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碧娜鮑許--Pina

皮娜/翩娜(港)/皮娜鲍什

7.7 / 13,017人    USA:103分鐘

導演: 文溫德斯
編劇: 文溫德斯
演員: 碧娜鮑許 Malou Airaudo Ruth Amarant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upernova

2011-06-20 08:35:13

接近皮娜就是接近一種思考


去看《皮娜》,彷彿是自己的某種朝聖。對身體,對表達,對溝通。。。

這是一部向探索當代舞蹈的大師致敬的紀錄片,因此可以看到皮娜通過舞蹈劇場對各種主題探索的糅雜。文德斯挑選的是生命、愛、自由、掙扎、渴望、歡愉、絕望、重生、美和力量等,一如在《皮娜》預告片中所展示的。不久前在上海德國領事館文化處組織的觀看皮娜紀錄片和舞作的活動中,大家問今天我們再重提皮娜有什麼意義?與所有對藝術進行革新的大師一樣,接近皮娜就是接近一種思考。

思考為何而動,而不是如何動。舞蹈主要通過空間和肢體來呈現,舞蹈中的每個動作都能充滿飽和的情緒。但舞蹈一旦停留在技巧上或者是動作本身,那麼舞蹈藝術就將逐漸枯死。皮娜要做的是摧枯拉朽一種被模式化了的現代舞,回歸動作的源頭,追求真實,所以她問,並且不斷地追問,「春天意味著什麼?這給人帶來什麼感覺?你們想到春天就想到了什麼?……華爾茲意味著什麼?這個詞激發了什麼?……什麼是禁慾?相應的縱慾看起來該是什麼樣的?……鍾情一個人會怎麼樣?會親吻他?會愛撫他?如果他不回應,那怎麼辦?」

於是在皮娜的舞作中我看到了表現春夏秋冬四季的手臂,看到了被無數男性撫摸安慰的婦女的悲傷。看到兩人擁抱,被拆開,掉落又擁抱,一遍又一遍的抗拒與服從。看到在玻璃房子中那種不安、祈禱和渴求回歸的情緒……

思考人和對舞者的態度。皮娜舞團的團員幾乎都是三十歲以上的舞者,來自世界各地。所以沒有模式化的、被視覺化的舞者。他們身形不一,各有特質。這是皮娜的態度,她要挖掘和展現作為個人的舞者的不同特質。比起漂亮的肢體,皮娜更看重舞者背後的個人經歷。「我舞蹈因為我悲傷。」這些舞者都是皮娜悲傷的共同分享者、貢獻者和再創造者。而這種對舞者作為一個「人」的關心跟台灣的林懷民一樣。「所有的訓練無法抹殺『人』的味道。一個活生生的『個人』終將在舞台上顯現。高貴、慷慨、溫和、或缺乏安全感,總會紙包不住火地流露出來。舞蹈之所以有趣,不止是動作,而是做動作的人。」(林懷民)影片中,文德斯一一展示皮娜舞團的舞者,讓他們用自己的舞蹈表達,這些舞者也都有講話去記憶皮娜,但是畫面上他們只是用表情在呈現講話時的情緒,並沒有張口。

思考舞蹈、舞者和觀眾的關係。在皮娜實踐舞蹈劇場之前,現代舞已經成為了界定西方中產階級品味的一個消費對象。雖然現代舞擺脫了古典芭蕾的刻板,解放了身體,但是對技巧、對優美漂亮的舞台化追求並沒有實質的改變。而皮娜要拉近舞蹈和生活的距離。舞台上不僅有了鮮花、石頭、水、泥土,還有了桌椅等日常生活用品。舞者穿的是生活中常見的衣服和鞋子,在跳舞的同時像日常生活中的人那樣在舞台上走路、笑、說話、做出淘氣的表情。文德斯在詮釋表現皮娜這些理念的時候,也選擇了各種大自然和生活的場景。在空曠的野外,在臺階上,在車流往來的街頭,在烏普塔爾標誌性的天鐵里,在工廠里巨大的機器下,在電梯上……舞蹈就發生在日常生活中,在每一個觀眾熟悉的情景中。舞蹈在呈現張力的同時,也在暗示和觀眾的各種關係。

皮娜說:Dance, dance…otherwise we are lost! 這句話也是影片的副標題。我們總需要通過一樣或一些東西讓自己不至於迷失。這是我們的宿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