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變色龍--Zelig

西力传/变色龙/泽利格

7.7 / 42,846人    79分鐘

導演: 伍迪艾倫
編劇: 伍迪艾倫
演員: 伍迪艾倫 米亞法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稔之

2011-11-24 16:40:26

不曾荒唐的為人


最近一直在看伍迪·艾倫,這個矮個子的小老頭,精神矍鑠又憤世嫉俗,喜歡在自己的電影裡露臉,身份多重,常常身兼編劇導演與演員,多數演員台詞都較多,但與侯麥的多台詞截然不同,侯麥是富於生活化的細碎用語,伍迪·艾倫則以調侃與表達見長,有時疾風驟雨,有時又限於小眾的自言自語,在裡面旁徵博引甚至讓人應接不暇,比如裡面人常常討論的藝術人群,將弗洛伊德,英格瑪·伯格曼掛在嘴邊,這些並非普通大眾所耳熟能詳的,但是,正如 T.S.Elliot對自己詩歌發表的看法類似,有些詩歌非得找尋自己的讀者,而不是讀者找尋它,伍迪艾倫(甚至推而廣之,所有的藝術)勢必也在找尋自己的觀眾。

他有幾部片子著實精彩,比如頗富盛名的《安妮·霍爾》,裡面男女之間的思維差異讓人拍手叫絕,如經常被人引用的關於做愛頻率問題,一週三次被倆人以截然相反的態度呈現,但是還有一部似乎為國人遺忘了,就是那部才華橫溢的仿紀錄片,《西力傳》(又稱變色龍),電影主要以採訪與旁白的形式呈現,演員在裡面話語相對較少,敘述的是,一個名叫Lenard Zelig的人能夠根據自己身處的環境隨意變形,只差未能異化成甲蟲,蜘蛛或其他動物,但是在同類中的隱藏他遊刃有餘,比如在一群法國人裡面,他便能說一口流利的法語,大鬍子中間,他臉上馬上可以生出一臉鬍鬚,可為政客,可作軍人,一時間甚至萬人空巷,只為睹他這個變色龍的真面目,醫學上對其進行研究,認為這是病,得治療,期間為他治療的女醫生對他產生愛戀,醫生通過身份移位,催眠等手段得知,他之所以具備這種技能,其實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為了湮沒於大眾,為了不突出,但是這樣便失去了自我,當他被治療好,重塑出自我,並宣佈自己與女醫生的婚事後,他分裂時的所作所為開始從四面八方向他襲來,如,他在某處有個老婆,在另一個地方又有個孩子,等等,而且每一宗事情都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著真憑實據。於是輿論再次譁然,認為他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作惡多端,道德敗壞,他像一隻過街老鼠一樣,被人唾棄,在群情的譴責下,他舊疾復發,逃離本土,來到了德國,在那場轟轟烈烈的運動中,他搖身一變,成了一名士兵。

此處加了一段索爾·貝婁的旁白:「儘管他渴望獲得關愛,渴望得到愛,但是他身上還有些其他東西,那就是渴望湮沒於大眾之中,默默無聞,而法西斯主義正好給他提供了這樣的機會,他可以通過加入一場巨大的運動,從而模糊自己的身份」,這段評論無需多加解釋,讓人不禁想起阿倫特,人類歷史上多少事,多少有意識的恐懼導致無意識的作惡是源自於類似的原因,歷史上與周圍的例子都不計其數,甚至小到意見的表達,為了不出頭被槍打,三緘其口。番茄總不想自己先嘗第一口,但卻都渴望別人嘗過以後,自己可以安然享受那道新增的美味。我個人的實例是,父親每次在我出門時,都不忘叮囑一句話:跟同學,朋友,領導搞好關係。其實我明白他的意思,搞好關係在他看來常常就是保留自己的心思,可他不明白的是,不保留自己的心思同樣能夠與一些同學,朋友甚至領導搞好關係,而那些開誠佈公也搞不好關係的,要來作甚?不過我每次都對父親的叮囑點頭稱是。

回到電影,一直相信Zelig無辜的只剩他的醫生愛人,她為Zelig辯護,在人格分裂時,沒有自我時,或者自我意識模糊時,所犯的錯誤不能算作犯罪,依然赴湯蹈火般地愛著他,當她尋尋覓覓,最後發現Zelig在納粹軍營時,她不遠萬里,隻身前往,在希特勒發表演講的當天,人山人海中找到了他,Zelig也認出了她,雙方相互招呼,陰差陽錯地對希特勒旨在辱罵波蘭人的演講造成了破壞,隨後又成功逃出會場,希特勒發現後派人追捕,倆人則駕駛飛機(醫生是個業餘飛行員),戲劇化的是,女醫生被隨後追來的飛機嚇得手忙腳亂,此時Zelig再次顯露出他的變色龍本領,一個從未駕駛過飛機的人,操著方向盤,旋轉翻騰,將希特勒的戰機遠遠地甩在了身後。可想而知,回國後,他又成了時代造就的英雄。

此時加上兩段評論,一段是索爾·貝婁的,「非常荒謬的是,促使他做成這件事的原因正在於他的能夠變形的能力,因而他的病也成為他自我拯救的根源,正是他的錯亂,使他成了位英雄」,另一段是歐文·豪的評論,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真的很荒謬,有段時間,他被人喜愛,後來被人排斥,再後來因為飛機的驚人表演,他又被人奉為英雄,美國二十年代就是這個樣子,回想一下,美國現在有什麼變化嗎?我想沒有。「很顯然,此處才是電影的主旨,生存只是一場荒謬的趕腳,這種存在主義的虛無與荒誕並沒有因為現代科技,文明或道德而有所減損。但是,且慢,這麼說似乎過於悲觀,薩特的本意也遠非叫人悲觀,而只是陳述這個荒誕生存的事實,同樣事實的還有這個世界的溫暖,因荒誕而存在的溫暖,比如人們渴望被愛,被認可,被歡迎,擔心自己被排斥,被孤立,被鄙視,被遺棄,被懲罰,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它們是趨利避害,但是同樣暗含的是,你不付出,不努力,不求更為健全的人格,又怎能避免被人厭棄的命運?荒誕的本質不是讓人悲觀失望,而是要人在荒誕中找尋一些力氣,像貝戈特在等待戈多中種植的那棵綠色的小樹。希望總是有的,現在放棄生活,或者為虛無而空洞的生活所吞噬,嘿,借用《布朗克斯的故事》裡的一句話,你可以被人愛戴,被人尊敬,你如果不那麼做,你便是在浪費你的潛能,而世上最為悲慘的事就是浪費自己的潛能。

倒不是一定要為人接受,為人愛戴才能稱之為生活,只是不管什麼底下的人群,都擁有為人尊重的權利。Zelig在接受表彰的時候說,」我從來沒有駕駛過飛機,這也證明了,如果你是個十足的精神病人,你的能耐會有多大「。當你有足夠的毅力堅持,加上汗水努力的澆灌,可以不為他人所動,任何野百合也能開出動人的花朵。

另外一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位唯一對Zelig不離不棄的女醫生,他的愛人才更為偉大。如果說讓他荒誕跌宕的是因為大眾的好奇與無意識,那麼真正讓他重新來過,改變他一生的則是他的愛人。我不想誇大其詞,愛人同志的力量有多大,一個人生活幸福的源泉在哪,關心的,愛護的人一個眼神有多重要,每一個愛過的,被愛的人大概都不會陌生,對方一個眼神能讓你意氣風發,同樣一個眼神也能叫你如墜雲端,當然這種能力絕非人人擁有,也絕非一個人對任何人都毫無抵抗力,而是常常具有唯一性,好像全世界的人怎麼看你你都不在乎,但是總有一個人對你的評價堪比閻王爺手中的生死狀。這當然很傻,是自我的迷失,像孩子達不到父母的預期一樣會心驚膽顫,可是誰讓你我都不完美,你不覺得,人還有犯傻的機會,動物王國中,犯一次傻可是性命攸關,人類擁有這樣的特權,何嘗不是值得慶幸並應予以尊重的事呢?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