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倒帶人生 [2007]--Stuart: A Life Backwards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倒带人生:一段迷乱、疯狂的游荡岁月/斯图尔特:逆行人生

7.9 / 7,298人    92分鐘

導演: 大衛艾特伍
編劇: Alexander Masters
演員: 班尼迪克康柏拜區 湯姆哈迪 Nicola Duffett Claire-Louise Cordwell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羅嚴打vs王司徒

2011-12-20 22:43:33

What murdered the little boy I was?


說來非常慚愧,雖然還在萌BBC福爾摩斯的階段,我就下到了這部「Stuart:A life backwards」,但是苦於Tom Hardy老師參雜著各種奇怪雜音的,實在難以分辨的英語,我一直心生畏懼,所以直到今天,錚姑娘給我傳了中文字幕,我才把這電影完整地看了一遍。

Tom Hardy,這個與某作家同名的人,我從前只叫他E老師,因為我只看過他的Inception。諾蘭的電影,從來不是靠刻畫角色的內心世界見長,所以E老師終歸只是個工作靠譜的角色,一個歪歪斜斜,坐沒坐相,卻靠很爛的穿衣品味和痞子式壞笑打中我一顆不靠譜大齡女青年玻璃心的萌物。對於E老師,我的愛80%都是惡趣味,我只想每天弄死他一遍,然後腦補他醒來時各種不堪回首的表情,簡直比腦補「馬勒戈壁上歡樂地奔跑著一群長著二笨臉的草泥馬」還要治癒。我在網上地毯式排查Inception同人文,發現裡面的老師不是情聖就是技術流,有時死得很歡樂,有時死得很悲情,時而被虐時而自虐,但是從來不糾結,一直很happy。

就是這個E老師,只不過年輕三歲,體重輕了大概也就一百來斤,可是在看過他的Stuart之後,有幾秒鐘的時間,我坐在那裡,大腦一片空白,內心波濤洶湧,表情像這部電影最後一幕的二笨一般糾結。我有很多話不吐不快,可是手真的放在鍵盤上,卻又不知道具體要說些什麼。我只有在看過好電影的時候才會這樣,所以,Stuart是部好電影,Tom Hardy老師是個好演員。

Stuart的生活,與大多數人截然不同。他是個無業遊民,雖然有自己的公寓,卻情願親近大自然,用大把時間在街頭遊蕩,住在紙板上,睡在公園裡;他吸毒,酗酒,盜竊,自殘,多次被扔進監獄;他時而暴躁,時而抑鬱,有肌肉萎縮症,像鐘樓怪人一樣佝僂著背蹣跚而行;他打老婆,沖警察罵街,對任何事情伸出中指,傷害每一個試圖親近他的人,和這個世界的關係一團糟。在他的一生中,似乎從未有一件好事發生。

他是良好市民的噩夢,是擁有正常人生的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那種人。對於像Alexander那樣的中產階級家庭來說,他們是「一群人」,而不是與他們一樣擁有獨特人生軌跡的個體。就像Alexander一開始說的那樣,「They all look the same to me"。可是Alexander卻不自禁地被Stuart吸引,他們形成了一種非常微妙的關係,他們是傾訴者與傾聽者,同時也相互喜愛,相互依賴,無限接近「朋友」的含義。

是什麼讓我們無法去厭惡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壞人」?當我們陪著Alexander一道走進Stuart的內心世界——他很好懂,因為他從不避諱任何事,甚至內心最陰暗的角落,他也願意坦然地將它們暴露在陽光下。他允許我們和Alexander一起,慢慢地倒放自己的人生,直至他人生最初始的那個轉捩點。

那麼,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現在的Stuart,是個什麼樣的人?誠然,他憤怒,痛苦,反體制,可是只消與他呆上一會兒,就會發現他也是個非常聰明和有趣的人,他會開車,會做飯,他看湯姆·克蘭西的間諜小說。他記得自己每一次入獄的經歷,也會為了自己兒子的粗魯而苦惱。他會分辨茶的種類,蘋果樹和梨樹,當他以30碼的速度開著車,唱著「Because you're gorgeous」的時候,就在那一刻,他甚至是開心的。

對於人生,他有一種很清醒的智慧。他在這部電影裡面的每個想法,每句話,有些像在熠熠閃光,有些卻像是當頭一棒。對於那些在渾渾噩噩中生活的人,Stuart簡直可以成為他們的精神導師,在他面前,80%的所謂中產都可以躲去角落裡自慚形穢,無地自容。他曾經是個無憂無慮,那麼體貼的小男孩,如果他的人生風平浪靜,或許他也會變成一個聰慧的,無憂無慮的,體貼的大人。

可是這個小男孩被殺死了。

Stuart清醒得可怕,他清楚地知道,是什麼殺死了那個男孩。但是他只給Alexander提出了一個預設答案的設問句,讓他在回溯人生的過程中自己尋找答案。於是我們看到了很多苦難,很多悲劇。但是Stuart打動我的原因卻非常簡單:他不快樂,但他從未將自己的不快樂怪罪到這個世界身上,或許正是這份清醒讓他更加痛苦。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有苦難,都有失敗,都有悲劇,大多數人都會為這些負面經歷找個藉口,將責任推卸到其他人身上。童年陰影,家庭不幸,朋友不靠譜,甚至命不好……「他人」是我們的避風港和泄洪閘。但是Stuart不同,他並不恨這個世界,儘管周圍的一切帶給他的只有不幸,但他心底仍然想去擁抱這個世界,之所以他無能為力,只因為他無法愛他自己。他認為自己真正的悲劇始於暴力,但他甚至不恨暴力,他平靜地說:「暴力也不想無家可歸」,他恨的,只是那個發現暴力的自己。

我曾經很信奉弗洛依德的學說,堅信童年經歷是一個人最終變成什麼樣的人的根源。但是這幾年,我卻越來越懷疑這種說法。現在的我,更傾向於認為,我們成為什麼人,是因為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人。我們走不出陰影,是因為陰影自出生起,就在我們心裡紮了根,發了芽。事實上,什麼樣的經歷都有可能成為陰影,它並非來自外界,而是來自內心。對有些人來說,陰影就像闌尾,或者智齒,它是身體的一部份,完全沒有用,但是卻會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造反,徹底打亂他們的生活。

Stuart早就清楚這一點,因為他見到很多人,童年經歷與他一樣,但是卻接受了、拋下了、然後繼續向前走,最終成為了一個有些憤怒,有些徬徨的正常人,比如他的妹妹。可是他卻做不到,因此他將憤怒指向了自己的內心,在不堪重負之下,他選擇了暴力,可是暴力之後他卻又感到愧疚和污穢。這樣的惡性循環終於讓他精神崩潰,最終他只希望躺下來死掉好逃離這種瘋狂,但是又找不到這樣做的理由。

直到Alexander的出現。

我始終相信Stuart是自殺的,他一生在黑暗中摸索著前進,不知黑暗的邊緣究竟在何處,也不知道應該在何時停下來。可是Alexander出現了,將他的人生剝開來在陽光下曝曬,然後在遙不可及的光明中對著他笑,照亮了他黑暗的邊緣。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擁有那樣的生活了。他曾經是個無憂無慮的,體貼的小男孩,但是那個男孩已經死了,於是他終於決定去陪那個男孩。他和Alexander相處的日子,就像一支一直慢慢燃燒的蠟燭,突然迸出了火花,然後瞬間熄滅。Alexander確實給他帶來了快樂,但是卻也讓他格外的痛苦,因為他知道,沒有人能夠將他拯救出這團悲慘的人生,Alexander不行,他自己也不行。在他人生的最後階段,我不知道這是幸運還是不幸。

也許走不出陰影的人,是因為內心還不夠強大。但是「不夠強大」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人本來就是不同的,純爺們有之,小清新也有之,有些人全家流著「寫書」的血,就有些人全家流著「瘋子」的血。Stuart不是瘋子,他只是個因為看到自己逐漸變化的軌跡而無法接受,所以想要躺下來死掉的9歲小男孩,他最終實現了願望,或許也算死得其所吧。

 

--------------------------我是小清新的分隔線------------------------------

 

這片子成功戳到了錚姑娘的淚點。我骨骼清奇,淚點奇高,看完只覺得胸口憋著一口惡氣,不出來睡不著覺。但這片子確實有一個情節戳中了我的淚點,就是以下這段:

Stuart:(看著Alexander的書架)所有的書,你都讀過了?

Alexander:沒有。

Stuart:一半呢?

Alexander:也沒有吧。

 

看吧,這段哪是戳我的淚點啊,這段簡直是戳我的肺管子。老師您太犀利了,在那一刻,我和Alexander一起無地自容。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