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替身殺手--The Replacement Killers

替身杀手/血仍未冷/替身杀手

6.1 / 24,967人    87分鐘 | USA:96分鐘 (extended cut)

導演: 安東尼法奎
編劇: 肯山佐
演員: 周潤發 蜜拉索維諾 麥克魯克 Kenneth Tsang 約根柏契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亞歷山大燈塔

2011-08-10 03:19:31

發哥電影周之《替身殺手》


        這部片子是屬於能看但是沒那麼好看的一部,但是考慮到這是發哥赴好萊塢拍的第一部電影,所以我們不能以《英雄本色》或是《喋血雙雄》這樣的標準來看。
    記得第一次聽說這部電影是在當年的報紙上,說起有三位華人影星轉戰好萊塢,他們的電影子乎同時在港上映,分別是發哥的《替身殺手》、楊紫瓊的《007之明日帝國》以及成龍大哥的《尖峰時刻》,結果楊紫瓊的那部票房最高,成龍大哥的坐穩第二、而發哥的這部則相對票房較慘。
    細細想起來,這也很正常。《007》系列在世界電影史上都是能留下濃重一筆的,不管男女主角是誰,幾乎無論哪部都能吸引無數影迷,何況《007》里女人永遠是配角,所以票房的成功和楊紫瓊關係似乎沒那麼大。成龍大哥當時正值在好萊塢發展的頂峰,他的功夫片很受西方人推崇,而且自李小龍之後中國的功夫明星格外受老美的青睞,從成龍到李連杰再到甄子丹,都在好萊塢留下了自己的足跡,甚至連鄒兆龍這樣港片中的配角也能在《駭客帝國》系列裡露露臉,但同時我們也發現,也只有功夫明星能在好萊塢站住腳,而且也難說成功。
    究其原因,中西方文化差異還是很大的,在電影這種綜合性很強的文化領域這種差異就更明顯了。好萊塢電影之所以那麼受歡迎,因為美國曆史較短,是一個移民國家,它的電影本身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載體,所以受歡迎的範圍較廣。相比之下,很多歐洲電影在中國就只能是特定群體欣賞的了,歐洲部像美國,它有傳承已久的文化,所以你對歐洲的歷史和文化沒有相關了解的話,很多電影是看不下去的,即使看完了也不一定懂。
    大部份功夫明星在電影中展示的是他們的功夫,他們武戲一流,文戲則相對較弱,而這些電影的內涵也相對較簡單,他們的電影外國人看起來會相對輕鬆,容易看懂又過癮。而當他們在拍好萊塢的片子時,只需要展現他們的拳腳功夫就可以了,這點上對於語言和文化的交流比較低。
    而周潤發雖然是以拿槍的警匪或是黑幫片出名,但嚴格來說他並不是一個動作明星,他是以演技為特長,所以《阿郎的故事》、《秋天的童話》這些純文戲他也能駕馭得很好,即使是在《喋血雙雄》、《英雄本色》里,我們記得的除了那些經典槍戰場面外,他在言語、表情和動作的上的表演更是讓我們難忘。出生在南丫島的周潤發,從小受的是香港文化的渲染,而在他事業的巔峰期,也正值香港電影的黃金期,可以說他身上打上了深刻的香港文化印記,這樣的演員你要求他在第一次和好萊塢的導演合作中就能得心應手,顯然有點苛刻。最關鍵的一點是發哥英文並不好,所以這也成為溝通的一個很大的障礙。
    所以我們也能看出該片導演的苦心,他並沒有把該影片打造成一部美國片,這是一部非典型的好萊塢電影,它帶有濃厚的港片烙印(甚至找來了發哥的老搭檔——曾江),可以說此片中的發哥有《喋血雙雄》中小莊的影子——一個槍法無敵、冷靜但不冷酷的殺手。尤其是最後的那場槍戰,還是有點看頭的,但是和當年吳宇森的暴力美學相比,還是有優劣之分的。而發哥也似乎在刻意向好萊塢演員的表演風格靠攏,以往那個表情變化多的發哥變成了一個表情木訥、眼神冷酷、寡言少語的發哥,也許這樣的角色定位適合尼古拉斯凱奇,但是真的不太適合發哥,發哥從來不是用眼神演戲,他靠的是他的語言、表情、動作,是一種全方位的演繹。
    本片的女主角和發哥的對手戲也是不默契,估計還是文化的差異和語言交流的問題吧,兩位在生命線上掙紮一起共患難的主角竟然讓人感覺不到他們的情感交流,不能不說是一種失敗。直到最後機場分別那幕,才有那麼點味道,唉,是不是太遲了!不過最後米拉.索維諾的清純亮相還是蠻不錯的,比先前那個太妹造型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