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怒漢--12 Angry Men

十二怒汉/怒汉/十二怒汉

9 / 863,954人    96分鐘

導演: 薛尼‧盧梅
編劇: 雷金納德羅斯
演員: Martin Balsam 約翰弗德勒 Lee J. Cobb E.G. Marshall 傑克克盧格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黃初八年

2011-12-08 01:28:52

美國的十二怒漢與俄羅斯的十二瘋漢


我是先看完了俄羅斯人的翻拍,再來看這部半個世紀以前的原著作品。
拍案叫絕。衷心致敬。

這兩部片子,其實就其核心價值來說,還真可以說是兩部取向迥異的片子,雖然他們頂著相同的名字。

核心問題,就是對待法律的態度和情緒。

以美版來看,所有人都信任法律,法律是他們展開討論的前提,也是他們互相憤怒的原因。認為「無罪」的人,是因為覺得依照法律,他沒有得到充分的被說服,證據不夠有效;認為「有罪」的人,也是依照法律,認為目擊者的證詞的效力。
所以其實英俊的亨利·方達先生(及其後來的幫手們),把陪審員各個擊破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擺事實講道理,把看起來無懈可擊的證詞各個擊破的過程。
當最後任何一個證據都被宣告不那麼成立的時候,大家也就很自然的走到了「無罪」釋放的唯一選項。
與其說大家認為那個孩子無罪,還不如說大家只是依法論證了那個孩子「不夠有罪」。
所以因為,陪審團的用語是「not guilty」而非「innocent」?
當然,這只是我一個法學半文盲和英語半吊子的一點猜測。

以俄版來看,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從片末的那句話,便可見一斑。
「法律是永恆 至高無上的 可如果 仁慈高於法律呢」
這一理念,其實貫穿了12個俄羅斯人爭執的全部,在這十二個人的桌上,推理和辯論反而退居其次,講述各自的故事,並依照個人的經驗所得到一些非常感性的結論,並以此去鼓動他人,是這邊的人的主要做法。
最大的差別,就是在於無罪:有罪已經11:1的時候。在美國版里,最後一個人是因為個人感情固執了一陣,然後還是說出了無罪。
而在俄羅斯版里,則是有一個大逆轉的架勢。chairman用最高瞻遠矚的眼光,表明,我們雖然都知道那個孩子是無罪的,但是對於現在他的處境,他在明敵在暗,他如果無罪釋放,說不定沒幾個月就被悄悄人間蒸發了,而無期徒刑(此時的俄羅斯已經廢除死刑),才是對他最好的保護。起碼在監獄裡,他還可以好好活著。
這一處的不同,從小處看是電影的不同,從大處看卻是社會的不同。

對於美國社會而言,法律,或者更準確的說是憲法,是絕對的。這一想法,是貫穿到了美國人的心中。
而對俄羅斯社會(當然還有與此類似的其他國家)而言,法律是一個大家覺得好的東西,應該遵守的東西,但是並不是那麼的原則和前提,所以與法律最常起合理衝突的人情,就時常會成為難解的結。
所以人情為體,法律為用,就成為了時不時的情況。
而且俄羅斯版新加的這一段,更是表達了他們對法律的複雜情緒。

作為一個法學門外漢,我也沒有鼓吹法律神聖的覺悟和義務。但是我想說的是,法律,儘管有其弊端,還是一項最不壞的制度了。
因為仁慈的界定實在太難,所以讓仁慈凌駕於法律,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作為電影,還得說兩句,之所以更喜歡美國版,不是因為單純的我更讚賞美國的法治觀念,而是單純的,覺得俄羅斯版的有些設定太過刻意。比如車臣的孩子,比如穿插的戰爭鏡頭,比如結尾的銜著斷手的狗;有些表演也太過神經質般的用力,比如模擬用刀的那段和讓一個人想像自己的妻與子都被殺害的場景。

單從表演來看,如果說12個美國人是十二個angry men,那麼12個俄羅斯人就可以被叫做12個crazy me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