不做交代。第二個受害者是香淑,傻子作為嫌疑人被抓了起來,他描述了強姦的細節但堅稱自己不是兇手。這一點非常重要,無論受到什麼折磨,他的意識是清楚的:他沒有殺人!他又是如何知道細節的呢,顯然,他是目擊者。

        當警方意識到這一點去找他的時候,三個細節揭示了兇手的身份。

        第一、他看見瘦警察在店裡用軍靴踢人的時候,他非常激動,用帶釘的木棍將瘦警察打殘。這是否反常呢?當初在調查的時候,瘦警察對他嚴刑毒打,他都沒有表現出一點反抗的心理。他是一個傻子,他習慣了被人嘲笑被人打,又為何突然失控呢?因為這場景讓他想起了嚴刑逼供,誰在被逼供,誰是犯罪嫌疑人?這是在他家裡,他知道,他想保護那個人。

       第二、警方拿給他小白面相片的時候,他突然像失了魂,「你知道火有多熱嗎……火很熱……是他把我丟進火裡,是那個人………。」我們知道,小白臉來之前,傻子就已經被扔進火裡了。他顯然不是被這張照片刺激了,而是被照片前的那句「很英俊」刺激了。他只有先想那張臉,然而才有描述。而當他想的時候,那張臉就已經清晰的出現在他眼前。所以他腦中思維的發展與警察拿相片的動作同時展開,成就了時間上的巧合,他看到的不是小白臉,而是兇手。他一想到兇手,就想起了火,想起了被扔進火裡。很明顯,是兇手將他扔進火裡的。將一個孩子扔進火中顯然是犯法的,而胖警官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毫無反應,說明他根本就不知道是誰將傻子扔進了火裡。他顯然以為傻子是自己燙傷的,因為他是傻子,很有可能弄傷自己。是什麼人能將一個孩子扔進火中,而讓所有人以為孩子是自己燙傷的呢,答案不言而喻:傻子的父親!而整部影片,傻子的母親從未出現。

      做一個合理的推測,一個女人生下了一個傻子,丈夫因此暴怒時常毒打妻子。妻子最終偷偷地離開,男人的怒火燃燒到極點,將傻子扔進火裡。但很快又清醒過來,救了傻子,並對外宣稱是傻子自己燙傷的。一方面,他對傻子心存內疚極力彌補,一方面又對失去妻子的傷痛唸唸不忘。他時而對傻子好,時而對他打罵。傻子因此對父親又愛又怕,被扔進火裡帶來的陰影和偶爾的打罵使他害怕父親。但因為他是傻子且極醜無比,周圍的人都欺負他打他,使他覺得父親又是唯一愛他的人。所以,他要保護父親,「很英俊」顯然是在撒謊。

      第三、傻子知道自己雖然撒了謊,但如果被抓去嚴刑逼供,他很可能受不了供出真相。於是,他走上了鐵軌。胖警察追他的時候,他站在鐵軌上吹著哨子,高喊著「危險」。他顯然不是在模仿,而是真的知道是有危險。他的死不是意外,而是自殺。當他願意用死亡去掩飾一個人的罪行,我們就更加不得不相信,這個人是他唯一的親人,他好色的父親。

 

      2.第三個死的是蘇和童,兇手也暫時不作交代。傻子死後,第四宗強姦案發生了,嫌疑人被鎖定在一個工人。但事實上,我們都看到了兇手的臉,只是沒有再次出現在影片中。導演為什麼要給出這張臉呢,其實沒有觀眾想得那麼複雜,因為他就是罪犯。一個無名的罪犯,關於他,我們沒有更多的資訊。

 

      3.調查第四宗案件的時候,偶然發現了第五宗案件,山上的女人才是第一個受害者。去年九月,他成為第一起強姦案的受害者,但沒有報警。她獨自生活在山中,生活在陰影中。原本,時間可以抹去她的傷痛,但很可惜,她看了連環強姦殺人案的報導。同樣的雨天,同樣的作案手法,讓他誤以為所有案件的兇手都是最初強姦他的那個人。而這種誤解,也被傳給了警方。她說兇手的「手很軟,像女人」洗刷了工人的嫌疑,也使警方相信新的嫌疑人小白臉就是兇手。從「手」,從時間上來看,小白臉就是強姦山上女人的罪犯。更確切的證據,將在另一宗案件中詳解。

      但因為警方誤以為兇手是一個人,所以當被第六個受害者身上找到的精液與小白臉不符的時候,反而洗刷了小白臉的嫌疑。那麼,第六宗強姦案的兇手是誰呢?

      4.工人的妻子是個病秧子,所以他的性生活常年靠自己解決。他本是個懦弱膽小的人,連續幾次強姦案是他不敢做的,只能去事發地點幻想。沒想到被當成嫌疑犯嚴刑逼供,他在夢中將自己同化在兇手的形象內,而在逼供過程被迫將夢境描述成現實。當漢城警官放他走的時候,他的精神已經崩潰了,他在被暴打被逼供的過程中釋放了最骯髒的靈魂。他已經將夢境想像成了現實,他本來不是兇手,但當他被放走的時候,他已經以為自己是兇手了。於是,他犯下了第六起強姦案。

     之前的案件中,都沒有出現殘忍的虐待。而這起案件中出現了,這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對自身遭遇暴力的轉移。其實仔細去看這幾個兇手,唯一殘忍到殺人的只有傻子的父親,而原本懦弱善良的工人卻做出了如此殘暴的行為。這是對誰的控訴?

      5.第七宗強姦案更加殘忍,女人的陰道內被塞進了一隻原子筆,而這幾個嫌疑人中唯一拿筆的人是小白臉。小白臉和工人一樣,遭受了毒打,但他和工人不同的是,他的精神沒有崩潰。他沒有工人那種中年階層的壓力,而是青年獨有的叛逆,嚴刑逼供正是觸動了這種叛逆。這種叛逆從最後他與警官的對話中清晰的展現,「我就是兇手,這就是你要的答案嗎?」

      第六個受害者身上的精液已經被送去美國,小白臉很快就可以證明白己的「清白」。正因如此,他知道無論犯下什麼罪行,憑藉那份報告都可以讓他脫身。從軍隊退伍以後,一個年輕人為什麼來到這山村,且獨來獨往呢?從他愛聽《悲傷情歌》來看,是情傷,而這種傷就發洩在了山上女人身上。那時候的他是有良知的,他根本沒想過要殺山上女人,所以她是唯一的倖存者。而此時的他是肆無忌憚的,是扭曲的,被一個個殺人犯、被警方扭曲的。於是,他殘忍地殺害了第七個女人。

     七宗強姦案,始於小白臉,終於小白臉。但作案手法和人物的轉變卻值得深思,也使得七個案件七個兇手之間有了發展有了縱深,整部電影更加立體。至於《悲傷情歌》的巧合,它有一個大眾化的名字,卻是一首小眾音樂。雨天、悲傷、情歌……最容易觸發情傷,幾個兇手都有各自的情傷。這就好像《黑色星期天》一樣,它對某個群體有著特殊的效用,才出現了情歌殺人的巧合。

 

      6. 殺害蘇和童的兇手,是影片一大看點。很多人誤以為是傻子父親做的,或者沒有交代,其實正是漢城警官。這一點,直到他槍擊小白臉時才被識破。他明知小白臉不是兇手,為何還要開槍?要知道他是一個溫和的警官,如果僅僅是因為憤怒,他的轉變不合常理。媒體一致認為是在強調這起案件對人性的扭曲,連辦案民警都無法自拔,其實是沒有根據的。

       漢城警官為什麼要來這個窮鄉僻壤?

       胖警官問過他,他說為了「抓兇手」。這話不假,但他不是為這個地方抓兇手,而是為自己抓兇手。因為只有抓到兇手,才能將他自己犯下的罪行結案。蘇和童長相極美,連韓國小姐都比不上她,是什麼人能吸引她離開呢?大概也只有來自漢城,外表帥極了的警官。但不知什麼原因,兩人發生了什麼,警官誤殺了蘇和童。當他得知了連環殺人案後,便製造假像,將這起命案變成了連環殺人案。起初,他以為兇手只有一個,但是強姦案一起接著一起。模仿的人不是他一個,手段也越來越殘忍。

      這就好比一扇羅生門,每個模仿的人都因為上一個模仿者而進一步扭曲,而他正是這其中一環。當案情終於發展到令人髮指的時候,他終於崩潰了,因為他也是「兇手之一」。當然,在拿到那份報告知前,他仍然以為兇手是小白臉一個人。真正讓他崩潰讓他覺悟的是那份報告,那個時候他才知道了真相。在諸多情緒的混雜下,他已經陷入崩潰,對小白臉開了槍。影片最後交代胖警官的近況,而沒有漢城警官的情形,也是有用意的。

      當然,這純粹是推測,還需要有證據。最明顯的證據便是他前後辦案能力的發差,在蘇和童按鍵上,他的出場猶如神探柯南。不僅知道查失蹤名單,發現蘇和童的死,最奇的莫過於發現埋屍地點。要知道,他剛來,對這裡地形完全不熟悉。而且,有埋屍情節的,這是七宗案件中的唯一一個。有掩飾屍體嫌疑的,只有他自己。

      再到後來,我們的神探卻突然失了魔力,連學生的謠言都相信。這和胖警官相信神婆其實是一個性質。追捕工人的過程中,瘦警官站在牆上發現工人,胖警官從內褲認出工人都顯得比他高明許多。原因何在?因為我們的神探根本就不是什麼神探,而是熟知案情的兇手。

 

      7、最後一起命案的兇手是誰?

       前面已經說過,影片不需要一個抽象形象去昇華,他一定出現過。小女孩說「是個男人,長得很普通」,請記住,她說的是個男人,不是老人。時隔十五年,這個兇手還是中青年,說明他當時的年紀在10歲到30歲之間。而胖警官走神驚訝的表情,暗示了這個兇手。他見過他,還用同樣的眼神看過他,就在影片的開始。

       胖警官眼力相當好,從抓工人可以看出。他常說他能從眼神裡看懂兇手,卻在傻子身上失效。他辦案的另一個信條則是,兇手一定會回到現場,但這一點在工人身上失效。他反省自己,否定自己,卻沒有想到最初那個兇手正符合這兩條。

     影片關於第一起命案的交代止於胖警官看著小男孩,他的表情似乎讀出了什麼,鏡頭卻沒有交代下去。他讀出了什麼呢?兇手,這個孩子就是兇手,但他只是個孩子,他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個孩子,大約12歲左右,有一種病態的模仿強迫症。別人說什麼,他就說什麼。那別人做什麼呢,他會不會跟著做什麼?這個孩子並不合群,一個人玩,一個人抓螞蚱,很可能和他這種病態有關。他或許是目擊,或許是聽聞了山上女人被強姦的案件,並因此模仿。所以他待在那裡,是回到現場回憶。

      再給出一個細節,影片末尾,胖將官輕鬆識破了他兒子的謊言。這是在暗示什麼?暗示他看孩子很準,接著就出現了那個女孩的描述和他奇怪的神情與回想,這不是巧合!

      這部電影名為《殺人回憶》,正是在殺人與回憶間不停翻轉錯位,造成了一系列的誤解。整部影片都在遵循著一個準則,錯位,以上推斷也全部符合了這種準則。看似對的,其實是錯的。雖然是錯的,實際上在另一個地方又是對的。

 

    8.最後一個隱形殺人則是社會,在影片中凝聚在瘦警察這個形象上。他殘忍粗暴的辦案方式是案件一次次走向深淵的源頭,而受害者遭遇的殘暴對待又反過來成為一種無聲的控訴與反抗。他打傻子只是用軍靴,傻子回應他的是冷暴力,見到他就躲。他打工人,工人回應他的是把九個桃子塞進受害者的陰道。他打小白臉,小白臉則將原子筆、叉子塞進了女人的陰道……最後,他打素不相識的人,被傻子誤傷,走向毀滅的道路。暗示了那個時代的軍政府,使用殘暴方式對待人民,終將自取滅亡。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