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變腦--Being John Malkovich

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傀儡人生/变脑

7.7 / 353,577人    112分鐘

導演: 史派克瓊斯
編劇: 查理考夫曼
演員: 約翰庫薩克 卡麥蓉狄亞 Ned Bellamy Eric Weinstein Madison Lanc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mor Mundi

2011-07-19 02:16:51

真實在不在之處,「我」在「我」不思之處


這部片子充滿了拉康式的隱喻!
  
千百年來,關於「主體」的探討,散落在無數哲學家、心理學們的論述之中。文藝復興所提倡的「人文主義」精神是人的主體性逐步確立的開始,上帝被請下了神壇,這是「謀殺」上帝的第一步。後來,尼采直接喊出「上帝死了」,神性覆滅,似乎完成了對主體的解放。
  
眾人曰:「上帝死了,那麼什麼都允許了?」
可是,拉康卻說:「上帝死了,什麼也不允許了。」
  
被解放的人像嬰孩一樣軟弱無助,當被告知可以自由支配靈魂時,竟然不知所措。於是,當人類拋棄了神性的指引,熱情擁抱資本主義時,就免不了被慾望蠱惑,成為物質和金錢的奴僕。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馬克思說,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注意到了資本主義階段人類的物化,人們成了商品拜物教的忠實信徒。
  
在哲學領域,關於主體異化的討論大都以主體存在為前提。但拉康卻宣告:主體、包括主體的慾望,竟是不存在的!
  
人不是被異化,而是一個空無。「我」從一開始就是生活在小寫他者的目光和期待之中,嬰兒由鏡子確認的自我其實是偽我。因此,「我」是一個「無」。
  
隨後,語言符號,這個大寫他者進一步將主體掏空。拉康說,我不是這個肉身,而是一個由語言系統編織起來的符號。因此,拉康可怖地宣稱:在象徵代替了死亡的地方,是生命最初的腫脹。可以想見,對於這個「空無」的主體,慾望只能是慾望著他者的慾望。其實我什麼都不想(不能)要,那是「偽我要」。
  
我在想,人是否要在胎兒時期就用臍帶將自己勒死,以此完成主體的「非空」?那麼,人的現世之在又如何可能呢?當然,誠如《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所言:拉康哲學在當代之所以顯要,並不只是因其片面而深邃的思想性和非普適性,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它是每一個不想靠自欺活著的人必須內省的一付清醒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