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越戰獵鹿人--The Deer Hunter

猎鹿人/越战猎鹿人(台)/猎鹿者(港)

8.1 / 362,501人    183分鐘

導演: 麥可西米諾
編劇: 德里奇瓦什本
演員: 勞勃狄尼洛 約翰卡佐爾 克里斯多佛華肯 約翰薩維奇 梅莉史翠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烏鴉

2011-06-21 03:17:32

致命一擊---用去細節品讀


   軍隊不需要獨立思考,戰爭只需要勇往直前你死我活的愚忠!

  (一)前要
   看完片子後不由的覺得3個小時的片子確實有些太長,記得以前老師曾告訴我們,但凡超過3個小時以上的老片子一定需要看看。因為這是一種經典的代名詞,而且能留下來的影片會充滿了思想,值得我們去賞析。觀影前姑且將這部《獵鹿人》歸為他所歸類的「老片子」中,而事實確實如此,片子確實夠經典。
  

  (二)劇情
   影片的前50多分鐘稍靠前些,片子用了大量的膠片描述了以狄德羅為代表的鄉村青年的生活,繁雜但是充滿了樂趣。繁忙的工作之餘能和一群哥們去酒吧喝一杯,偶爾在去山中狩獵打鹿。這也許是很多人所嚮往的理想生活。「戰爭」對於這群年輕人來說只不過是「坐飛機來回走一圈」而已,絲毫沒有被戰場上你死我活現實所震撼。之前的年輕人只能算是溫室中生長的朵朵花朵一般。為後面3人因戰爭的改變做夠了鋪墊。

  狩獵者or被狩獵者
  片中另一篇幅較長描述的場面是青年人山上獵鹿的場景,其實可以發現點點的隱喻在其中,
  1.狩獵者還是被狩獵者。在美國。青年人相聚山中打獵,此時他們是掌握絕對力量的狩獵者,而被獵手追擊的鹿只有逃跑的選擇。而鏡頭轉過越南時,當時的擁有絕對力量的捕獵者卻成為了逃跑的鹿。他們的唯一區別就是,人知道去把握機會爭取一次活下來的機會。更多的則是一種對戰爭的無言諷刺。
  2.那兩隻被打死的鹿,這只是作者單純的猜想。是否記得第一次獵鹿時的麥克兒的精準的槍法。精準的槍法一擊命中,眼神中充滿的堅毅,在第二次的結果居然是 Stanley一擊命中。這次的狩獵從種種細節中可以看出麥克兒體現出的那種不自信,作為一個受過兩年戰爭洗禮的士兵,身上卻處處的充滿了猶豫與遲疑。這樣的他甚至比不上2年前那個自己。在被關在越南兵得牢籠折磨的日子已經將這個男人的身心折磨的足矣了。失去的不僅是身體的健全,更多的則是自身心理的健全。
  3.對於 Stanley的做法,同樣是打獵。個性張揚的Stanley同樣的把槍想要唬弄朋友,第二次做出了俄羅斯輪盤賭的做法,向他開了一槍,當時的他甚至絲毫沒有思考假使那顆子彈打中的後果。在越南受到的刺激已經使一個人變的足夠神經質。使人瞬時的失去理智的控制。
  

  (三)反思
   戰爭摧殘的不僅僅是人的肉體,更多的則是人的心靈。如果說在戰場上拚殺的士兵面對的是肉體上的考驗,那在家等待的家人,有人則是一種時時刻刻所受的精神煎熬。得不到士兵前線的任何消息,能夠做到只是在家中祈願上帝的呵護。
  片中導演所描述的很多細節值得注意。
  1,當邁克兒從越南歸來之際,快到家時在計程車上讓司機一直向前開,躲避友人為自己所舉辦的party。試著想一下,一個從戰場上面臨著死亡的威脅的人重返家鄉,需要的不是掌聲陣陣的歡呼聲,不是被美女獻花簇擁的祝賀。需要的只是家人好友們的關愛,他們面對了生與死的考驗,要的僅僅是一種家的溫存。而他卻在離家咫尺之遙時選擇了逃避。試著猜想一下當時麥克兒的複雜的內心:越戰3人去1人歸(當時麥克兒還不知史蒂芬已歸鄉),面對身心的在戰場上的折磨,自己還是當年的那個麥克兒嗎?!此時的他已經被戰爭塗抹上了一種恐懼感。
  2.麥可從越南歸來後,遇到自己所暗戀琳達。從身心上所發出的感覺已經完全的改變。2人沒有原來那種之前青年愛慕的感覺,更多的則在一種狀態模糊的曖昧。已經沒有了愛情可言,2人需要的僅是相互的靠近尋找一種被戰爭所打破的依存感。
 
  尼克的死對他也許是最好的結局,戰爭已經將他徹底的打到,整日只能生活死亡的邊緣尋求刺激。他已經不能回頭,當麥克兒回到越南尋找他時,胳膊上的傷暴露了他之前所受的折磨。他也許不是不想回頭,他是已經不能回頭。也許那一槍他沒有開,結局會成為尼克麥克兒在賭場的大反抗,也許結局會改變,也許2人成功的逃離,也許2人一起死亡。尼克選擇了一擊致命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換回的是麥克兒的全身而退(作者本人的猜測)。同樣,尼克的死亡也將全片推向了一個小高潮,將反戰的意味推向了一個更高的高度。
  (四)小結
  「講述者永遠是維護者」個人認為影片過於偏激,過於站在美國的立場描述戰爭的摧殘性,好似單向的講述戰爭所造成的影響是由越南所單一造成的。
   軍隊不需要獨立思考,戰爭只需要勇往直前你死我活的愚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