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3D劍客聯盟:雲端之戰--The Three Musketeers [2011]

三个火枪手/三剑侠双城暗战(港)/剑客联盟云端之战(台)

5.7 / 112,010人    110分鐘

導演: 保羅安德森
演員: 蜜拉喬娃維琪 奧蘭多布魯 羅根勒曼 雷史蒂文森 克里斯多夫沃茲 茱諾坦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油飛

2011-11-17 10:17:54

作為釘子的歷史:真實的黎賽留和路易十三


這是個歷史考據貼,帶圖版請戳:http://nevertown.blog.com/2011/11/16/

大仲馬毫無疑問是個出色且勤奮的寫手,但他是否算得上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說起來總讓人感到猶疑。中國人喜歡拿他與金庸相提並論——雖然受到世人的尊重和熱愛,卻似乎難登大雅之堂——可見通俗小說的尷尬地位跨越近兩百年也未能有所改觀。據說在世時,大仲馬曾因卑微的出身和下里巴人式的作品而遭到巴爾扎克的諷刺;傳聞未必可靠,不過想想巴老爺子寫的東西,我們自然不難理解他跟大仲馬是多麼不投脾氣。在當時的嚴肅作家裡,雨果倒是大仲馬的好朋友;去世132年後,大仲馬終於進入先賢祠之時,也正是葬在雨果隔壁。

小說是不是一定要有思想?是不是一定要給人啟迪?只是為了講一個好故事,算不算是好的小說?武俠、奇幻、科幻等類型小說,一向與主流文學是不搭界的,史蒂芬·金如此熱賣,我們也不敢說他是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除了馬爾克斯之外一個比一個難讀;奧罕·帕慕克就有本事把一活生生的謀殺案寫得要多沒勁有多沒勁。在莎士比亞被解讀出諸多深沉哲理之前,他也是個愛講黃段子的下九流劇作家。活在當下,你要是懸念了,浪漫了,穿越了,英雄美女了,大團圓了,把故事講明白了,似乎立刻就跌份了。所以小仲馬靠著一部半浪漫半現實主義的《茶花女》,得到的口碑完全不輸他父親三百多卷浩瀚作品裡那些英雄主義的夢想。

言歸正傳。大仲馬與金庸的另一個相似之處,是他們在小說中對歷史的態度。他自己毫不諱言:歷史,不過是用來掛小說的釘子。所以,沒有人會以《倚天屠龍記》為依據來評價朱元璋,也不該有人把《三個火槍手》當成法國曆史入門。弔詭的是,無論你怎麼鄙視,通俗小說的影響力依然具有不可預測的穿透性——特別是在跨越國境之後。於是黎賽留在許多人眼中,就被定格成了一個熱衷於權術的陰謀家角色。這後果跟外國人通過還珠格格來了解清朝歷史沒什麼差別。

釘子上的小說我們愛讀,釘子上的電影我們愛看,你要是非說電影不符合小說原作,也未免有點五十步笑百步的意思。2011版《三個火槍手》連飛艇都搬了出來,活脫脫一個加勒比海盜外傳,擱不住都是為了看著過癮,你非計較國王和王后的感情、王后和白金漢的姦情、康斯坦絲的年齡和婚姻狀況、米萊迪和白金漢的關係,又是圖了個啥呢。

雖說對著電影考據小說我不愛干,對著釘子上的貨考據這枚釘子,還是有些意思的。

—————-釘子的分割線————–

黎賽留

《三個火槍手》里,紅衣主教黎賽留是個臉譜式的反派頭目,可能還沒有米萊迪給人印象深刻。事實上,若比較小說中出現的人物在歷史中的重要性,黎賽留是當之無愧頭把交椅。甚至有人說:若沒有黎賽留,就沒有現代法國。

秉持君主權力至上、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黎賽留帶領當時一盤散沙的法國突破哈布斯堡家族的封鎖和天主教會的控制,在勁敵環伺的歐洲打造出了強有力的中央專制政體,留給光明王路易十四一個絕好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玩弄權術不可避免,外交手腕耍得不少,鎮壓民眾毫不留情,打壓異己是家常便飯,控制輿論更是不可或缺的手段——甚至有人說正是黎賽留髮明了新聞審查制度。因此,說黎賽留陰險狡詐、冷酷無情怕是不冤枉,但要如小說和電影中一般,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為個人權力而犧牲國家利益,則大大有悖於史實。

「我的第一個目的是使國王崇高;我的第二個目的是使王國榮耀」,在《政治遺囑》中,黎賽留曾如此自豪地宣稱。他是如此說的,也是如此做的。在國內,他打壓教會和貴族勢力,使君權達到巔峰;在國外,他極具前瞻性地成為現代外交第一人,為削弱對手無所不用其極,終於使法國在混亂的歐洲三十年戰爭中成為最大的贏家,面對衰落的西班牙和陷入分裂的德國而坐享其成。所以如果三個火槍手和達泰尼昂總是給他搗亂的事兒是真的,那到底是誰背叛法國呢。

在追求一個強大國家的道路上,身為教士的黎賽留肯定多次違反教條、教會利益乃至俗世道德;對路易十三的王后奧地利的安妮,他確實抱有敵意。然而對法國和路易十三本人,依歷史判斷,他從無貳心。

路易十三

事實上,路易十三雖然早年曾流放黎賽留,但在黎賽留東山再起擔任首相之後,君臣二人便成為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體或曰忘年好基友。甚至在著名的愚人日事件中,當太后美第奇(這也是一個馬基雅維利式的可怕女子)哭哭啼啼要求路易十三幹掉黎賽留,朝廷上下包括黎賽留自己都以為他完蛋了,誰想到路易十三依然霸氣地給他撐腰,轉而流放了自己的母親。可見,路易十三雖然看起來能力平庸,卻至少懂得用人不疑;而且從國家的角度看,他也頗具伯樂慧眼。這位國王被稱為「公正的路易」,且長期有同性戀傳言;聯想黎賽留對安妮的敵意和君臣二人的鐵桿交情,真真讓人不能不浮想聯翩啊~~

奧地利的安妮

至於路易十三的王后、奧地利的安妮,由於她是哈布斯堡王室成員,法國勁敵西班牙國王腓力三世的女兒,所以黎賽留看她不順眼乃至懷疑她對法國的忠誠是順理成章的;至於因愛生恨的傳言,恐怕有點離譜。此外,安妮王后和路易十三自14歲達成政治聯姻以來感情一向冷淡,基本處於冷宮狀態,用不著黎賽留費這麼大勁挑撥離間。不過,這委屈她也受大了。畢竟黎賽留和路易十三去世後,是安妮含辛茹苦為路易十四攝政,並重用黎賽留指定的接班人馬薩林,終於把一個強大的法國好好地交到了路易十四的手上。

白金漢公爵

英國白金漢公爵是查理一世的寵臣,著名的小白臉,公認靠臉蛋和口才上位,很難說有沒有被潛規則過。據說鑽石項鍊的事兒有跡可尋,想想春閨寂寞的安妮,也沒什麼不好理解。跟黎賽留相比,這傢伙完全是個打醬油的。

火槍隊

《三個火槍手》的故事發生在17世紀,題目中「火槍手」一詞為Musketeer, 源自「火繩槍」即Musket,一開始是拉丁文中某種投擲武器的名稱。小說中明顯可以看出當時小型熱兵器還不算很普及,被稱為火槍手的國王護衛隊成員大多還是以劍術聞名。雖然早在14世紀,義大利兵器庫清單中就出現了「小型手炮」的記載,但直到15世紀,笨重的手持火器以極其糟糕的精度和裝填彈藥時的繁瑣出現在戰場上時,依然需要與長矛兵混編,殺傷力雖大卻不太具有實用性。16世紀,以犧牲殺傷力為代價,加之燧發裝置的發明與改進,火槍的體積和重量終於被控制在現代步槍的級別,真正開啟了火器時代。不過由於近身作戰時靈活性太差,大部份騎兵還是會隨身帶刀劍。

路易十三創立的國王護衛隊被稱為火槍手,這些精銳騎兵人人都有好幾把槍,有隨從幫忙帶槍和裝填彈藥,在當時等於是拿錢堆出來的。他們一般是家道中落或有名無錢的貴族子弟,要嘛就是無權繼承家族財產和領地的非長子,從小經歷嚴格的劍術訓練,加入衛隊半是為榮耀半是為餬口。戰爭時期國王護衛隊是要上戰場的,不過和平年代他們就駐紮在巴黎城內,若非國王召噢,儘可以四處閒晃,驕橫慣了的他們也難免惹是生非。黎塞留為了維持社會秩序、壓制貴族權力,對當時盛行的私下決鬥予以嚴厲處罰,甚至處死了幾位貴族子弟,所以小說中主教衛隊和國王衛隊之間的衝突是確有其事的。

至於幾位火槍手和達泰尼昂,據說也有歷史原型,只是在我看來無足輕重,相比之下我也沒有興趣去八他們鳥~

最後,我曾經淘到過商務印書館的《黎賽留傳》,好看得很,可惜後來被人借走至今未還。希望有朝一日能找回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