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福馬林之愛--The Poll Diaries

波尔日记/波尔日记

6.8 / 1,064人    129分鐘

導演: 克里斯克勞士
編劇: 克里斯克勞士
演員: 寶拉比兒 Edgar Selge Tambet Tuisk 珍納特漢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肥嘟嘟左衛門

2011-06-25 19:25:19

傳記片容易沒中心沒重點


上海電影節第四天隨後是萬裕的《波爾日記》,這是德國拍攝的女詩人Oda von Siering少女時代的傳記片。我對該片產生興趣的原因一主要場景發生在愛沙尼亞,一個並不熟悉的國度,二是一戰爆發前夕的時代背景。

在我的預想中,詩人的傳記片應該是充滿詩意的,文藝氣息的,如果能像《陰雲瀰漫的日子》那樣就好。沒想到電影開場不久把人頭鋸開取出大腦的驚悚情節就讓我倒了胃口。隨後也有不少連體死嬰標本之類的重口味元素,著實是一部奇特的電影。

有這些東西的原因是女主角的醫生父親是個人體器官標本收集狂,然而正如女主角的文藝後媽所說的,他鋸開了無數屍體,卻對人一點也不了解。而這位文藝後媽在本片中是一位很酷的人物,印象最深的鏡頭是她一個人在拉大提琴,窗外她老公的命根所繫的標本實驗室在連環爆炸中灰飛煙滅,她只停頓了一秒便繼續忘情的演奏。

影片故事發生在愛沙尼亞,在一戰前夕這裡是德國和俄國勢力範圍的交匯點,13歲的女主角Oda從德國柏林來到這裡,只會說德語,不會說俄語或愛沙尼亞語。而這裡駐紮著許多俄軍,同時在這個沙俄末期的時代,革命黨人四處起事,整個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背景。

在動盪不安的背景下拍文藝片也不難,女主角和落難的革命青年在閣樓上的私情就大有可為。二人世界裡包括翩翩起舞和自演戲劇,文藝的不行,讓人想起了《太陽照常升起》。關於女主角的內心世界,我不想表述太多,因為我真不了解,此片能否被歸為「女性電影」。這個tag是最難打的。

於是,這是一部融合了傳記、戰爭、文藝、女性、東歐神秘主義、驚悚等各種元素的長達130分鐘的電影,就是沒讓我抓住它的中心和重點。這也是很多傳記片的通病。電影倒是成功的渲染了愛沙尼亞的濕地氣息,以及那個年代吱呀吱呀的閣樓的感覺。片尾字幕顯示,Oda後來成為了20世紀同時代最有名的詩人,但是她的作品一部也沒有流傳下來。我就奇怪了,都到了20世紀了,最有名的詩人一部作品也沒發表?還全部失傳了?那她是如何成為最有名的詩人的?

微信公眾號:肥嘟嘟看電影(feidudumovie)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