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460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丁小雲

2011-07-16 03:03:26

像賈樟柯一樣文藝,但比賈樟柯更好玩


今天去國貿那兒連看了兩場電影,先看的是《戰略特情組》,然後又看了《鋼的琴》。看完《鋼的琴》之後,我在路上用手機發了一條部落格:剛才看了《鋼的琴》,在黑暗中流幹了眼淚,原來我會嫉妒山西出了個賈樟柯,現在不嫉妒了,終於也有關於東北的好看的電影了。
《鋼的琴》中那些東北特有的破敗場景我實在是太熟悉了,我就是在那樣的環境中長大的,所以片中的很多細節和氣氛都讓我情難自禁。

《鋼的琴》作為一部文藝電影,它最難能可貴的是,它看上去一點都不悶。我們都知道,很多深刻的電影都不好玩,很多好玩的電影則不深刻。而《鋼的琴》卻是一部又深刻又好玩的電影,它讓我想起了黑澤明的某些市井電影,黑澤明的電影的藝術性自然毋庸多說,早已經被誇得天花亂墜了,但黑澤明的電影好玩的那一面更吸引我,他在電影中探討的那些高深的主題都是用一些生動有趣的情節表現出來的。
當然我不會說《鋼的琴》達到了黑澤明的那種高度,我只是覺得能拍出一部又深刻又好玩的電影真的挺難的,而《鋼的琴》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看《鋼的琴》的時候,我想起了賈樟柯的《二十四城記》,這兩部電影題材相似,只不過後者既是一部偽紀錄片,同時也是一個房地產項目的軟廣告(雖然《二十四城記》是一個軟廣告,但我個人還是挺喜歡這部電影的)。
關於《二十四城記》,賈樟柯曾說過這樣一段話:「越老的工人越在維護這個體制,絕不是他對這個體制沒有反省,沒有批判,而是他很難背叛他過去青春的選擇。」
在《鋼的琴》中我再次看到那樣的畫面,劇中人物家中的牆壁上貼滿了獎狀,那些獎狀讓我想起張胖兒曾對我說她老爸任勞任怨地在一家國有企業工作幾十年,退休的時候得到了什麼?只得到了一堆獎狀,還當個寶貝似的都珍藏在家裡。
當時我對她說,那些獎狀見證了你老爸的青春,只能說他們的騙術太強大了,用幾張廢紙就偷走了幾代人的青春,偷走了幾代人的一切。
說到這兒我想起了一部俄羅斯電影,名叫《小偷》,也是一部挺深刻、挺好玩的電影,其中的政治隱喻耐人尋味。

說回到《鋼的琴》,它是今年到目前為止我在電影院裡看過的文藝電影中最好看的一部,如果你是東北人,我強烈建議你看一看這部電影,你看的時候肯定會感覺既親切又心酸。如果你不是東北人,我也建議你去看一下,我相信你一樣會感同身受的。這就好像我雖然不是山西人,但我在看賈樟柯的《小武》和《站台》的時候同樣會感同身受;這就好像在中國,即使是異性戀者,看了王小波在《似水柔情》結尾寫的這段話可能同樣也會產生強烈的共鳴:「他不知道該到哪裡去。他不想回家,但是不回家也沒處可去。眼前是茫茫的黑夜。曾經籠罩住阿蘭的絕望,也籠罩到了他的身上。」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