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全境擴散--Contagion

传染病/世纪战疫(港)/全境扩散(台)

6.8 / 315,698人    106分鐘

導演: 史蒂芬索德柏
編劇: 史考特柏恩斯
演員: 麥特戴蒙 葛妮絲派特洛 瑪莉詠柯蒂亞 凱特溫絲蕾 裘德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avert

2011-12-15 05:52:56

人性是不可靠的——《傳染病Contagion》觀後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部電影是因為六維置頂而關注到的,因為故事風格我很喜歡,是那種強烈危機感下人性拷問的題材,具有強烈的衝突存在,這類電影看完總會讓人思考。
    應該定義為驚悚片,但是看進去以後其恐怖之處不亞於任何的恐怖片。首先迅速傳播致死傳染病這種東西,遠有中世紀臭名昭著的黑死病(奪走歐洲約三分之一的人口),近有SARS,甲流。這些傳染病共同的特點都是傳染的迅速,難於防範,不像AIDS那樣傳播方式窄,可預防,因此其恐懼是直透內心,讓人不寒而慄的。我還記得當時SARS開始時,我還在上高中,偶爾聽到說本地已有患者,當時莫名的恐懼,還畫下了一張「死神」抒發情感,被朋友(其實也怕得要死)嘲笑,實在是印象深刻。
    影片剛開始那段只有緊張音樂的多線劇情推進十分精彩,當然這只是在電影技巧上的亮點,我更關心的是劇情。除去傳染病本身的恐怖,值得讓人注意的,首先應該是當人們聽到這個「很嚴重」的傳染病時,政府直接採取的是封鎖消息,然而同時卻有個別特權通知家人,從而引起的集體的恐慌。第一個拷問點,如果你是政府決策人,你是封鎖消息還是通知群眾?其實有句話—「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有很多時候是胡扯的,普通人是很難在「群眾」中的喧雜中保持冷靜的,出於動物自保的本性,人人都想最先確保自己的安全,這就會造成恐慌,這對危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所以理智上講,這個時候如果大家都能遵守秩序,保持冷靜,那麼危機會更有效地控制。當然,如果政府一味三緘其口,人群的猜疑又會出現,出現另外一些恐慌。對此,我深感做一個好領導人,其實,很難很難,尤其是面臨危機時。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人畢竟是人,那麼就帶來了第二個拷問,你會怎麼做?所謂的英雄,這時候就出現了,然而大多數,甚至是幾乎全部的人不是英雄。英雄往往是以奉獻為前提的,他們往往會付出極大的代價,結果會為集體帶來幫助。像溫絲萊特扮演的CDC人員,還有研製出疫苗的那名醫生,他們都是英雄,他們做到了無我,做出了犧牲,雖然貢獻大小有差別,但是同樣值得送上鮮花(影片中溫絲萊特躺在屍袋裡接受了鮮花)。我覺得在任何時候想要做到都很難,再者危機出現的機會還是很小的,我們也不能總想著當英雄,我們能做的就是平時能樹立一個好的價值觀,做好自己,從小事做起,僅此而已。
    有英雄就有壞蛋,裘德洛扮演的自由記者就是這麼一個招人恨的角色。每每有事出現,就一定會有那麼些個人煽動人群情緒,令場面失控,他們有的人只是一時衝動想要求一些事情,然而事情的發展無法控制。但是還有些人就是以一些虛無縹緲的想法為前提(如控制人群的感覺,或者商業、政治目的),煽動,實在危險,再一次證明人群的不可靠。我認為正確的做法就是鐵腕政策,揪出煽動者,揭露他的面目,甚至直接KO(這裡贊一下《迷霧mist》里KO巫婆的那個店員,他做了正確的事)。
    影片中還有很多令人感動的閃光點。第一個就是溫絲萊特臨死前將自己的棉衣遞給另一個患者,這源於他的無私,這就是價值觀的力量;第二個是用自己做實驗的那名醫生摘下口罩,給自己患病的爸爸一個吻,很美的吻。她知道人體試驗謹慎但冗長的過程,為了爭取時間,直接在自己身上做了實驗,在吻下去的那一刻,她明白,不成功便成仁,然而她做了,勇氣的美麗。第三個就是沃爾博士與清潔工兒子的握手,這是一種表達信任的信號,他為當時人人自危的影片氛圍帶來了一絲溫暖。
    在快寫完時,我看了一眼豆瓣評分,6.3分,且不論我自己品味如何,我給本片打9分,一分留給不完美。我不懂電影應該怎麼拍,怎麼拍才是大師之作,我只知道這一是個好故事,導演把他拍了出來,我看了很喜歡,讓我拷問了一下自己,有了一些思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