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竊聽風雲2--Overheard 2

窃听风云2/操盘风云2/Overheard2

6.7 / 1,953人    Hong Kong:121分鐘

導演: 麥兆輝 莊文強
演員: 劉青雲 古天樂 吳彥祖 葉璇 黄奕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加書亞

2011-08-29 18:17:12

《竊聽風雲2》:復仇風暴


□加書亞
    你只能祈禱大師們不要失手拍出爛片,卻可以期待商業片導演偶爾拍出傑作來。
    上半年的《關雲長》使麥兆輝莊文強二人遭受了多少觀眾的唾沫星子,這個暑假末尾上映的《竊聽風雲2》就還給他們多少掌聲。讓許多觀眾不解的是,何以同樣是這二人的作品,質量卻如此參差不齊,一部畫地為牢、顧此失彼、形神具散,一部卻元氣淋漓、劇力密集、奔騰千里。答案,或許就在於類型本身。在警匪片中得心應手的麥莊去涉獵歷史劇情片便顯得捉襟見肘,回歸後又顯得遊刃有餘。
    《竊聽風雲》系列確實是近年來港片中難得一見的佳作,尤其是第二部,無論是劇情跌宕起伏的設置,還是對主要人物的刻畫,都讓人眼前一亮。幾位老戲骨的表演也可圈可點。《竊聽風雲2》既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港式警匪片的原汁原味,同時在面對內地市場時,又能克服近兩年來一味的迎合傾向,通過對原有類型的適度改造,取得了調和眾口的效果。這樣的片子,十分接近於一些好萊塢的優秀類型片,它儘量不去強調地方性色彩,把觀眾接受的普適性作為製作的旨歸。麥莊的《竊聽風雲》系列以及徐克近兩年來的武俠片,似乎暗示了一部份香港導演在面對內地市場時,已經由一開始的顧此失彼、「不知道內地觀眾想要什麼」,變為逐漸摸索出了一條類型片的重新整合之路。
    顯然,《竊聽風雲2》的要點不在「竊聽」上,而是在復仇上。復仇,給了人物行動的動機,給了情節發展的劇力,復仇的實施過程給觀眾帶來了酣暢淋漓的快感,復仇的意義和結果構成了電影主要的道德設定。這是一個精心編織的關於復仇的故事。如果說在第一部中,「竊聽」還可以視為劇情發展的一個契機,那麼到第二部中,「竊聽」則成了一個意義可疑的工具。導演無意於像德國電影《竊聽風暴》那樣去揭示竊聽的政治含義,或者探討警察權力和公民自由的邊界——時下,媒體和政界不斷爆發的竊聽醜聞正使這一問題變得敏感。總之,竊聽元素在第二部中被進一步弱化了。類似地,股票市場在電影中的重要性也處於一個從屬的位置。儘管電影中涉及了「地主會」、內幕交易等金融醜聞,但其在這方面對觀眾造成的衝擊力,遠遜於《華爾街》這類專門揭露金融醜聞的電影。「竊聽」和金融市場這兩大元素確實豐富了電影的內容,加大了可看性,但兩者最終都不得不為復仇讓路。
    整部電影最亮的人物自然是司馬念祖。電影對這個人物的成功塑造很大程度上也使另外兩個人物淪為配角,如果沒有老戲骨劉青雲和「中層骨幹」古天樂的有力支撐,這個「三角」可能早就因為不均衡而散架了。司馬念祖是一個具有復仇所必須的極端色彩的人物,在極端情感下幹著極端的事,同時依靠極高的智商和行動能力控制著全局。電影中往往這樣的人物最具有魅力。吳彥祖對這一人物的演繹是非常成功的,他賦予了它「獨行殺手」阿蘭·德龍般孤獨、冷峻的人物氣質,但在狂熱和極端的背後,又使這個人物表現出體貼、善良的一面。
    電影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一個以復仇為核心的構思巧妙的劇本。邏輯如此嚴密、過程如此巧妙、實施細節如此豐富,這樣考驗角色和觀眾智力的劇本在傳統上不重編劇的香港是難得一見的。雖然,故事的模本和人物的設定與杜琪峯的《暗戰》有一些相似之處,但麥莊的故事顯然在前者的基礎上大大深入了一步:復仇的元素更加凸顯出來,人物關係由原先的兩人擴展到三人,在純粹的警匪類型內加入了「竊聽」、金融等元素。在導演方式上,麥莊也有意向好萊塢靠近,飆車追逐,中環爆破等動作戲的加入使電影的可看性和節奏都加強了。在情感和道德層面,電影設定了一個從當年「一起打外國人」到今天只知道撈錢、逐漸墮落的「地主幫」作為惡的代表,設定了一個身負殺父之仇,用股市為慈善基金集資的司馬念祖作為善和正義的代表,以此來肯定復仇的價值和正當性。這樣的設置對於商業片而言是常見的套路,但實際上,如果能突破黑白分明的套路,加入更多嚴肅的現實元素,電影或許便能在好看的同時帶上一點思想性。不過那樣的話,便接近爾冬陞,不像麥莊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