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460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米粒

2011-08-14 21:19:59

追不上時代,也要熱情地繼續


看完電影走出影院是陰天。很想立刻給爹媽撥個電話告訴他們我看了一部多麼棒的電影,但又突然想起此時正是他倆週日的凌晨四點多,若被叫醒以後也一定不記得我說了什麼,只好作罷。或許因為王千源那一點小鬍子和一點的倔脾氣有幾分像年輕時候的爸爸,我入戲太深導致久久緩不過勁來。

影片裡的陳桂林,是鋼廠的下崗職工,老婆跟了賣假藥的跑了,女兒只有小學。為了讓喜愛鋼琴的女兒能學成鋼琴,把她留在自己身邊,他竭盡一切力氣招兵買馬,來完成女兒的,或是說自己這個夢想。

電影的第一個場景(他們在一場葬禮上的表演)就緊緊地攥牢了我的目光,直到字幕升起的那一刻,我都跟著張猛的鏡頭回到了我剛出生的那個90年代初。我出生在一個三(四)線城市,很小的時候,爸爸留校當老師,媽媽在工廠上班,電影裡的場景於我太過熟悉,除了大家講的是詭異的南方方言以外,真的全是回憶。自行車,搪瓷杯,電話機,麻將館,理髮店,都一模一樣。

因為媽媽上班很忙,所以外婆和奶奶分別帶了我一陣以後,我每天就坐在媽媽的自行車后座的幼兒座里跟著去廠裡的幼稚園。由於我拒絕好好午睡好好吃飯,又嗓門特別大喜歡坐在幼稚園門口大哭,還每天都嚷著要一種叫「太陽神」的口服液(我至今還記得這貨的味道,就跟王老吉差不多),給幼稚園造成很大困擾,於是我又被轉移到了爸爸所在學校的幼稚園,但還是惡行難改,沒少挨打。我雖然不喜歡幼稚園,但每天,紅色的夕陽映紅天邊的時候,我提著熱水瓶,抱著塑料盆去澡堂子,都是最幸福的時候。我有時候跟著爸爸去男浴室,有時候跟著媽媽去女浴室,過著流氓而快樂的生活。但其實那個時候,生活是很清貧的,每天早上,我都看到爸爸都從鋁製飯盒裡拿出一分兩分五分的錢去買菜。

但過了一陣,工廠經營的不景氣席捲到了家鄉,媽媽就下崗了。起初每個月還有一些補助,後來也沒有了。而那時候家裡剛剛搬了新房,負債纍纍。我第一次看到媽媽哭,和爸爸情緒一次大失控,都是那個時候;而我又到了人生中頑皮的鼎盛時期,4歲的時候我爬上爬下把手摔骨折了。那天發生的事或許我只記得兩個瞬間:媽媽看到我變形的手臂一下子就昏了過去;爸爸小心地抱著我跑遍因為週末而關門的各家醫院,終於可以拍X光了,他紅著眼睛跟我說:「女女你看這個照相機大不大。」現在提起那天的事,爸媽都會笑著互相打趣,說對方真沒用,嚇成那樣。我也跟著笑,但心裡卻心酸無比,因為那時候遇到那麼大一個坎,我幾乎是他們的全部了,卻讓他們這麼操心,自己真的好混蛋啊。

但我很幸運,我的生活沒有變成《鋼的琴》,爸媽二十多年來雖然吵鬧拌嘴卻平淡幸福。因為手摔壞得比較離譜,8歲的時候我又動了一次手術把手徹底整好,但有些動到神經,所以一來我聽見學校藝術系的哥哥姐姐彈琴心裡癢癢,二來也為了讓我的手好好復健,媽媽用她炒股賺的第一桶金給我買了鋼琴。現在想想她還是很有炒股天賦的,不過可愛的媽媽因為要風雨無阻地陪我學琴練琴,從此洗手不幹= =。所以相比小元,我真的太過幸運了;我可以不用做人生最大的選擇題,可以在自己的房間彈哆來咪。

或許受制於投資,影片的機位顯得很少,大多數都是純水平的移動,加幾個垂直移動,或者是縱向拉伸。且為了配合這種機位,在人物超過一個的場景,大家幾乎都一字排開,加之戲劇化的台詞和時常穿插的歌曲,很有點話劇(舞台劇)的意味。或許視角會有單調感,但我有不同感受:電影螢幕一直給我們二維或是三維的體驗(3D的算嗎),但時間,這個第四維度的變量,在畫面的推移里,竟是給我最大的衝擊的。就像時間不管怎樣都會推移一樣,攝影機也在沿著一個方向勻速前進;就像四季的更迭永遠都會進行一樣,不論多想被大家保留的煙囪還是化為塵土;就像工廠改革不論如何都在繼續進行,不論陳桂林多想把女兒留在身邊,她還是會選擇更好的生活。就像一個座標系,x軸就是時間,而影片人物那些上躥下跳的生活,都是y方向上小小的波瀾,一切也無法逆轉x軸的推移。這種無奈的感覺深入骨髓,相比畫面和聲音,對我的衝擊是電影最強烈的一部份。

其實這種感覺,說得概念更宏大一些,就是時代的步伐在大跨步向前,需要人們去奮力追趕,有些人追上了,比如小菊嫁給了賣假藥的,小元跟了媽媽走;有些人或許追不上,比如其他人。而我們正生在了這個國家的這個時代,一切變化都顯得太快,週遭的建築今天和明天或許就有不同。就拿紐約來對比吧——儘管市長州長總統換得很勤快,但不管街景,還是物價,今天的紐約和一年前的它,似乎絲毫無差。時間走到這裡,似乎都放慢了腳步,而倘若你想真的看到些什麼不同,或許需要把目光拉近到很具體的人和人之間的故事——相比我們,這裡的時間似乎更像是在由人的活動而推進。所以價值觀似乎更加轉移到人和人、家庭和家庭的關係上,「小團圓」的精神是電影的主流(舉個具體的例子就是只要愛情在,世界塌了又怎樣)。倘若《鋼的琴》這故事給好萊塢投資商看到,一定被斃,並且改成小元最後看見鋼琴,深情地來了一曲,流著淚撲在爸爸的懷裡。

所以我們也不能說,生在這個時代就是不幸。很多事情親自見證,會比光聽長輩或者史書提起要衝擊力大得多吧。具體到某句話或者某件事,大概就是貫穿始終的「咱們工人有力量」。是的,陳桂林召集了各路親戚朋友,他們都各自身懷本領,擰成一團,才能有激情地開始造鋼琴。

如果電影的大主題是這群苦苦追著時代腳步的人,小主題就是陳桂林對小元的父愛了。中國式的父母,不會把這些掛在嘴上,哪怕愛得再深再切,面對面的時候,也是眼神和行為代表一切。電影裡的王千源,說過最直白的話,也只不過是「孩子想學,就一定得讓她學」了。他對小元的愛,全都融在了那個紙板的無聲「鋼琴」里,那四處借錢、甚至偷鋼琴的「瘋狂」行為里,和最後那架凝聚所有人心血的「鋼的琴」里。

父愛之於我們,也大抵如斯。爸爸學物理出身,所以以前家裡所有的電器活兒都是他包辦。換燈泡接保險絲什麼的,都是小菜啦,但也有偶爾失手的時候,比如有次一個壁燈壞了,於是爸爸把閘拉掉,搗鼓一個下午終於修好了,還讓我全程觀看,自豪地各種指點。最後壁燈重新點燃,真是一片光明啊,但,把主臥的整個電路給莫名切斷了……汗,在漆黑的一夜和媽媽漆黑的臉色威脅下,第二天找人重新修好。還有一次,是我的檯燈壞了,爸爸又主動請纓,整個拆掉,修了一下午。最後終於修好,結果發現亮度調節裝置被他廢掉,燈永遠停在最暗的那一檔……汗,最後還是重買了一個燈。像因為不滿紙板琴鍵沒有聲音的小元一樣,我也賭氣一晚上沒有跟爸爸說話;現在想想,上哪裡去找如此可愛而深切的父愛!女兒想要的東西,哪怕再小,也要努力賜予她。

大丈夫有淚不輕彈,對於陳桂林這樣一個東北漢子來說,更是有困難不輕言。在發現孩子的媽媽生活條件比自己好得多,可以給小元買新衣服新書包的時候,他生氣地砸壞了紙板鍵盤,無奈地摟住女兒;在發現沒辦法偷走學校的鋼琴的時候,他也只能在漫天的飛雪裡孤獨地彈奏。所以,最後放棄女兒的也還是他:他已經盡力了,卻為了女兒更好的生活,甘願放棄。影片到此,那種深入骨髓的無奈再次蔓延。

所以其實,在電影的最後,鋼琴能最終被陳桂林和他的夥計們造出來,發出美妙的聲音(雖然導演說過那個琴其實不能發聲的最後的音樂是配的:D),已經是電影特有的、超現實的夢了。現實版本的《鋼的琴》,或許就會停在「鋼琴不造了」或者「我現在可以娶你了」那一秒。

再說說歌舞吧,這片子的音樂段落比例,甚至也可以說成是部歌舞片了。我其實不大感冒歌舞片,看得也少,我很喜歡《雨中曲》,但總覺得近年來的歌舞片總是肉慾橫流,全是大腿。我總覺得,音樂若是要很好的穿插在故事裡,必然是需要感情豐富到語言沒辦法完整表達的時候,自然而然脫口而出的產物。《鋼的琴》的配樂可以說是相當豐富甚至雜糅的。從異域的俄國民謠,到各種懷舊經典,手風琴鋼琴管樂,甚至搖滾,影片都有大量的使用,當然不同的人肯定都會有完全不同的接受程度,我想應該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唐突吧?影片的音樂於我,倒是另外一種受用了:每當我看到感動的情節,聽到一句感動的台詞,心頭顫顫,馬上就要落淚,突然出現的幽默段子,或是唱歌跳舞,都立刻把我拉回來,繼續聽導演講故事。我是南方人,所以本身聽東北方言,就會覺得自帶了幽默感,何況台詞語言本身的風格就十分詼諧;而好幾段唱歌的段子,印象較深的那個是在卡車裡的那段——真是太應景了,如果我在現場,也一定跟著唱起來!更何況,玩「超級瑪麗」這樣一個遊戲的時候,也是有背景音樂貫穿始終的吧:D。《鋼的琴》沒有了這鬼斧神工的音樂配合,也絕不是《鋼的琴》了。

電影的整個故事基本還是很像索德伯格的羅漢系列,但相比羅漢系列的主要刻畫各個羅漢是多麼牛逼,《鋼的琴》的人物要鮮活和近人地多,他們就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一個個普通人,平時靠著自己的技能餬口,在需要幫忙的時候挺身而出;生活或許艱苦,卻絕不缺激情。兩位主演王千源和秦海璐自不必說,非常棒;而幾個配角,比如霸氣的季哥,在完成自己那部份以後瀟灑地跟著兩個條子消失在工廠大門的遠處,也絕對是影片讓人印象深刻的鏡頭之一了。我想,季哥一定是一個背後有很多故事的人,這和他為什麼要被抓走肯定也有聯繫……而電影也讓我把這些所有的想像,隱藏在那個消失的背影里了。

當然影片仍然有很多瑕疵,比如很多片段還是挺突然的,比如為了那個誰(完了名字忘了==)的女兒懷孕而上演的那場鬧騰的追逐戲,最後竟突然結束(求解釋= =);還有季哥最後怎樣了也沒個交代;結尾造鋼琴的過程竟然也太過順利,有點氣數跟不上前段的感覺了;等等。最需要吐槽的還是小菊這個角色,從頭至尾她都讓我頻繁齣戲,為什麼要挑這麼一個相貌氣質都如此韓國的韓國人來演呢??汗……

人或多或少都會懷舊,大到王朝復辟,小到用了幾年的漱口杯不小心打碎會心疼好一陣子,而我就是這種人。這並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但主創、演員們,用他們的誠意和努力,把我帶回了那間破敗的工廠,帶我認識了一群普通卻熱情的人,帶我經歷了如此一個超現實卻無可奈何的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所以,我愛這部電影,或許它之於我,已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影評寫到這裡,已經嚴重跑題,個人色彩太濃烈……(題目都起不出了,淚……)

熱情或許不能讓生活變得更好,但即便如此我還是喜歡熱情地生活。

再次感謝紐約的AAIFF能放映《鋼的琴》。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