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這裡,那裡--Here, There

这里,那里/Here,There/Ici,Là-Bas

6.6 / 15人    n/A

導演: 盧晟
編劇: 盧晟 劉勇 徐洋
演員: 黃璐 姚安廉 王德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圖賓根木匠

2011-12-21 22:58:42

《這裡,那裡》:黎明的鄉愁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導演盧晟,30齣頭,在法國學完電影后,以攝影師的身份參與多部華語片的拍攝工作,此番回到國內,首執導筒,推出了他的導演處女作《這裡,那裡》。

《這裡,那裡》在北京做了多場放映,在映後的主創見面會上,女主演黃璐坦言自己曾不相信盧晟能籌到拍攝這部電影的資金,因為打一開始,《這裡,那裡》就是部小眾文藝片的路數,在時下唯票房的國內電影環境裡,有誰會青睞《這裡,那裡》?但不管怎樣,盧晟做到了,而且從小眾文藝片的角度來看,《這裡,那裡》的口碑和「票房」都不錯。

不走商業院線的文藝片,往往會陷入到孤芳自賞、不知所云的陷阱里,見過不少拍「文藝片」的國內年輕導演,大都以「藝術家」自詡,動輒提及自己影片裡的「思想內涵」,從電影的角度來看,其實連基本的技術都不達標——放在這個參照系裡,不免對盧晟有些溢美之詞。

跟導演的留學背景有關,《這裡,那裡》的幕後製作團隊也非常國際化,影片選取了大興安嶺、上海和巴黎三個空間,通過人物的血脈親情,連接成了如詩如畫的《這裡,那裡》。跟商業片比起來,雖然劇情很淡,但在平靜的敘述下,也不乏蓄積的張力:大興安嶺篇的主角是一個執拗的鄂倫春養鹿人,上海篇以一個家庭作坊式的小麵館為核心場景,巴黎篇的主角則是一老一少兩個華人。三個截然不同的空間,個中人物卻因血脈親情有了微妙的聯繫。

盧晟說,他想拍的是「思念」,是思念把這些不相幹的人物、時空在了一起。從三個故事看來,反倒是巴黎篇相對單薄一點——大興安嶺篇把人物的執著和孤獨刻畫得相當到位,上海篇則帶有常見的批判現實主義鋒芒(儘管略有刻意)。通篇看下來,整部《這裡,那裡》都有一股濃重的疏離感,所謂「思念」,根子裡乃是無家可歸的恐慌。鄂倫春養鹿人固守著祖先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道德,但在現代化的衝擊下,連他的夫人和孩子都不得不棄他而去;小夥計和四川妹來到上海打工奮鬥,但這個城市並無他們的容身之所;至於巴黎,當老房東來到華裔傭兵公墓時,我們能分明能感受到那種飄零異國、落葉不能歸根的孤苦……

《這裡,那裡》當然帶有導演盧晟濃重的個人色彩,對這位生長在國際大都市(他們都是這麼形容上海的)、有著已開發國家留學經歷、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來說,這種思念(鄉愁)想必是跟他的留學經歷息息相關的。值得注意的是,《這裡,那裡》主要還是反映年輕人心態的年輕人故事(老房東的故事也是以年輕人視角來旁觀演繹的),對這些年輕人來說,他們就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正處在人生的黎明,但在全球化、現代化的巨大衝擊下,雖然年紀輕輕,心頭卻早已被罩上了一片無家可歸的鄉愁暗影。

影片很淡,但從攝影、剪輯、音樂這些細節來看,《這裡,那裡》難得的體現出國際范兒(考慮到國產電影特別是國產小眾文藝片的整體水準,這當然是褒義用語),而最為難得的是,盧晟雖然年紀不大,但對影片節奏的整體控制很到位,頗有大匠風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