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非關好男人--Solitary Man

孤独的人/孤寂之人/孤独的人

6.3 / 16,669人    90分鐘

導演: 布萊恩考波曼
編劇: 大衛李維恩
演員: 麥克道格拉斯 蘇珊莎蘭登 丹尼狄維托 瑪麗 露易絲 派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harkdrown

2011-10-05 16:36:40

一部經典,一頭『雄獅』人生路


又重新看這部心目中的經典,瀏覽了影評,感覺沒有說出心裡話的評論。特意來嘮叨幾句。
這部原本可以成為輝煌的電影,因為編劇/導演過份的「文藝」傾向,給普通人的觀感並不好。以致於imdb只有6.5分。
Ben年輕時是頭「獅子」,激情奮發,實現了典型的美國夢,上過福布斯雜誌封面,而且誠實守信,被評價為」紐約地區最誠信的商人「。他曾經是個好人,捐款給大學建了漂亮的圖書館,很高尚。影片中Ben也從未吸毒,從未花天酒地,他的前半生就是個好商人的模範。
那麼是什麼讓他產生畸變的呢?她的女兒蘇珊也不知道Ben一發不可收拾的原因,影片中她追問,「What hit the switch?」。我也想深究這個問題。
在影片最後,BEN對前妻說從醫生診斷他心臟病之後開始『騙人』的。但是,只是因為老了以後的心臟病?這顯然不能讓人信服。
我想先說友誼的部份,先把女人和私生活排除在外。
Ben曾經有很多朋友,按階段分。
年輕時激情四射,身邊自然不缺朋友。在Ben被開小餐館的同學吉米收留,讓我們看到友誼的溫情。捫心自問,我們會懷念那些青春期時的好友,就算幾年沒有回家聚會,但再次見面,那種感覺還是很快回來。對這些朋友,Ben是怎麼理解的呢?是怎麼做的呢?在Ben被打手痛揍之後,他對吉米直白的說,別扯淡什麼友誼了,我們35年沒見了,我們在不同的世界生活,朋友都是差不多level的人(大意)。這樣的話顯然是很傷吉米的,但吉米雖然吃驚,但沒生氣,原因是他理解,這是Ben在遭遇了所有的『冷眼』,尤其是遭受了一頓老拳之後的憤懣,是心裡話。Ben說的是事實,他讓秘書擋下了吉米的電話,也沒回電。因為他知道,也沒什麼好說的,在那麼低落的時候,他能從吉米那裡得到的只有安慰,但作為一頭獅子,他不屈服,直到最後也沒有屈服,他百般努力,試圖得到代理權,試圖說服銀行。這就是影片中堅強的BEN。
我試圖這樣總結這些青春期、大學時代的朋友,那時候他們意氣相投,排除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賈伯斯和沃茲這一類當時就知道理想,後來又成創業夥伴的牛人。更普通的人,我們的朋友確實只是因為當時的『意氣相投』,可以一起看姑娘,可以一起貶低看不順眼的老師,可以一起翹課,一起玩樂。進入成人社會以後,這些朋友就剩下寥寥無幾了,除了當時就知道你的志向,以後還有機會交流的,還能支持你的。高中時代的朋友了,因為青春期的單純,和生活目標的單一,這跟大學又有些不同。
我是想說,這一點上Ben說沒錯,我的理解是,35年過去,剩下的其實不是友誼,而是對友誼的感覺。這種感覺讓我們產生溫暖的共鳴。(誰沒體驗過呢?)

下面開始說說影片中出現的兩個典型的事業型朋友。春風得意時,Ben風光無限,自然少不了各方面的幫襯,影片中講了這樣的兩個朋友,一個BMW的經理,一個是銀行經理。但在人生低谷,這些朋友可不會真的為你『兩肋插刀』。記得Ben後來在新的BMW專賣店試圖推銷自己,要在這裡工作的場景嗎?他對BMW的那位經理Peter說:「讓我入伙吧?我會給你個大禮包」,這位朋友Peter,是曾經很幫忙的,差點就幫他拿到了經銷權。但在這個場景,說明了他們之前的交情是建立在利益上的。在Peter判斷Ben已經完蛋,不能東山再起,這種利益基礎不存在時,他做出了清醒的判斷。
而那位一起晚餐的銀行經理史蒂夫,說的更是明白,「不是我們變了,是你變了」,沒錯,銀行一直沒變,他只做該做的生意。
那麼這些,是『朋友』嗎?當然是,只是成人世界的『朋友』已經不是你青春期時的那樣了。他們做的一點沒錯,換成是你,也會做一樣的決定,不落盡下石,再踩上一腳,已經很厚道。所以成人世界的朋友,更多的是基於『互利』,基於利益交換,基於合作,而很難再感性的互相賞識、『意氣相投』。(注意,是「很難」,不是『不可以「)。

好吧,說完了朋友,下面才是困難的部份,但關於情愛,我擔心寫不好,只能臆測。

在影片開頭,Ben看醫生那段,他還興高采烈的談他妻子,談開業典禮。到後來他的離婚、情人、放蕩不羈,到底發生了什麼?其中他亂倫的情節我真的不想提,但不得不提,這一段就是我開頭提到的,導演過份的希望突出藝術效果,卻徹底激怒了觀眾。讓Ben的這個污點把整個影片都糟蹋了一大半。(影評中很多女生很不理解的發問,男人真的是這樣下半身思考的動物嗎?,這肯定偏離了重點)。

說起與女人的交往,Ben讓我不得不想起《聞香識女人》中阿爾帕西諾出色的表演,你發現他們的共同之處了嗎?都經歷了重大挫折,但跟女人的交往中都信心十足,毫無膽怯,主動出擊。Ben沒有上校那麼優雅,他甚至不管對方的身份,以及亂搞的後果。我得說,對異性的態度,信心甚至『侵略性』、『動物性』,這是他們性格中的共同點。
簡單帶過吧,不展開說了,影片我一共只看了兩遍,也不想寫出色的影評,只想說出我的理解,拋磚引玉。

回到主旨,BEN從誠信商人到臭名昭著,這種變化怎麼來的?片名叫『孤獨的人』,真的只是眾叛親離這麼簡單?
Ben被醫生診斷心臟病,到開始行騙,為什麼?我只能找到一種合理的解釋,就是急切。
他擔心時日無多,而壯志未酬,所以想走捷徑。當然說成是『貪婪』也不過份。
注意到了嗎?在大學校園被警察爆料,賣了非法的車,Ben解釋,他都已經補償了。在半夜被打痛打時,他以為是賭場的打手,特意強調拉斯維加斯的賭債也都還清了。你看,他並非十惡不赦, 他不是《鍋爐房》(Boiler Room)中推銷垃圾股票的騙子,不是《華爾街》中的金融大盜,不是麥道夫那樣的現代巨騙。他用全部的財產補償了受害者,繳納了罰款,免於坐牢。
所以我說『急切』是他變得貪婪的原因,他希望更成功,這種想法如此強烈,以致於他甚至不肯向心臟病認輸,後面幾年都不再去看醫生。
在他想到可能不久於人世,而該達到的目標還沒實現時,他是孤獨的;
在他犯了錯誤,而得不到夥伴的任何支持時,他是孤獨的;
在他展現原本的魅力,得到些許身體慰籍的時候,他是孤獨的;
在他越來越沉淪,眾叛親離時,他是徹底孤獨的;
….
….

可能還是很多人不會贊同我這個牽強的理由,但想想蘭世立,想想那些最近掙紮在高利貸漩渦中,或跳樓或流亡的溫州商人,大概會理解一些。他們原本在我們眼裡,已經是成功富有的,為什麼現在要鋌而走險呢?相信他們中的很多在簽下高利貸協議時,心情是複雜沉重的,商場上的壓力,面對等待發公司的下屬,面對該支付的貨款,更重要的是,是對未來的信心,還有面對壓力無法取捨的絕望,才讓他們能接受可能導致傾家蕩產的利息。
我不知道Ben犯錯誤時是不是也面臨這樣的絕望,影片裡沒提,我只是向好的一面揣測他是希望更有作為。

最後,再借一段細節來說明導演想表達的意思,BEN被房東催債時候,他女兒蘇珊來,指責他跟孫子同學的家長亂搞,面子丟盡。面對Ben的固執,她終於做出了選擇:「如果你不痛改前非,就遠離我的朋友和我家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記住這一點,連家人都是。不要違背底線。

大多數人產生道德上的優越感,是因為沒有機會犯錯誤。

謹以此說明這部影片跟我的共鳴,紀念我幾年的創業時光,感謝支持我的朋友們。
影片中還有不少細節待挖掘,期待看到。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