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All the Mornings of the World

日出时让悲伤终结/日出前让悲伤终结/世界上所有的早晨

7.6 / 5,698人    115分鐘

導演: 亞倫柯諾
編劇: Pascal Quignard 亞倫柯諾
演員: 尚皮爾馬利耶 傑哈德巴狄厄 安妮柏琦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影月

2011-06-13 22:41:27

塵世裡的每一個清晨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序:音樂是用理性表達的感性。─林志炫

我不認為音樂一定表達的就是哀傷和淚水,也不認為音樂只為和亡去靈魂的溝通;但是我欣賞這部電影中用音樂表達的人生態度,與堅守這份態度無悔的執著。

老師對音樂的愛,是精緻的,是偏執的。老師對於自己的追求,是苛責的,是厚重的 。每次練習的情景都必須是與演奏音樂的意境達到最大的協調:林中小屋,一杯烈酒,為聽者擺好的「貢品」,一份淪陷在愛意中的心情。「因為感受到無窮的愛,所以更加自責」。明明白責,仍然不願逃脫揪心的痛楚,流淌的淚水只是在理性的壓抑下靜靜的掛在臉頰。 在音樂中修行,在修行中告慰自己的所愛,在所愛的伴隨中堅持著自己的信仰與追求。在大女兒去世的半年,他沒有碰過音樂,但是當他足夠頑強的面對事實以後,還是要用理性的追求給這份感性的悲傷找到一份最好的歸宿。

音樂是表,追求是相,而相由心生。心境不同,同場音樂只會是貌合神離。馬萊毛遂自薦,雖是技藝在身,雖是名家推薦,但是自述拜師深造提琴的理由確實老師最不讚同的:「我快長鬍子了,聲音就變了…進不了唱班,於是要學提琴…」,老師聽後嗤之以鼻。馬萊炫耀自己在皇宮的演出如何成功,如何受到仰慕,而忽略老師的話語,只惹得老師憤怒摔掉他的琴,但砸不碎的是他那虛榮的心。老師的心是在愛意的靜謐中被呵護的,在痛失親人之後不斷沉澱,變得深沉,馬萊只有在大女兒生命的超度下,才迫近了這種凝重的思考。深夜中,二十三天等待之後,他放下虛榮,門外是一位「追求音樂的人」。

慶幸的是,老師在辭世之前等到了傳承人,這種傳承遠非後來馬萊給他的樂團上課時傳授所能到達的深度。不是教者能力的差別,而是聽者不是精心選出來的,沒有歷練與思索承接不住這份感情的深度。這也再次驗證了老師對於音樂的精緻追求。

老師做人的執著,也感染著大女兒。這個女孩子只會這麼簡單的思考,執著的愛戀著。縱使沒有小生靈的誕生,縱使被思念折磨得形容枯槁,依然保持著內心的這份幻想。但是終於幻滅之時,她收斂好這份愛意,將其隨著自己的身形一起安葬。只是一句「為什麼(這些思念帶來的)痛苦聽起來像謊言一樣」,無限淒涼。也許是因為看到姐姐的情感經歷,小女兒走了另外一條不同的路,嫁了人家,生了五個娃。沒有這份執著,未嘗是件壞事。

「塵世裡的每一個清晨」,最喜歡這個名字的翻譯;不是因為懂法文,而是感覺它最能表達電影的意思。在塵世,就珍惜塵世的每一天,每一個清晨都是內心追求的開始,於是離開塵世的時候,就能化作清晨的和風,伴著這曾經執著愛戀過的土地。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