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梵谷傳--Lust for Life

梵高传/梵谷传/欲海浮生

7.4 / 8,937人    122分鐘

導演: 文生明尼利
編劇: Norman Corwin Irving Stone
演員: 寇克道格拉斯 安東尼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鄭荊沙

2011-08-30 19:25:46

寫給27歲的自己(觀《梵谷傳》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閒話

已經有好長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寫長篇大論了,一貫的理由是太忙、太累、腦子太空了,另一個理由是現在流行寫部落格了,於是屁大點事就往上寫,越寫反而越空。
本來想著寫篇日誌給自己,因為今年我27歲了,半夜在床上驚醒還是寫歌詞吧,往後再給譜個曲,一首來自生活的勵志歌曲不就誕生了嗎?後來,按照每週一部電影的慣例,今天我看的是《梵谷傳》又名《渴望生活》,他讓我有了想寫這篇長篇大論的衝動,正好把這篇電影的觀後感寫給自己,主題較鮮明,挺好。
為什麼會看《梵谷傳》這部電影,因為一首歌曲《Vincent》梵谷紀念館的主題曲,就是特別為Vincent而創作的,在查看歌詞翻譯的時候,我無意中得知,梵谷是27歲才開始自學繪畫的。呵呵,難道這是個巧合,還是上天給我的激勵,請原諒我如此多情。沒有高攀的意思,我倆也不是同行,其實我覺得,偶像的作用就在於此。
這部電影拍攝於1956年,不知為何我對國外老電影總是那麼熱衷,是因為懷舊情懷?也許。不過現在國內外大多的商業片確實很難激起我的欣賞慾望。
還有一點閒話,這篇東東的初稿是手寫的,用的是我大學時候的英雄牌鋼筆,自從畢業後我基本很少碰他(倒是習慣用鉛筆了),更別說拿他寫長篇大論了,只是因為今晚沒電腦用,然後去網咖,所有網咖被查封,很戲劇吧!最終我做了很大的思想工作,主要是懶得明早又要用電腦再打一遍,我今晚又有很想寫的慾望和衝動。你瞧這個時代的產物,離開了電腦咱好像啥事也幹不了似的。

關於梵谷

(以下觀點純屬個人第一感覺記錄,有部份細節屬個人推敲)
知道梵谷,是因為高中時期在貝塔斯曼書友會買書時,贈送的一張《向日葵》的書籤(還保留至今,佩服),上面還寫有這幅畫的日期,1888年8月,才發現是梵谷死前兩年的作品。當時就覺得很好看,現在再看還是覺得很好看,除了較鮮明的色彩黃色調風格,俺還是沒能看懂這幅畫的具體涵義。之後也是在今年年初,我在黑澤明的電影《夢》(不好意思,拖到現在才看)里看到了梵谷的螢幕形象:在一塊遼闊的麥場裡,一個戴著草帽衣衫襤褸身材微胖(《梵谷傳》裡的道格拉斯版本是偏瘦型的)的中年男子正陶醉於眼前的風景,自自摸摸在作畫。最後就是這部傳記電影,聽說還有《梵谷傳》的書,有機會要找來看看(一般這麼說的多半都是沒機會的)。
文森特•威廉•梵谷,英文名Vincent willem van Gogh,男,白羊座,身高血型不詳,荷蘭人,1853年生於荷蘭南部一個牧師家庭,1890年死於法國瓦茲河畔,享年37歲,因一生沒用心掙錢,沒房沒車,導致至今未能婚。27歲開始學習繪畫,也是他從事過最長的一份職業,在世時僅賣出一幅作品,死後八年才被世人接受,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梵谷著意於真實情感的再現,也就是說,他要表現的是他對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視覺形象),作品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死因是精神失常開槍自殺,最後的遺囑:「我徹底絕望了,我看不到出路。」家庭背景,老爸是牧師,老媽是家庭主婦,家中長子,有兩弟三妹,其中只和弟弟提奧關係最為密切,提奧是梵谷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也是他生命中的兄弟、知己、朋友、貴人(請記住這個人,提奧,他是天使來著)。
梵谷一生中孤獨與熱情糾纏,性格固執、脾氣略微暴躁,但為人坦誠、正直熱心、有上進心,不貪圖虛榮,敢於追求夢想,及其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熱愛農民,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田地,喜歡看農民幹活。年少不得志,生活挫敗、缺乏情調(藝術家啊),戀愛均以失敗而告終。

梵谷的現實和夢想

據說梵谷畢業後也是個上班族,不曉得是不是學校包分配的,做營業員來著,每天如常人般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渾渾噩噩洋洋灑灑度日,後來又下海做點小生意,基本沒賺到錢。人生不如意事時常八九,年輕時感到現實社會和想像中不一樣,工作創業碰點壁生活受點挫折,這都是很正常的嘛。後熱衷於宗教事業,本想子承父業跟父親搞好關係,那時便開始關注社會底層人士,想要拯救貧窮不幸的人們,後來發現佈道行業也存在潛規則,憤然離職。從此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個迷茫期,感覺前途一片渺茫,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後來經弟弟提奧幫助,到弟弟所在巴黎的畫廊做業務員,由於為人不夠圓滑,業績一直上不去,有時候連基本任務量都完成不了,在巴黎這樣的大都市,只能以微薄底薪度日。幸好有弟弟提奧的救濟,住在弟弟的房子裡,省去了他大筆的房租開銷。
在賣畫的這段時間裡,梵谷雖然沒掙到什麼錢,然而卻找到了自己畢生的興趣愛好,最後發覺自己最愛的原來是畫畫,只有繪畫才能感覺到自己存在,只有繪畫才能表達自我的價值。要知道在大都市生活是很有壓力的,再加上工作上的壓力,時常還加班加點,對於梵谷來說學畫的時間和精力太不夠了。於是為了全身心追求自己的夢想,梵谷再一次辭職回到了老家,刻苦鑽研學習繪畫,立志要在繪畫行業創造出一番自己的作為,當年他27歲。
有人覺得梵谷這是對現實的逃避,用繪畫的興趣夢想來進行自我安慰,其實懂得人知道這是他的自救。當聽哥哥說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奮鬥方向的時候,提奧非常高興,隨後在梵谷十年的作畫生涯中,提奧幾乎每個月都會給哥哥寄生活費讓他安心作畫(對梵谷藝術之路來說這是個很重要的因素),在自己店裡幫他推銷作品,雖然僅賣出了一幅畫。
梵谷這一畫就是十年,由於生活在農村當然他喜歡這種淳樸的鄉村環境,除了晚上宅在家裡看書學習,他經常早上四點就戴個草帽背個畫夾往田地裡跑,一天就畫大自然、畫田地裡勞作的農民,一旦進入畫裡他就物我兩忘,無論寒冬還是酷暑,看似很享受。那個時代很少有畫家畫這些低級階層的作品,他覺得這就是自己要的風格,也是行業的空白。梵谷說:「要學的東西太多了,不僅是繪畫方面的,還有關於人的,他們的感受和思想,他們生活的世界,在你能畫他們之前你也必須了解這些,所以,我閱讀所有我能找到的書籍……」也因此,他最終確立了自己的作畫信念:「藝術應當關心現實的問題,探索如何喚醒良知,改造世界。」
當然在那樣早期的社會,也有所謂很殘酷的現實,年輕人追求自己的夢想也大多不會被家人接受的。畢竟咱家一沒背景二沒後台,你不是生於藝術世家更不是富二代,暫不說你有沒有這個天賦,經濟、學歷都成問題,畫畫能當飯吃嗎?高高,你年紀也不小了,二十七了都,再一晃就奔三啦,該成熟了,咱村跟你差不多年紀的,小孩都快打醬油了,你還光棍一條,面對現實吧。趕緊找份穩定的工作,踏踏實實的,找個老婆結婚生子,就這樣過算了,瞎折騰,何必把自己搞的那麼累了。你也該為自己將來做打算了,你看房價又漲了,你的條件又不是很出眾,人也不是很帥,你說現在這個社會沒房沒車哪個女人肯跟你!藝術這條道路太不現實了,你的個性也不適合這個圈子,潛規則多著了,你又起步晚,人家都是從小開始學的,把它當作你的興趣愛好是可以地,要拿它混飯吃太不切實際了,沒資本混不下去的……沒想到一百多年前,社會也是這個樣子,看來世界一直沒變過,只是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變了。
大家都不看好他走的這條路,村里人也時不時的冷嘲熱諷,覺得這個傢伙好歹是個大學生,卻整日窩在家裡遊手好閒,還標榜什麼藝術,玩另類啊?穿得跟個農民似的,一點沒品,弟弟妹妹們也覺得難為情。梵谷知道這並非他們的錯,錯只錯在他們的意識,這也更加激勵了他的創作慾望,他想要改變這個社會的慾望。梵谷知道,生活中有些東西無法逃避必須學會承受,就像孤獨一樣。只是最終迫於家人的情面,他不得不出去四處流浪,開始了北漂的生活。在所有家人裡頭,僅有提奧一個人最了解最支持哥哥梵谷,他從小跟哥哥玩到大一直視哥哥為精神支柱,也只有他能感覺到哥哥細膩的情感,他能看到哥哥作品想要表達的東西,提奧知道唯一能幫到哥哥的就是幫他解決錢的問題,而為了不斷的練習作畫,梵谷幾乎把大把的生活費都投在了買顏料和繪畫工具的用途上……

梵谷不是天才

梵谷27歲才開始自學繪畫,一生孤獨與熱情糾纏,最後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有弟弟提奧救濟生活,以致他可以全身心的鑽研繪畫。如果你我也有人養著,不用考慮現實生活帶來的錢的問題,你我是否會把大把的時間和精力拿來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是否也能在某一專長領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認為,我可以,你也可以!可現實是,沒人養我們,我們必須自己解決錢的問題。所以,我們害怕;所以,我們把大把的時間和精力拿來掙錢了;所以,我們成不了偉大的藝術家。前幾天一個朋友給我留言說道:「還可以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我都不知道何時起與愛好絕緣了。」
一旦某個人成名了,我們總習慣說,他是個「天才」,或者說,人家有天賦、他生來就是搞藝術的料……這樣說會害了很多有夢想的孩子。梵谷不是天才,不然他在世的時候不會只賣出一幅畫,他就是個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的孩子,他只是把後半生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他喜歡做的事情上,一個簡單的愛繪畫,愛生活的人。這也是他後天意識的轉變,所謂的潛能和天賦也是後天被開發的。

梵谷成名因素

我覺得,成功確實是有方法可尋的。對於梵谷的藝術之路,我想說幾點我個人的看法,有幾個很重要的因素成就了他:
首先,有弟弟提奧救濟生活。我覺得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沒有弟弟提奧幫他解決現實生活帶來的錢的問題,也許今天的梵谷還會是個為了生存疲於奔命的上班族,早上四點不是在田地裡作畫而是在夢鄉,繪畫真就被當做週末打發時間的興趣愛好。很多藝術大師告訴我們,學習一樣藝術最大的秘訣就是:練、練、還是練。拿練琴來說,所謂業餘愛好者和專業人士相比,業餘愛好者一天就一兩個小時練琴,而專業人士一天五到八個小時是很常見的,你是業餘還是專業,就看你一天花多長時間和精力專注一件事。籠統的說,如果你能堅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心專注一件事,十年後在這方面你也一定是個大師。當然如果想要快,那就是第二大秘訣了:找到目標和方法。一天一兩個小時也好七八個小時也罷,永遠都需要有練習目標。今天拿下這首曲子,在這個大目標下也應包含有許多個小目標,通過這個曲子把圓滑奏這個技巧徹底解決、把右手運指能力提起來、學會運用感情的彈奏。計劃一個星期練一首歌曲、一個月把左手小指靈活性練出來、我要追求什麼風格的作品、用什麼樣的作品來表達什麼樣的想法、我是畫農民還是畫貴婦人等等,有目標才能知道我們究竟在練什麼、練的怎麼樣、往什麼方向練。所謂方法,盡信書不如無書,如果按照書上的方法行不通,你就必須重新尋找開發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方法。一個小節的節奏吃不下來,就把他分成兩個小節練習,由慢到快由簡到難,適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這需要在練習中不斷摸索和鑽研,遇到問題是好事,解決了他你就進步了。和生活一樣,相信沒有過不去的檻,不過國人的通病是會說不會做。找到目標和方法,能讓你事半功倍。回到話題,說到提奧這個人,他真的是個天使來著,有兩個事件可以看出這個兄弟對哥哥的崇拜達到了何種程度,一個是他給自己的兒子取名也叫文森特,另一個是哥哥梵谷自殺去世後六個月,提奧也因傷心欲絕跟著哥哥去了。還記得電影裡最後一幕,梵谷臨死前躺在病床上,一臉愧疚的跟弟弟提奧說:「要不是我給你添了這麼多麻煩,我沒什麼可遺憾的,至少應該讓你把顏料和畫布的成本收回來……」
說到促成梵谷成名的第二個因素,我認為正是因為梵谷27歲才開始學習繪畫,使得他經歷了社會的洗禮之後,心智變得更加成熟,性格變得更加灑脫,從固執到偏執不再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看來藝術家都是偏執狂說的一點沒錯。他認清了這個社會也看清了自己,他明白了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想做什麼,而不是小時候父母要我做的或是別人想我做的,於是他才能更加靜心專注自己喜歡的事情。我想小時候,他的父母親一定也想要梵谷做個牧師,所以梵谷才跟他父親的關係弄不好。看來先就業再擇業沒什麼不好的。
第三個因素,非專業出生。對於梵谷甚至很多人來說,沒有出生藝術世家反倒是件好事。在梵谷的創作巔峰,他摒棄了一切後天習得的知識,漠視學院派珍視的教條,甚至忘記自己的理性,他說:「為了更有力地表現自我,我在色彩的運用上更為隨心所欲。」其實,不僅是色彩,連透視、形體和比例也都變了形,以此來表現與世界之間的一種極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實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一些藝術類大賽上,一些業餘選手反倒比專業出生的學院派表現更出色的原因之一。
第四個因素也很重要,我覺得學院派教得更多的是用技巧作畫,而很少教會學生用情感作畫,而梵谷他有生活內涵,他的作品充滿了細膩的生活情感,也正是因為他生活在農村,經常跟農民這類的底層人士體驗生活,他了解他們的生活的世界他們的感受和思想,他能通過表象看本質,一張曬得黝黑的面孔後面深藏的愛,他因此甚至想做個農民畫家。梵谷是個熱愛自然並能從簡單的事物看到純粹之美的畫家,他說他寧可畫從窗戶向外看到的樹影而不是想像中的美麗幻像,對這種創作感情他是這樣總結的:「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由於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潰了;不過這都沒關係……」
最後我還想說一個因素,對梵谷有影響的一些人。弟弟提奧不但幫他解決了錢的問題,還通過自己的關係給他介紹了許多有名氣的畫家認識,特別是高更,在這個社會能夠找到個興趣相投、志同道合的知己,你說容易嗎?同時也告訴了我們,藝術是需要交流的,除了宅在家裡多練,還要多看、多聽、多學,雖然現在網路很發達,我們還是要走出去多交流。與外界每一次的交流,既是對自我的否定也是對自我的肯定。同時一定要有較強的心理承受力,別像梵谷一樣想不開就割耳朵、自殘的。另外我還想說一下和梵谷有關的女人,對於沒房沒車又沒生活情調的梵谷來說,愛情確實是個奢侈品。吃了上頓愁下頓,還要一天到晚站著不動給你當模特,時間久了女人都會乏味的。我想每個人都很希望梵谷能找到一個背後偉大的女人,替他打理生活,不要每次都吃些帶顏料味的飯菜。可惜,這不是電影,梵谷註定一生孤獨與熱情糾纏,他的愛在畫裡。
以上五大要素,是我個人認為成就梵谷的幾太重要因素,所以不管你生活在農村還是大都市、專業非專業、夠不夠帥夠不夠靚等等,都沒關係,說不定你所擁有的東西反而最終能成就了你,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吧。
可為什麼梵谷在世的時候僅賣出一幅作品?等到死後八年才得以被世人關注?對於遠在天堂的梵谷來說,真不知是感到欣慰還是更加悲痛。這和他所在的時代有一定的關係,在那時對於資產階級來說,繪畫是門很高貴的藝術,梵谷沒有經過正規專業的訓練,他的作品被認為是可笑的塗抹,而且你梵谷整日畫些農民幹活、吃馬鈴薯的東西,低俗。然而梵谷覺得是件很美的事情,所以他也覺得這是個行業空白,可惜,沒有市場啊!即使對於一個普通老百姓的我們來說,咱也會買點名牌、名家出手的高貴點的奢飾品什麼的,來突顯一下咱的生活品味,就算背著LV擠公交也可以標榜一下自己撒,俺可不會在屋裡掛張在田裡耕地的寒酸照片。
一部電影或是一本書是很難闡釋一個人的一生的,更別說一篇幾千字的文章。梵谷這一生究竟值與不值?只有他自己知道……以上所有觀點也許帶有些個人主觀意識,但我想應該能和部份人士找到共鳴吧!

寫給27歲的自己

【若干年以前若干年以後】不知道為什麼?那個時候一看見別人彈琴,就有一種莫名的衝動和興奮湧上心頭,甚至流淌出一股流淚的喜悅和感動,於是我拿起了吉他,唱起了歌。不管以後怎樣,我再也不想放下了……


2011年08月27日 廣州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