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范大筒

2011-11-20 07:23:13

The one and only George 哈里斯on (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Part Two
非常值得慶幸,George放棄了成為一個Sitar琴演奏家的想法,因為這種樂器實在太難聽了。

Let it be時期,Beatles之間的矛盾已經非常僵化。George寫出了All things must pass等作品,但是它們沒有出現在Let it be里,甚至沒有出現在Abbey Road里(怪不得George會賭氣似的一離開Beatles就發行了誇張的3張蝶的專輯)。George對John和Paul的霸權越發難以忍受,又一次他擅自離開錄音室後,Lennon甚至說要找艾瑞克 Clapton來頂替掉George的位置。在影片的採訪中,艾瑞克坦誠當時他還是有這種衝動的。

我個人感覺Part Two要比Part One的價值大一些,因為之前關於George個人性的東西並不是太多,而Part One的主角是Beatles,而不是George。雖然Part One確實更好看一些。

接下來的幾分鐘屬於George在Beatles後期最牛逼的兩首歌:Something和Here Comes the Sun。艾瑞克 在講述Here Comes the Sun是怎樣被寫出來的時候,真是,基情四射啊!

在講到Beatles為什麼解散時,George說「There was too much restriction, it had to self-destruct」,並且承認當時他是希望離開樂隊的,任何人離開他都不會太難過……你可以說這個看上去最安靜的披頭士其實是最狠心的一個,或者你也可以說他是最睿智的、最看得開的一個,總之,在那個時候,他並不覺得Beatles的解散是一件十分難以忍受的事情。

離開之後George跟他在製作人 Phil Spector花了六個月完成了All things must pass專輯。NME在1971年公佈的Top 30 TOP LPs銷量排行榜上,George的My Sweet Lord排名單曲第一、All Things Must Pass排名專輯第一、2001年再版之前,這張專輯賣了大概1800萬張。Good for George。

Pattie在講述她、George和艾瑞克的故事的時候背景音樂是Isn't it a pity,感覺極其詭異。處於這段曠世畸戀中的George應該不會像艾瑞克描述的那樣大方:把她帶走吧,她是你的……真正的感情只有他自己知道,或者他當時真的是腦殘了。

1971年,George做了又一件彪炳史冊的事情:在曼迪遜花園廣場組織召開了The Concert for Bangladesh——第一次搖滾歌手舉辦的大型慈善演唱會,並且一定程度上啟發影響了後來的更為大規模的Live Aid和Live 8演唱會。Ravi,Ringo,艾瑞克 Clapton,Bob Dylan,Leon Russell等人參與了演唱會。在搖滾樂身體力行關注社會、改變社會這一點來說,George算是先驅。

George的遺孀Olivia在Part Two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才出現Bla bla bla講述了一堆他們的感情、george是怎樣寫歌的……沒有看出個所以然來。

然後影片轉到了George的另一個身份:電影製作人,大致介紹了The Life of Brain,Time Bandits」等電影。接下來就到了1980年,John Lennon遇刺,George說是去John就像是是去了父母一樣,John是一個天使……

之後George組建了超級樂隊The Traveling Wilburys,成員包括 Bob Dylan, Jeff Lynne, Roy Orbison, Tom Petty。看到這些人一起在錄音室唱歌彈琴,真是一種享受。

90分鐘的時候Paul和Ringo出現了,跟George一起翻過去的相簿。然後電影只給了很短的一部份:Paul和George在唱和聲,應該是重錄John的Real Love,這時候應該是1995年了,離George去世還有6年。1997年他被查出患有癌症。

2001年George 哈里斯on去世。Paul被問起最懷念George的什麼,他說「His humor,his friendship,his love」

最後的最後,Ringo來了最煽情的一段:
George病的很嚴重的時候Ringo去看他,Ringo說:「我告訴他我要去波士頓了,我女兒檢查出了腦瘤。George對我說'你需要我跟你一起去嗎',這是我聽到他說的最後一句話」……太煽情了嗚嗚嗚嗚。

影片結束的時候跟最開始一樣,一叢鮮艷的花,George走到花叢中蹲下,眼神犀利而迷茫。

————————————————
影片出現最多的詞是spiritual,大部份人樂意把George形容成一個追求精神意義的人,但是他卻活在物質世界中。「精神」和「物質」構成了George的一生,當然也是大部份人的一生。

三個多小時的電影看完還是很累的。謝謝George,謝謝你寫出了那些美妙的音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