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交響人生--The Concert [2009]

音乐会/非常爱乐乐团(港)/交响人生(台)

7.5 / 18,644人    119分鐘

導演: 哈杜米赫羅
編劇: 哈杜米赫羅 馬修羅賓斯
演員: 梅蘭妮蘿倫 法藍柯波蘭德 咪嗚咪嗚 里安‧艾貝蘭斯基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麥克白大人

2011-07-04 19:51:25

痴人的電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高明的作家會把稀鬆平常的故事主線講的無比好看

比如說,《被侮辱與傷害的》。私奔被甩這是多麼一傻叉的事啊,可陀翁就能講的催人淚下令人慾罷不能。

又比如說,阿城的《棋王》,把個痴兒棋青寫的神情躍然紙上,一盤棋下的驚天地泣鬼神。

還比如說…………

/*題外話:從人物塑造上而言,我偶像王小波做的其實並不特別突出。除了黃金時代的王二龜頭血腫和那隻特立獨行的豬,並沒有特別出彩的「人物」。*/

音樂會這部電影之所以好看,

不是因為那狗血淋漓的劇情主線,而是因為貫穿全劇的這一股子「痴」氣與比較高明的敘事手段。

為共產主義而痴的前克格勃樂團經理,為音樂而痴的指揮菲利普夫與母女二合一小提琴手安娜

整部劇的淚點,煽情與唏噓就是憑藉著這充沛的痴子之氣成功的感人肺腑令世間萬籟俱靜唯柴小協獨尊。

 

人物誌

《1》指揮菲利普夫

三十年前,大叔在駛向音樂那全然和諧光輝的過程中被克格勃經理粗暴打斷。

克格勃在折了指揮棒,押走猶太裔樂手之後

並惡狠狠地對他加了一句,」人民公敵!」

從此,大叔被樂團徹底雪藏身懷絕技無所施展只配在樂團當個清潔工,

無奈之下,他三十年來也只能把無法圓夢的苦澀嚼碎了和淚自咽。唉豈是一個苦字了得。

在巧合之下,他在現任樂團指揮之前看到了巴黎發過來的演出邀請函並私自藏起來企圖自組樂團來頂替正牌樂團前往巴黎演出以圓自己三十年前被打斷的柴小協之夢。

就是因為這一張演出邀請函,整個喧囂雜鬧滑稽荒唐卻催人淚下的故事正式拉開帷幕。

 

指揮菲利普夫是個很類似與《棋王》中王一生的角色,

他迷音樂,一有音樂,就什麼都忘了。

音樂是他的魂,他的信仰,他生的意義,他至高的快樂。

在世俗生活里,他軟弱可欺不擅見風使舵苟且鑽營。

被現任樂團指揮呼來喝去,他清貧無比身居陋室妻子為他張羅一切。

可為了音樂,他卻敢於庇護猶太裔音樂家不遵政府機器的政令以致被樂團雪藏三十年鬱郁不得志而不後悔。

Guskov將這位菲利普夫大叔的性格與表情演繹的相當到位,

那文人的柔弱,痴人的堅韌,清潔工的落魄,正式演出的神采奕奕,還有在與安娜交談時有秘密不能說的內心掙扎等等等等

真是……演的我見猶憐啊。。。

 

 

《二》前克格勃樂團經理

這位大叔是個熱烈的愛國者與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個人認為俄羅斯民族的性格有兩個極端,反差巨大

一端是極度的粗暴野蠻,而另一端是無匹的精美絕倫。

若指揮菲利普夫樂手安娜,柴可夫斯基成功的將俄式文化中最精緻絕倫的詩性一面表達出來。

而克格勃樂團經理及酗酒粗俗的樂手們把俄式的粗暴野蠻也表現的頗為到位。

從中斷演出驅逐樂手的粗暴,從打電話跟巴黎談判的蠻橫,我們都能清楚的感覺到

前蘇聯國家機器部件的冰冷堅硬。

但他對黨,對共產主義信仰的熱愛是真摯的,是誠懇的,是純粹的!

在那一系列為黨奔波,為信仰執著的片段中,我忽然覺得此人委實可愛啊。

西方電影一般都傾向於無限的譴責體制,而寬恕個人,為個人解脫。

因為平凡個人所做的惡,很大程度上是被體制化後的產物。

這裡也是一樣,也許這樂團經理在過去迫害過無數猶太裔樂手但他對工作的認真,但對信仰的堅守與對朋友的負責卻是令人感到相當可愛的——尤其是那對信仰的真摯守護。

與樂團所有成員不同,這位前KGB到巴黎的夢想原本與音樂無關——他只想去振興法共重返政壇

可最後他竟為了演出的順利進行,放棄了去法共的演講而選擇了把正牌樂隊指揮關在地下室防止他去砸場。

並且說出了一句無神論者共產黨員不應該說的話:如果神真的存在,請保佑他們順利演出吧。

如果他只是一個純粹的共產主義者,這個角色也就止於死硬共粉罷了,可最後的轉變讓他更多了一分可愛變得更為豐滿,人性的光輝始終大於了意識形態的爭戰。

與菲利普夫(順帶安娜和他媽二合一)一起,他們完成了電影的催淚主題,

音樂,才是真正的共產主義,才是終極和諧。

沒有敵對,只有協同努力,一起駛向光輝的完美和諧!

 

他的角色成功,

不在於堅守痴,而在於,最終放下了痴。

 

《三》安娜及他媽二合一

For (i=0; i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