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新世界--The New World

新世界/决战新世界/美丽新世界

6.7 / 89,945人    135分鐘 | USA:172分鐘 (extended cut) | USA:150分鐘 (original cut)

導演: 泰倫馬力克
編劇: 泰倫馬力克
演員: Arturo Tointigh Adrian Jason Aaron Baca 克里斯汀貝爾 艾琳貝達 Blake Bes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多米尼克

2011-07-29 17:27:49

波卡洪塔斯的婚姻


長期以來,我們印像當中的殖民者是貪婪、狡詐、殘暴、窮兵黷武的,而印第安人總是質樸、勤勞、勇敢、熱愛和平的,他們之間從來都是奴役與被奴役、壓迫與被壓迫、侵略與反侵略的關係。不過,回到事情的本初,當早期殖民者ⅰ踏上北美大陸,環顧四週、舉目無親,一面是憧憬與機遇,一面是挑戰與危險,他們內心的惶恐和忐忑可想而知。為了有個落腳點,殖民者不能不付出艱苦的勞動,甚至是生命的代價。對印第安人來說,有過阿茲特克的前車之鑑,他們對遠道而來的白人多半是持牴觸、反感情緒的;對殖民者而言,既然到了這裡,也就沒有輕易離開的意思。隨著居住規模的不斷擴大,為了各自的利益不受損害,他們之間不可避免發生了摩擦衝突。在擁有新式武器和更高生產力的對手前,印第安人淡出歷史舞台是一種必然,上帝最終把這塊新大陸賜予了來自英倫的清教徒們。
筆者所要介紹的波卡洪塔斯,是較早與歐洲殖民者打交道並樂意融入他們文化的一個北美印第安土著女,生活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她拯救過一位英國殖民者,嫁給了一位英國種植園主,接受洗禮皈依了基督教,最後隨夫飄洋過海來到英國,歿於異鄉。
聽起來活像小說的杜撰,但的確是實實在在的史實。這個奇女子的故事在美國可謂家喻戶曉,然而在中國卻鮮為人知。在百度百科創建了「波卡洪塔斯」詞條後,筆者深感中文介紹資料之匱乏、說明之蒼白,於是求諸於《不列顛百科全書》和《大美百科全書》,並參考了英文維基的相關資訊,希冀通過此文的一些簡單介紹能使讀者對波卡洪塔斯的一生有個大致的了解。
言歸正傳,我們就從波卡洪塔斯的身世說起。波卡洪塔斯的早年經歷我們知之甚少,有限的資料顯示她是波瓦坦部族(屬於亞爾岡京印第安人的一支)首領Wahunsunacock(因為名氣大、在位時間又長而本名難記,一般文獻乾脆以部族名稱呼之)眾多的子女之一,大約生於西元1595年。她的父親統治著今天維吉尼亞洲東部包括一些鄰近區域在內的廣大領地,娶妻甚多、後代無數,按照風俗慣例,波卡洪塔斯的母親在生下她後不久就被打發走了,波氏就在父系大家庭中長大。
波卡洪塔斯原名瑪托爾卡,「波卡洪塔斯」是她孩提時代的綽號,意為「小淘氣」,因其頑皮的天性而得;也有的書上譯作「波卡霍塔斯」或者女性化更強的「波卡洪塔絲」;港台或譯為「寶嘉康蒂」,別具一格。
波卡洪塔斯第一次看到金髮碧眼、深目高鼻的白種人應當是在1607年的4月,來自大英帝國的140名殖民者乘坐三艘帆船成功登陸維吉尼亞,並開始修築最早的定居點詹姆斯敦,是時波氏不過十一二歲。
殖民者中有一個喚作約翰•史密斯的青年軍官,他身材不高但體格強壯、頭腦敏銳,探險經驗豐富,是詹姆斯敦當之無愧的領袖。一次他外出時遭遇波瓦坦印第安獵手,被擒獲並擄至歸波瓦坦統治的一個叫Werowocomoco的村寨那兒,綁在巨石上即將被亂棒砸死以告慰被白人殺害的先祖。就在此時,波卡洪塔斯竄出人群,飛身撲了上去,擋在了史密斯和行刑者之間……憶及此事,史密斯不無誇張地說:「我臨死那一刻,波卡洪塔斯奮不顧身地救了我——不止這些,她驚人的憐憫之舉還打動了她父親,於是我被土著人客氣地指引回了詹姆斯敦。」
這件事除了史密斯的表述外再無別的材料記載過。從19世紀60年代起,越來越多的學者表達了對此事真實性的懷疑,其中一條理由是:儘管出過一本記錄維吉尼亞之行的書,史密斯最早提到他被波卡洪塔斯搭救之事的時間卻要遲至1616年,比出書日期幾乎晚了近十年——他是在一封寫給安妮王后懇求其隆重接待波卡洪塔斯的信中涉及此事的,不排除有意誇太甚至杜撰此事以抬高波卡洪塔斯形象的可能性。也有歷史學家認為史密斯當年的文字主要集中於對北美自然地理、山川河流的敘述,並沒有強調他的個人經歷,因而如果不是基於呼籲英王室禮遇波卡洪塔斯這一層面,他是不會主動講起那件事情的。
還有一些學者猜測認為雖然史密斯相信自己是被救的,可實際上他只經歷了印第安人一個有計劃的宗教儀式,來象徵作為「殖民者史密斯」的死亡和作為「波瓦坦部落新成員史密斯」的誕生。印第安人是否存在類似的宗教儀式呢?目前仍缺乏證據,只好按下不議。
不管到底發生了什麼,總歸是不打不相識了。波瓦坦印第安人接受了詹姆斯敦英國殖民者的存在,波卡洪塔斯跟史密斯也成了好朋友,這個膚色棕黃的小女孩經常來殖民者定居點玩耍,深受大夥的喜愛。
前往北美闖蕩的多為在本國沒有繼承權的貴族子弟,他們缺乏必要的謀生技能,對惡劣條件準備不足;詹姆斯敦常受嚴寒、疾病侵襲,饑荒不斷,餓殍甚多。波卡洪塔斯隔三岔五同她的夥伴瞞著父親帶給史密斯們大量的食物供給,諸如肉質鮮美的火雞、香甜可口的玉米等等,挽回了許多奄奄一息者的生命。
殖民地羽翼豐滿之後不斷向內陸擴張,一些土著感到他們的領地受到了威脅,於是雙方衝突再起,而波卡洪塔斯據說在1608年又救了史密斯一命。那回史密斯和其他一些殖民者被波瓦坦「友好地」邀請去Werowocomoco作客,但波卡洪塔斯突然出現在了這些英國人住的棚屋前,提醒他們其父計劃要將他們一網打盡,於是英國人保持了高度的警惕,鴻門宴最後不了了之。
因一次火藥爆炸事故受傷的史密斯不得不在1609年回國接受治療。英國人誆騙印第安人說史密斯死了,他為法國海盜所劫持而海盜船在布列塔尼海岸觸礁沉沒,無人生還。波卡洪塔斯對此信以為真,直到她生命最後一年以羅爾夫太太的身份來到英國與史密斯重逢為止。
按照英國曆史學家威廉•斯特拉齊(威廉 Strachey,1572——1621)的說法,波卡洪塔斯17歲左右時嫁給過波瓦坦部族的一名叫Kocoum的勇士,對於這次婚姻我們知道的就這麼多。歷史記載沒有任何暗示表明史密斯和波卡洪塔斯有戀人關係,類似的浪漫故事僅僅出現在描寫他倆曖昧關係的通俗小說中。
1613年3月,波卡洪塔斯被父親安排住在Patawomec部族的一個叫Passapatanzy的小村莊裡以遠離詹姆斯敦的英國人。這個部族常與波瓦坦部族做些交易,他們生活在今天波托馬克河沿岸的斯塔福德縣,靠近弗里德里克斯堡,距Werowocomoco六十五英里。史密斯所著《通史》記載道,波卡洪塔斯處在Patawomec首領Japazaws(或作Japazeus)的監護之下,當英國殖民者開始與Patawomec部族做生意的時候,他們發現了波卡洪塔斯的身影,於是收買Japazaws後設計誘騙並囚禁了這個18歲的美麗姑娘。殖民者在給波瓦坦的信中解釋這樣做是為了以波卡洪塔斯為人質贖回被波瓦坦俘獲的英國人以及被波瓦坦印第安人偷去的生產資料和武器彈藥。波瓦坦釋放了一部份俘虜,但是他歸還的武器數量並沒有使殖民者滿意,於是兩方陷入了長期僵局。
波氏有一年左右的時間被拘禁在Henricus:一處英國人新建的殖民地,位於今天的切斯特菲爾德縣。我們幾乎不知道她日常生活的情況——儘管殖民者洛夫 Hamor聲稱波卡洪塔斯受到了相當慇勤的對待,有一個叫亞歷山大•惠特克的英國牧師為她講授基督教教義,幫助她提高英語水平。1614年3月,英國人和Pamunkey河一帶的波瓦坦人之間爆發過一場猛烈的對抗。在Matchcot的波瓦坦村鎮,英國人遇到了一群包括若干波瓦坦頭人在內的印第安人(但無波瓦坦本人),他們允許波卡洪塔斯和她的父老鄉親講話。然而令殖民地代理總督托馬斯•戴爾沒想到的是,波卡洪塔斯當眾指斥了她那不在場的父親對她「不如破爛弓箭、斧頭、鳥槍」的評價,聲稱她更願同英國人生活在一起。
在滯留Henricus的日子裡,波卡洪塔斯邂逅了她後來的先生約翰•羅爾夫。羅爾夫高大俊朗,來自英格蘭東部的種植園家庭,結過一次婚但髮妻已不幸去世了。抵達新世界後,他發現這裡的氣候、土壤非常適宜栽培英國國內供不應求的菸草,於是開始了菸草種植試驗。經過兩年努力,他終於培育出了一種新型優質菸草並獲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關於他和波卡洪塔斯是如何相遇相愛的有許多繪聲繪色的版本,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必然要考慮娶一個異教徒可能帶來的道義上的負面影響。在一封寫給總督戴爾的懇求其同意他與波卡洪塔斯完婚的信中,羅爾夫一方面表達了對波卡洪塔斯的愛意,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對拯救其靈魂的堅定信念。他表明這並不是「出於對情慾享樂的放縱追求,而是為了種植園的利益、為了吾國的榮譽、為了上帝的光榮、為了人格的救贖……我反覆斟酌了好久,頭腦中進行著激烈的思想鬥爭,感覺像是被困在一個難分難解的迷宮之中,已經厭倦了……」
波卡洪塔斯對於羅爾夫以及婚姻的態度我們不得而知,令大家頗感意外的是其父波瓦坦也同意了這門婚事。他那時已年近古稀,或許對與英國人的作戰已經力不從心了,於是謀求和平成了雙方的共識。波瓦坦派了他的兄弟和兩個兒子即波卡洪塔斯的哥哥參加了波卡洪塔斯的婚禮,時間是1614年4月5日,地點位於詹姆斯敦的教堂。婚後波氏接受了洗禮,更名為麗貝卡,夫婦二人共同生活在羅爾夫的Varina莊園裡,1615年1月30日喜獲貴子,取名為托馬斯•羅爾夫,是時波氏20歲,羅爾夫31歲。
這場婚姻並沒有成功促使白人俘虜的全部釋放,然在詹姆斯敦殖民者和波瓦坦印第安人之間營造了一種持續數年的和平氣氛,它便是著名的「波卡洪塔斯和平時代」。洛夫 Hamor在1615年寫道:「我們不僅和波瓦坦部族保持了友好的關係,發展了貿易,而且連同周圍很多波瓦坦的附屬部族也是這樣。」羅爾夫在寫給家人的信中則說:「我們安定地種植和收割,如同在英國一樣安全自由地在叢林中打獵,用不著擔心任何的危險以及當地人背信棄義的舉動。」
為了吸引更多的殖民者和投資者來詹姆斯敦,維吉尼亞殖民地當局決定拿波卡洪塔斯作為活生生的例證,以此讓歐洲人確信新世界的土著居民可以被馴服、殖民地可以被改造得更為舒適安全,從而達到招攬足夠勞動人手的目的。1616年羅爾夫夫婦帶著這一使命攜兒子啟程遠赴英格蘭,同年6月12日在普利茅斯港上岸,乘坐四輪大馬車前往倫敦。約翰•史密斯那時正在京城,波卡洪塔斯在普利茅斯時就已聽說他還活著。史密斯並未馬上與波卡洪塔斯見面而是寫了一封信給安妮王后建議以貴賓的規格接待波卡洪塔斯,因為如果她沒有得到很好的接待,她「目前對於我們基督教世界的熱愛就會大打折扣」,英格蘭也會失去藉此婚姻在北美「正大光明建立一個王國」的契機。
波卡洪塔斯身著英式盛裝,出席了不少社交宴會並受到款待。 1617年1月5日她被邀至懷特霍爾宮(Whitehall Palace)的宴廳中參加一個假面舞會,觀看喜劇作家本•瓊森的假面劇The Vision of Delight,而詹姆斯一世正是舞會的主人。據史密斯的描述說,詹姆斯一世的面相實在過於普通以致於波氏在旁人介紹下才知道他就是國王,詹姆斯一世和王后給了波卡洪塔斯特別的問候。
波卡洪塔斯和丈夫在倫敦郊外的布倫特福德(Brentford)生活了一段時間。1617年初史密斯在一次宴會上與他們不期而遇。波卡洪塔斯看到史密斯後足有兩三個鐘頭一語不發,背過身去遮住臉,很不自在的樣子。後來他們稍微有了些交流,史密斯總覺得波卡洪塔斯所說的話缺乏連貫但是又有些高深莫測。比如波氏提醒他不要忘了「她(波氏)給予他的恩惠」以及「他(史密斯)曾對波瓦坦說過他的一切都屬於波瓦坦、反之也是這樣」之類的話,接著波氏又以「父親」稱呼史密斯使其狼狽不堪,她解釋說史密斯以外來者的身份在維吉尼亞時曾如此稱呼過她的父親波瓦坦,如今自己以遠方來客的身份在英國也要對史密斯「如法炮製」。波氏還「恭維」史密斯是「國王之女」,史密斯表示難以接受,波氏一本正經地說:「你過去闖進我父親的領地,難道你從來沒有害怕過?面對我父親和他的臣民,除了我,難道你從來沒有恐慌過?我因為在這兒敬畏你而叫你『父親』,告訴你——我必須這麼做。你也應該叫我『孩子』,這樣我就能永遠、永遠地成為你們國家的臣民了。」
話語中不乏對基督教世界的嚮往,但她隨後又對史密斯說八年前所有的族人都以為他已經死了,但她父親卻命手下去仔細搜索,因為「你們國家的人慣於撒彌天大謊」 。
1617年3月,波卡洪塔斯和羅爾夫結束了九個月的英倫之旅啟程返回北美,然而當船航行到泰晤士河沿岸的格雷夫桑德(Gravesend)時,波氏突然病倒,沒過幾日便香消玉殞。具體是何種病我們不得而知,兩部百科全書都說是天花,但也有觀點認為是肺炎或者肺結核,考慮到英格蘭冬春之際寒冷而潮濕的天氣以及工商業飛速發展中城市污濁的環境,後者的推斷應當更加準確。
西維吉尼亞洲(原屬維吉尼亞洲)一個縣後來以波卡洪塔斯為名,而美國各地還樹立著許多波氏的雕像。波氏的畫像亦不在少數,《大美百科全書》引用的畫像膚色面容類似白人少女,這和波氏原形比起來或許相差十萬八千里,但是誰不希望心中擁有一個完美標緻的波卡洪塔斯呢?2004年美國影片《新世界》以波卡洪塔斯的傳奇經歷為題材,描繪了她與史密斯之間一段曠世情緣,「愛爾蘭憤青」科林•法瑞爾主演史密斯,惜表演略顯拘謹僵硬;倒是扮演波卡洪塔斯的南美凱丘亞印第安人後裔奧利安加•吉爾切上妝、演技均堪稱上佳,成功塑造了一個純情女孩的形象。
人皆有一死,惟子嗣平安,足矣。(All must die, 』tis enough that the child liveth.)彌留之際的波卡洪塔斯並沒有哀傷,在留下安慰丈夫的話後,闔目長逝,卒時芳齡二十有二。1617年3月21日,波氏被安葬於當地的教會墓地。
托馬斯也患了病,得留在英國繼續治療,羅爾夫獨自一人回到了維吉尼亞。1618年波卡洪塔斯之父Wahunsunacock去世,享年七十一歲。他的同父異母弟,參加過與白人的歷次衝突、對殖民者有切齒仇恨的Opechancanough繼位,田園詩般的日子步入了盡頭。1622年羅爾夫和詹姆斯敦三百餘英國移民死於波瓦坦印第安人發動的突然襲擊中(該事件在國內史學界曾一度被認為是殖民者對印第安人發動的屠殺,實屬謬誤),托馬斯沖齡即成了孤兒;史密斯在1631年逝世,終年約在五十左右;四年後,年滿二十的托馬斯重返北美,繼承其父事業,其子孫後代日益壯大。如今,數以萬計的美國人驕傲地宣稱自己是波卡洪塔斯的後裔,波卡洪塔斯成為了北美眾多名門望族的共同祖先;她的名字,將永留在美利堅開創史的豐碑上。
接下來的事情是我們都很熟悉的了:1619年,第一批黑奴被運抵詹姆斯敦,占當代美國人口12%的黑人種群開始形成;波氏故後十三年,「五月花」號送來了現代美國的主人——102名清教徒;17世紀後半葉,東北部的緬因、康乃狄克與中部的賓夕法尼亞、紐澤西和南部的維吉尼亞、喬治亞等地連成一片,構成了後來的北美英屬殖民地即十三州;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印第安部落因同英屬殖民地的矛盾而選擇與大英王國結盟,美利堅建國後幾遭滅絕性屠殺;1828年聯邦政府強迫切諾基印第安人西遷,早期殖民者尚存的一點仁慈消失殆盡,印第安人踏上了「血淚之路」,被趕入荒涼貧瘠的「保留地」……原有的土著文明遭受到毀滅性打擊,這是當初波卡洪塔斯的婚姻所引發的始料不及的後果。
故事的尾聲不免有些苦澀,但是撇去政治性的因素,沒有人能否認這場婚姻本身的古典之美與崇高意義。在基督文化璀璨光芒的籠罩下,愛情填滿了一切溝壑,羅曼蒂克化作了偉大母愛。見其所見,愛其所愛;無怨無悔,永留芳菲。一個平凡的人度過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他的生命還會有什麼遺憾呢?ⅱ
說明:ⅰ.這裡的「早期殖民者」不包括15、16世紀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筆者以為他們和17、18世紀崛起的英、法殖民者有本質區別,西、葡掠奪來的金銀財富被奢侈的封建貴族們毫不吝惜地揮霍,經濟始終徘徊不前;而英、法則通過圈地運動、海外殖民和產業革命順利完成了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化,在世界上各領風騷。
ⅱ.因鄙人外語水平有限,許多資料翻譯未必準確,如經有心人指出,本人將不勝感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