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

2011-07-25 12:06:46

謝謝你,讓我從片段中解讀到美麗


        有一個人曾跟我說:「我們的時間有時很快,有時很慢。記憶里留下的只是幾個殘破的不均勻的片段,我們在腦海中把它們拼接在一起,讓原本連續的過去斷裂掉,變得突兀,變得痛苦。」 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被了解。但積累的片段,堆疊在一起的時候,是不是能看到一些東西?

        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紀錄片」中,我反覆玩味著一種詩意的體驗,通過片段與片段間若有若無的抽象維繫,體驗古爾德的一生。導演Francois Girard不遵循教條式的敘事順序和邏輯,鏡頭從古爾德孩童時代轉到功成名就之時,從旅館房間轉到表演現場,更專注於對細節的優雅刻畫和捕捉。三十二個對音樂家的驚鴻一瞥,三十二種風格迥異的表現手法,像《哥德堡變奏曲》一樣,首尾呼應。這裡摘取幾個片段,混著我對古爾德本人的一些了解,稍作記錄。

2. Lake Simcoe
        古爾德雙親都是搞音樂的,襁褓中的古爾德會哼唱音符和甩動手指,與眾不同。因自打娘胎接受了正統的音樂教育,古爾德在學會閱讀以前,就學會了如何讀音樂。他學鋼琴時,有一個特別的習慣——敲擊鋼琴的單鍵,等待聲音慢慢消逝,或許他後來對於聲音的極度敏感就是由那時開始的。古爾德兒時在Simcoe湖發生了一次意外,傷得很嚴重,以致終身都坐在父親專為他製作的凳子上演奏鋼琴。

8. Practice
        古爾德的職業生涯可謂一帆風順:10歲進入多倫多皇家音樂學院,12歲時獲得專業級演奏認證,13歲時進行第一次公眾演出。但據說他幾乎從來不在鋼琴邊練習,而是更傾向於以閱讀的方式熟悉音樂。他不理解為什麼那麼多音樂家需要每天花費數小時與樂器溝通。有一次錄製勃拉姆斯的作品,他直到進錄音室的幾個星期前才開始上琴練習。他說過:「我對這件樂器從沒有什麼特別的愛意,但鋼琴確是我表達自己思想最完美的媒介。

9. The L.A. Concert
         「洛杉磯音樂會」標誌著他公共演奏生涯的戛然而止——1964年的這場演奏會,古爾德於演出前在後台的一個水池前穆肅而立,將雙手浸潤於水蒸汽中,藥瓶在面前整齊排列。他為一個工作人員在演出表上簽名後,宣佈將這次音樂會作為職業生涯的謝幕之作。當時的古爾德31歲,一生參加的演奏會還不到200場。之後的歲月裡,他投身到錄音、創作和廣播的工作中。

10. CD318
        古爾德在灌錄CD時喜歡一邊彈琴一邊無意識哼唱,錄音工程師做後期時經常為了要把他的聲音去除這件事情撓破腦袋。他對自己演奏的環境極其苛求,錄音室的氣溫一定要嚴格保持在某個範圍內。鋼琴的高度、腳下的地毯、父親專門為他製作的椅子——一絲不苟的佈置。

14. Crossed Paths
        天才總與孤獨、偏執、和詭異嗜好相伴。古爾德厭惡社交,不喜觸碰,從不與人握手,總是戴手套,中年後大量依賴紙筆和電話與人通訊。有一次古爾德造訪紐約斯坦威大樓,當時的首席鋼琴技師威廉 Hupfer輕拍了一下他的背以示友好,竟引起了驚嚇,古爾德差點把斯坦威公司告上法庭。他生性畏寒,長年著厚衫,還因此在佛羅里達有過被捕經歷——警察以為他是流浪漢。番茄醬、鎮靜劑、葛粉餅乾、英國藝人Petula Clark……古爾德對於一些東西和人的迷戀達到了古怪的程度。
        朋友們這樣評價他:
        「比起紐約的聽眾,他更愛村莊裡的漁民。」
        「古爾德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我無法生活得像他那樣抽離。」
        「有一次半夜裡我接到古爾德打來的電話,他在那頭喋喋不休,我在這頭呼呼大睡。」
        「他經常有這樣的開場白:你好,這是古爾德,我想找個人說說話了。」
        「非常沉浸於自己的世界裡,被音樂完全吞噬。」
        「有一次,他在電話裡為我唱了整段單場歌劇。」

29. Leaving/30. Voyager
        影片的結尾,古爾德獨自行走在皚皚白雪之上,黑色的身影越變越小,直到成為一根不起眼的線。背景音樂是巴赫的平均律,這首曲子被納入NASA的旅行者金唱片計劃,送入宇宙的浩瀚無垠,好像他……從不屬於地球。

參考:
維基百科詞條
詹妮特•馬斯林為紐約時報撰寫的影評
----------------------------------------------------------------
謹以此文獻給一條曾與我相交的直線——一條與眾不同、特立獨行、優雅自在的直線——你是我生命中的美好賜予。不敢確切地說,你和我之間的破碎、零散、甚至稀少的片段,有多少價值,有多少意義,這些都無法量化。但我確實努力地以真心接近過你的生活,嘗試著了解你。或許了解本身,就是最珍貴的。

謝謝你。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