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二十四隻眼睛--TWENTY-FOUR EYES

二十四只眼睛/24只眼睛/Twenty-FourEyes

8 / 2,847人    156分鐘 | USA:116分鐘 (cut)

導演: 木下惠介
編劇: 木下惠介 壺井榮
演員: 高峰秀子 田村高廣 笠智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VIC

2011-09-09 22:17:29

教育的有限性


這是一部1954年的作品,2個半小時的長度加上多處煽情的場景,使我開始燥動不安。如果一部電影演到一半時候,你停下來看時間,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電影太好看了,希望能剩下的時間長一些;另一種情況是,希望早點結束。可惜,24隻眼睛屬於後者。一是與木下導演的風格相關,畢竟是抒情派的大師,這個稱譽可謂名副其實;二是這個題材容易拍得很悶,也不容易有較尖銳的衝突。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猜電影會沿以下套路走:小時候學生的單純、獨立個性與成年後學生效忠天皇的狂熱、盲目性產生尖銳的衝突,以及這種複雜心裡的演變過程,這中間涉及到對美女老師由愛到漠視的過程。可惜導演沒有按我的猜想走。
電影只是反映了學生們孩童、少年、青年三個階段的心路演變歷程。孩童時期的天真無邪,到少年時開始未來選擇、學業或麵包,青年時做出選擇,成家或當兵。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演變,可以說得上亮點的地方在於,期間日本對外的戰爭對孩子的選擇產生的影響。其實,少年時期影響倒不算太大,整個日本教育界對反戰觀點的打壓,使得學生也無從了解戰爭的真相,並且畢竟他們還小,也無法參與到戰爭中;而青年時期,在三軍光榮的宣傳和效忠天皇的背景下,適齡的學生們自然把三軍作為第一選擇(當然,還有一些是強制性的),所以,最後他們大部份陣亡的結局也在意料之中。
總之,電影在敘事和情感方面都推進得十分平穩而自然,同時也少了幾份來自人性內部的反思。結果只剩下老師一個人在反思,其餘人只是為這個時代所裹挾,即走一步算一步。這個層面上看,力度自然是欠缺了一些。所以,整部電影煽情多于思考,回憶多於追問。
究其原因,任何體制下,普適性教育都是國家機器的僕役,所謂其使命——啟蒙,在各種政治暴力面前,都是有限的和相對的。這種情況下,作為個體的教師,必然是弱者,其影響也只能是短暫的和無力的。反倒是情感,讓學生們終其一生難以忘懷。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