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Chicken With Plums

梅子鸡之味/依恋在生命最后八天(台)/依恋在生命最后天(港)

7.1 / 8,066人    France:93分鐘

導演: 文森帕蘭德 瑪嘉莎塔碧
演員: 伊莎貝拉羅塞里尼 瑪麗亞德梅黛洛 馬修亞瑪希 賈梅德布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eamouse

2011-09-13 06:05:24

倒計時奔向死亡的秒錶


(原載騰訊娛樂,為威尼斯電影節報導期間撰寫)
我家的表叔數不清……來自伊朗的漫畫家瑪嘉•莎塔琵,4年前因將自己的家事,聯合導演法國導演文森特•帕蘭德從漫畫繪本拍成動畫電影《我在伊朗長大》,而備受文青們關注。此次又搬出自己那位可愛的音樂家伯父的故事,進行更為戲劇化的演繹,製作出新片《梅子雞之味》。出於對主體角色極其豐富的性格和行為特徵考慮,再次合作的兩位藝術家,放棄了徹底動畫的形式,而選擇讓愁眉苦臉的馬修•阿馬立克扮演作家那位追求純粹藝術的伯父。

電影本身是一個以倒計時奔向死亡的秒錶,伊朗最富盛名的小提琴家阿里.漢在遍尋不到一把如意的小提琴後,決定自殺。這樣詭異的行為讓電影開頭的很長時間都充斥著某種沒心沒肺的法式黑色幽默,以及為增強這種幽默而特別設置的絢麗魔幻場景。巫婆店般的古董商有著絕世的小提琴,並表示「由於你是我最敬仰的音樂家,我不能將提琴賣給你,而只能送給你」,但是等等,「800塊吧,畢竟我買琴也花了820呢」。

阿里.漢置身一個吵吵嚷嚷的普通家庭,兒子永遠抑制不住唱歌的慾望,妻子總嘮叨著家務活都自己一個人干。音樂家再也找不到音質能與被暴躁妻子摔碎那把琴媲美的傢伙,於是決定自殺。惡趣味和遊戲感充值著這一大段關於怎樣去死的設想:臥軌而死吧,死相太難看太痛苦;上吊而死吧,不夠尊重死亡本身;俄羅斯經典輪盤賭式自蹦吧,麻煩別人清理衛生。最終音樂家選擇了自認為最有尊嚴的死法——絕食,並成為給嘮叨妻子留下的最後面色。

阿里.漢只有8天可活了,隨著倒計時改變著的,是對古怪慢性自殺行為步步為營的深度解密。膚淺的那一層,關於藝術家的自私,似乎只有徹底活在自我世界中,對自己的創作專制,容不得他人干涉,才有可能達致絕世佳作;深刻的那一層,其實又簡單到一顆脆弱而敏感的愛情之心,而且是一生只有一次的那種無可替代的熱愛。作者瑪嘉•莎塔琵闡釋:「在浪漫的情懷之下,這部電影其實有不少讓人毛骨悚然的構想,通過對阿里.漢生活的閃回,角色的性格漸漸明晰,我們逐漸明白那些讓他陷入絕望的緣由,在這裡,死亡成為了探討生命的跳板。」

原來,音樂家決定背負著自私自利的罪名孤獨死去,而將內心深處最澎湃的秘密,永遠的埋藏下去。這個關於愛情的秘密,也和那把被摔碎的小提琴一樣,體現著藝術家不加解釋的執著。

為音樂家愛情秘密逐漸揭開進行伴奏的,是導演苦心造詣的連貫往事,悠揚綿長的小提琴協奏曲裹挾著一顆顆深度代入角色的憂傷內心,隨著最後呼出的微弱氣息,一幀幀刻骨銘心的記憶畫面,也就成為了一捧捧埋葬愛情重傷者的終去塵土。

影院裡相當數量的女觀眾已經被影片結尾這不可遏制的煽情弄得稀里嘩啦,可淚點不盡相同的男觀眾或許就反映遲鈍些。於是,這番感天動地的眷戀,對於我這個能把《我們天上見》刻薄為「看得讓人犯困到想去天上人間」的無恥之徒,也就激不起一絲漣漪。

記得電影《西雅圖夜未眠》中,家宴中的男女各自講述著自己最感動的場面,讓女性幾乎相擁啜泣的是愛情電影《金玉蘭》,而讓男性一抹鼻涕眼淚的是戰爭片《十二金剛》,「看著上尉跳傘下來摔斷了腿,我眼淚奪眶而出啊」。

無可否認,《梅子雞之味》有著極強的情緒製造手段和節奏把握得當的敘事極強,是一部向著最佳導演方向靠齊的佳作。但作為直男觀眾,在兒女情長的「梅子雞」和帶些許家國情仇的「伊朗長大」中,應該還是會傾向於有著意識形態價值觀和宏大歷史的《我在伊朗長大》,即便《梅子雞之味》中讓音樂家唸唸不忘的女子,也叫Iran(伊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