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斑

2011-12-01 05:19:20

填滿沉默的優雅


本來打算先看小說的,但實在沒有那個美國時間了。怕這片像real steel一樣從日程表中間擠溜出去——有丁丁,有暮四(這片兒居然在les halles的ugc里佔了兩個廳放vo啊!有沒有再誇張一點!我表示理解不能啊!),然後馬上就是歡樂的兒童聖誕檔了,穿靴子的貓,happyfeet2……像Moneyball這種一副小成本寒酸相的片,時不其待。匆匆忙忙去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電視劇本出身的緣故,Aaron Sorkin的劇本總是非常重視節奏效率,完全focus在故事線和人物身上,一般不使用直線敘事,而在主線故事中穿插相關的「往事細節」以求吸住觀眾的注意力。但是沒有自以為是的賣弄,沒有故弄玄虛的trick。如果把看電影當成邂逅的話,有著Sorkin劇本作背景的那位,是非常令人愉悅的交談對象——說故事的高手:知道該在什麼時候描述細節,在什麼時候略掉繁瑣;情商一流的伴當:不會過份的情緒化,恰到好處的幽默感。不容易引發「一見鍾情」的激盪,因為缺乏那一種渲泄式的熱情,話裡話外也不見需要關心的暗示,只是很自在很在行的說一個故事而已,但是一定不惹人討厭。

不管是不是美國第一受歡迎的運動吧,棒球那相比於其他球類來說略顯複雜的規則,及相應而生的超複雜戰略技,那肯定不是人人皆知的——在法國可以說是鮮少有人知的。即使從小被安達充薰陶大,姐至多也就知道三好四壞,安打跑壘這些基本而已,偶爾在espn上看職業大聯盟的比賽還是時不時看到一頭霧水。
完全不向觀眾做任何背景知識的介紹是一件有風險的事,因為20連勝的那場關鍵之戰是本片的高潮所在,而若是想這潮起得夠高,必需讓現場觀眾,至少在這一部電影的時間內,成為「奧克蘭運動家」的fans,只有我們成為fans才會在這十幾分鐘內全情投入地揪心。
而這一場甚至不是什麼決定生死的戰役,只是一場「成則打破紀錄」這樣性質的比賽而已——話說回來,不用最後一役,而使用這場「紀錄之戰」作為高潮點,本身就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決定。當螢幕中的計分牌變成平分的時候,儘管我懷疑現場電影大部份觀眾根本不懂剛才的比賽過程中究竟是有了什麼轉折,但確實有一位女士咕噥了一聲oh merde,准fans的口氣。

這是Bennett Miller出色工作的成果。如果要把觀眾變成粉絲,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叫伊拉暫時被隊上的某個人迷惑——在這部電影中,此「迷人」的重任落到了男主角比利 Beans的身上。雖然由Brad Pitt出演這一角色好似在外形上先佔住了優勢,但是咱考慮一下小皮的年紀,前段時間好萊塢對其「不注意保養」的批評,及這幾年時興嫩牛五方的審美趨向性,這個優勢並不是那麼牢靠的。不僅要讓觀眾認識,且要讓我們認可並認同這個角色,直到能實現自我投射,甚至不能過份著意在其外表上,而需要創造moments,姐稱為之「萌ments」,使之與觀眾建立起感情上的聯繫。

這些聯繫,很妙的是,建立在影片不經意沉默的時候。Bonnett任由,甚至故意,在某個點上放空,沒有動作,沒有聲音,沒有plot在進行中,就這樣,像比利和他的小胖助理打電話交換球員的那場戲中,他接起電話報一個名字,向小胖審核,接另一通電話報另一個名字,你其實根本不知道他在幹嘛,只曉得這件事成不成很重要。直到電話都打完,下一個來電將決定事情成敗時,突然停下來,比利和小胖面面相覷。這個空窗給了剛剛發生的事情沉澱的時間,給了觀眾反應的機會,當觀眾反應過來的時候,我們緊張了,就在我們緊張起來的時候,比利突然爆出一句「tmd怎麼還沒人打電話來」,他反正變成我們緊張的代言人。噹,角色和觀眾之間的橋樑就架起來了。能如此控制節奏的指揮家,我們遇到的時候要叫mastero

影片讓觀眾和比利 Beans保持這個距離。他手上戴著婚戒——雖然沒有故事給特寫,但是那個鏡頭的角度是決意要讓你注意這個存在的,家裡卻不見妻子,與其他經理人的談話中亦沒有提及家人,似乎是個「局外人」一個淡漠的不喜歡在工作中攪和私事的人,就像他說的「不喜歡和球員有私人的交情」。
然後不經意間,我們見到了他的女兒。他和前妻見面的時候又是個沉默的萌ment,雙方的客套話講完了,難以為繼,一輪尷尬。這種情況大約人人都經歷過。很難不對比利生出同情與同理心。
又一個不經意間,我們窺見了他與棒球之間的糾葛。曾經前途無量的新秀,各項指標超一流,放棄了史丹福的獎學金而成為職業球手。卻因為無法適應職業賽場而漸漸隕沒。
就像Sorkin的劇本一樣,這是個成熟,目標明確,情緒不輕易外露,又有良好幽默感的人。不屑用什麼甜言蜜語或者狗血淋頭求關注求同情——唯一一次看到他哭,鏡頭強行把觀眾留在小胖這裡,只許用黑白監視器間接再間接地觀看這一幕,他不在乎那些棒球fans,在說到丟飯碗的時候一臉雲淡風清,只有不經意中言語之間洩漏那麼一點,只是一點點,內裡的激情。擦,這是針對熟女市場的言情小說裡的標準配置啊(最近正在讀Evening)。
無論喜歡與否,當他在BM的鏡頭下這樣被呈現出來的時候,絕不會惹人討厭。

所以當他的女兒專程打電話催他回賽場,而他終於在成為職業經理人之後第一次觀看自己的隊伍比賽時,你絕不想看到他失望傷心。這一刻,你必需站在奧克蘭這一邊為之加油,因為他們的經理人如此的風趣,直率,真實,而他熱愛這項運動,付出了諸多努力希望改變這項運動,希望藉此彌補少年時做過的錯誤決定。你可以把任何一個時期的自己投射到這個人物身上。最後那一首「dady you are a loser, just enjoy the show」撥動了不知多少人的記憶——曾經我們都以為自己與眾不同,前程似錦,繼而被現實吞沒,余那一點光,一點夢想,寄望仍能改變些什麼……沒有人要在螢幕上看到夢幻的破碎。能如此掌握人性的導演,我們見到時亦要叫mastero

聽起來這真是強強的組合,看上去也真是部出色的電影,但是就像比利一樣,身為製片人的小皮沒有遵循好萊塢「大明星、大製作、大宣傳」的模式。全片除了他自己之外(姐極度懷疑他自己出演根本也是為了省錢),沒有一個星光閃瞎人眼的名字,但是這些演員全都完好的詮釋了自己的角色——他們或許不是超一流/一流的演員(P.S Hoffman是超一流的演員,問題他這演誰像誰就是不像他自己的百變神功,對於一部娛樂片來講明星效應不足),但是夠用了,就像棒球比賽一樣——你花錢買的不是球員/演員,而是勝利/出色的電影。
明智地選擇藍本,編劇和導演,就像比利選擇了詹姆士的理論,小胖助理還有……呃,教練也算吧(不管比利怎麼在後方運籌帷幄,前場主陣的畢竟還是Art,戰術水平太差還是不來塞的)。在非常enjoy這部電影的同時,姐自竊喜少女時代相人的眼光。C仍然堅持「迷戀Pitt是三俗的代表」,但是一人一世有幾次機會在因為一頭飄揚的金髮一見鍾情之後,十幾年後,發現證實那個遠在大洋另一邊的人和自己真的有同樣的審美,真的在看一部電影時會用同樣的眼光,不僅僅體現在做為演員挑劇本的時候,還有作為製作人選題材與建班底的時候。真是何其有幸……

PS:其實小皮年輕的時候真沒覺得他長得像Redford啊,到了這個年紀上還真特媽的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