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ami

2011-08-08 20:07:17

庫斯圖里卡作品《黑貓白貓》觀后座談會紀要


庫斯圖里卡作品《黑貓白貓》觀后座談會紀要

/范達明整理/

時 間:2011年6月25日(星期六)上午10:30-11:10
地 點:杭州南山路202號恆廬美術館講堂
(恆廬藝術影吧「前南電影月」《你還記得多莉貝嗎》與《黑貓白貓》觀後現場)
主持人:范達明
記 錄:劉海慶
與會者(發言序):范達明、何 吉、牛玉竹、陳杏生、王淑金、孫旭暉、詹民生、姬伯慶、於 涵、劉海慶、孫旭暉、劉以發、陳建萍

《黑貓白貓》(1998年)124分鐘 導演: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吉普賽人馬特高債務纏身被迫向達丹借錢,條件是其兒子扎拉必須和他嫁不出去的妹妹結婚

范達明:這片子是1998年拍的,風格特色很狂放,也有寓意性。影片表現了生活在這裡的人的很獨特的風俗與地域色彩,那也是吉普賽人的特色。譬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在這裡是很要緊的事,故事裡的幾個矛盾的構築與化解,也基本是圍繞了這一中心來展開的;而且很講究婚姻的儀式,一定要有證婚人,如果沒有,那麼哪怕是用一對貓——黑貓、白貓,作證婚人也行。影片最後,作為下一代的一對小夫妻,還是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從構成的人物關係來說,一個是暴發戶皮泰,是體制轉換下的得益者;一個是流氓騙子頭目達迪;一個是日子過得很普通、又有點遊手好閒的馬特科。這三家的關係中,可以說是你騙我、我騙你,由此構成了戲劇衝突並很強烈,而騙來騙去之後,結局倒是皆大歡喜:自由戀愛戰勝包辦婚姻,有情人終成眷屬。導演的調侃、黑色幽默的風格在本片裡依舊很濃郁。
何 吉:這個故事放到中國背景下也可以。影片沒有把他們寫得很壞,最壞的達迪主要也是想把妹妹怎樣早點體面地嫁出去。
牛玉竹:若可以類比的話,兩個老爺子是戰前華約的關係,重友誼;爸爸、哥哥這一代就是蘇聯解體後的一塌糊塗的南斯拉夫,只有利益,沒有信義、道義可言。多瑙河上的德國船,象徵著這裡雖屬於東西歐,但人們嚮往西歐。庫斯圖里卡本人就去了歐洲。與其死守無望,乾脆跳脫出去,重新定位。東歐解體後,像這種反映癲狂狀態的影片很少,如本片導演的《地下》,就很晦澀。
陳杏生:小牛說的提醒了我一點,我的看法可能有點牽強:《黑貓白貓》的寓意性,就像後來我們流行起來的「黑貓白貓」論,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男孩女孩,能追求自己生活的就是好孩子,所以他們倆最後出走了也很好,是理想的實現。編導的思維里,有很荒誕的東西,譬如人的假死,居然還假兩次。另外,以前看的《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等影片,風格沉穩寧靜,政治性強。這片子是調笑、黑色幽默。
何 吉:嗯,嬉笑怒罵。讓我想到中國的裸官問題。
王淑金:記得「文革」前看過有個電影《鬼魂西行》也很有意思,1962年的,是美國片吧。
范達明:那是英國片。當時國內哪有美國片——倒是有一部美國片,是反美國體制的《社會中堅》,黑人歌手保羅•羅伯遜主演的。
孫旭暉:電影裡好像父親一出場,就出現那頭豬啃吃一輛報廢的車的鏡頭,是不是說啃父輩的意思?
牛玉竹:片子裡出現的幾個車廂的走私汽油,還有水泥廠等,原先都是固定的國有資產。從片子裡看,這裡沒有新的價值創造,而原有的則被貪婪者一點點地侵蝕、蠶食掉。
范達明:今天時間有限,就談到這裡。馬上暑期到了,這裡美術館的一些設施又要整修或裝修,柳總說了這事。7月有5個週六,此前已排了五部片子,也是庫氏的——庫布里克的。那麼,7月、8月的影吧活動就暫停一下。希望大家有空時能就去年4月以來我們影吧獻映的影片繼續撰寫影評與觀後心得。我們9月份再見,謝謝大家。(2011.8.7 8:26整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