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獵魔教士3D--Priest3D

驱魔者/猎魔教士(台)/天神魔煞(港)

5.7 / 124,416人    87分鐘

導演: 史考特史都華
演員: 保羅巴特尼 凱姆吉甘特 Maggie Q 卡爾艾本 莉莉柯林斯 史蒂芬莫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雲飛揚

2011-11-24 10:32:34

在正義與邪惡背後的雙重衝突


在鬼怪類型的電影中,如同東方人偏愛殭屍一樣,吸血鬼則是西方人喜聞樂見的話題,李美琪參演的《驅魔者》這部電影在某種程度上象徵了近五個世紀以來的種族衝突。如同任何戰爭一樣,作為勝利者一方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書寫歷史,於是作為這場戰爭的勝利者,他們被稱為聖徒,其實Priest這個詞,譯成驅魔者是針對其行為價值而言,而譯成聖徒或教士則更則近其本義。相對的,吸血鬼則被刻畫成兇殘邪惡的動物,這一次他們被動物化的更加徹底,沒有眼睛,沒有意識,只能憑本能衝動來向人類展開進攻。

勝利者成聖,失敗者成魔。這是整個人類歷史上屢見不鮮的故事。如果我們能將目光看的更全面一些,自工業革命以來,西方的歷史就是一部擴張、殖民的歷史。美洲的印第安人、非洲的黑人首先成為其擴張政策的犧牲品,他們被當作野獸或奴隸任意屠殺、凌辱,稍後的亞洲人境況稍微好些,但也是其侵略、奴役的對象。

美國則是這一擴張的直接產物,一部美國的興盛史同時也是當地印第安人的血淚史,他們被一步步駐趕到西部所謂的保留區。《驅魔者》中的吸血鬼族同樣是這樣,作為失敗者,它們被駐趕到偏遠地區,生活在保留地的深深的洞穴中,而且永遠都處於被懲罰、消滅的位置,而且一再被醜化,總是以一幅讓人作嘔的面孔出現。因而,《驅魔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西方對東西的奴役,如同薩義德所說的那樣,東方在西方人眼裡是一個異類的他者,為西方的文化提供自身合理性的證明。

其次,《驅魔者》還向我們展現了英雄的落寞。作為對抗吸血鬼的主力,Priests與吸血鬼進行過殊死的鬥爭,但當他們歷盡艱辛取得勝利之後,卻發現自己已經被社會所拋棄。作為有嚴格秩序的現代社會並不需要英雄,它只需要安心接受安排的大眾,在這個社會裡,英雄那種驚世駭俗的能力反而是一種讓人不安的因素。因為即使他們不施展,但對於常人來說卻始終是個威脅。

於是,悖論就產生了,現實的秩序是通過英雄確立下來的,但這一秩序里卻沒有英雄的位子。於是片中的女主角,曾經的聖徒之一,十幾年下來只能通過打掃垃圾而生活,這一幕就像魯迅小說《奔月》一樣,當各種災害都被消滅之後,後弈的神箭只能用來射麻雀。或許,這不是一個英雄的時代,當現代技術走向成熟的時候,人類只需要依靠秩序就可以穩固地生存,而在這個秩序中則只需能作為零部件存在的個體,而不是能操作整個秩序的超人或英雄。

可以說,《驅魔者》是一部標準意義上的美國影片,它反所映的是美國文化的主流態勢。在這裡你既能看到美國生成歷史的象徵,也能體驗到在工業文明中,英雄末路時的悲壯與蒼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