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叛獄風雲 [2010]--The Experiment

死亡实验/ 叛狱风云(台) / 实验囚室(港) / 死亡试验 / 试验

6.4 / 57,216人    96分鐘

導演: 保羅舒林
編劇: 保羅舒林
演員: 安卓亞布洛迪 凱姆吉甘特 瑪姬葛瑞思 佛瑞斯惠特克 小克里夫頓柯林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北

2011-08-10 23:09:40

是的,至少我們可以做出選擇


    前不久剛剛讀完津巴多教授的《路西法效應》,該書從社會心理學角度闡述系統、制度、組織等社會環境對人類產生的巨大影響。作者以史丹福大學監獄實驗為底版,詳細記錄了被測試者應召-參與-退出的全過程。文中提供了這樣的觀點:善與惡共存於人類的天性之中,而社會環境為我們最終的選擇提供了不同的路徑。正如熾天使最終化身為路西法是誰也沒有想到的一樣,你眼中的好人,或許在另一個地方,是一個混蛋!
    這部電影同樣取材於上述實驗,但是,文字和影像給人留下的感覺完全不同。關於那本書,帶給我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而這部片子,卻讓我本能地想抗拒。當影片中實驗進行到第5天的時候,我真的希望如書中那樣出現一個克里斯蒂娜來終止這一切。
    看到懦弱並衣冠楚楚的黑人伯瑞斯在男廁所勃起的那一刻,我感到恐懼,他要變成魔鬼了。果然他沒有辜負這份久違的男性自尊,在接下來的5天裡,這位Big Brother帶領其他幾個獄警做了可能這輩子他們都不敢做的事。從羞辱式的剃髮開始,直到一個生命的消失。若不是特拉維斯(犯人No.77)在關鍵時刻攥住了Big Brother捅出的刀子,他收到的可能就不是14000美金的支票,而是真正監獄的入場券了。
    必需要談談這部影片裡的特拉維斯,當他用右手抽出插入自己左手的刀子,憤怒地衝向倒地的伯瑞斯的一瞬間,會向對方的身體扎去嗎?我一點也不擔心。雖然對面這個身穿警服的人,曾經肆意剃掉他的頭髮,曾經在他腦袋上小便,曾經將他按進盛滿污水的馬桶險些窒息身亡,曾經用尖刀扎穿了他的左手……但是,特拉維斯是一個真正有底線的人。他揮動從未打過架的拳頭,一下又一下砸在Big Brother的嘴臉上,回擊他給他的全部的羞辱,眼神中流露出從未有過的怒意。
    在回程的巴士上,特拉維斯和伯瑞斯的眼神相遇了。特拉維斯猶豫著避開了對方的視線。我想,他當下的感覺是困惑吧?6天的時間裡,他讓他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恥辱,當伯瑞斯命同夥將特拉維斯的頭一遍又一遍地塞進馬桶里,只是為了聽到一句求饒的I am a prisoner時,當特拉維斯獨自躲在牢房的角落裡,控制不住地用衣領包裹住身體和臉頰崩潰掉的時候,他還能記起二人相遇時那善意的一幕嗎?6天前,在等待進入實驗的門口,伯瑞斯誠懇地對特拉維斯說:我覺得我們特別有緣。
    是什麼讓信任褪去,猙獰凸顯?是什麼令友善消失,仇恨浮出水面?難道僅僅因為身份,一個是Officer,另一個是Prisoner?在某種程度上,答案就是這樣。我們人性中本身就包含著正義與罪惡,高尚與猥瑣,勇敢與懦弱……這一切等待情境的按鈕來啟動啟動,倘若在此過程中,失去一個關鍵的環節——控制,那麼結果究竟會怎樣,真的無法預測。
    面對不公正的現象,是Let it go,還是勇敢地Say no,你如何判斷?特拉維斯指指自己的心。毫無疑問,在整個影片中,特拉維斯是一個英雄。在其他犯人保持沉默的時候,他堅持保護身患糖尿病的「插圖小說家」——Flying Man(犯人No.82),並為此付出了令人痛心的代價。但就是這樣的英雄,在伯瑞斯初次見面便主動示好時,卻沒有流露出過多的熱情,「我想是因為我們都很缺錢吧」——對於伯瑞斯認定的「緣份」,他這樣回應。這讓我想起津巴多教授說過的「平庸的好人」,沒有標榜、沒有渲染、沒有過度的熱情,他們可以在人群中毫不起眼,因為當「善」已溶入血液,自然而然,無須刻意去說、去做、去表現。回去的路上,和特拉維斯同住一間牢房的犯人No.17從后座上探身過來問特拉維斯,「你還認為我們比猴子進化得好嗎?」短暫的沉默,特拉維斯沒有回頭:「是的,至少我們有改變的能力。」
      不禁又想到了在9又四分之三站台上,哈利的兒子阿不思•西弗勒斯擔心地問父親:「如果分院帽把我分到斯萊特林怎麼辦?」哈利蹲下身去,望著兒子的眼睛:「你的名字中含有兩位校長的名字。其中一個就是斯萊特林的,而他可能是我見過最勇敢的人。當然,如果你更喜歡格蘭芬多,那麼分院帽也會考慮到你的選擇。」
    是的,至少我們可以做出選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