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奪魂索--Rope

夺魂索/绳索/AlfredHitchcock'sRope

7.9 / 153,835人    80分鐘

導演: 亞佛烈德‧希區考克
編劇: Patrick Hamilton
演員: Hume Cronyn 詹姆斯史都華 John Dall Farley Granger Cedric Hardwick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灰馬鈴薯

2011-06-09 07:52:24

偉大的實驗——《奪魂索》


【早兩年的文章,原載《看電影·午夜場》2009年5月號,忘了發到豆瓣,補上】

       1948年,當希區柯克第一次做自己影片的製片人,他得到了一個叫做[奪魂索]的劇本,這劇本根據話劇改編而來。話劇中,整個情節發生的時間就是事情發生的實際時間。
       希區柯克從來不憚於在拍攝手法上嘗試一些正常的導演看來十分「驚悚」的主意,比如把整部電影侷限在一葉小舟上([救生艇]),或者足不出戶也能揭發對面樓裡的謀殺案([後窗])等等。希區柯克看完[奪魂索]的劇本,腦子裡也立即產生了一個奇妙的主意,他想讓這電影也一樣情節與真即時間相吻合;至於如何從技術上體現這種吻合,他想出了一個自己也稱為「荒唐」的想法——拍一部一鏡到底的電影。

■偉大的實驗者

□真即時間
 
       [奪魂索]的故事發生在一間屋子內。兩個有點同性戀傾向的男青年布蘭登與菲利普合謀殺死他們一個舊時的同學大衛,他們覺得這是「優等人」殺死「劣等人」的值得誇耀的謀殺行為。他們把屍體藏在屋裡的書箱中,並邀請這同學的父親,以前的同學肯尼斯,大衛的情人珍妮特以及他們以前的宿舍管理員魯伯特來參加晚間的小型宴會。他們將裝著屍體的箱子當餐桌,點上蠟燭,放上食物。這「祭臺」一樣的桌子就這樣一直擺在所有人中間,直到影片最後才被魯伯特揭開。
       希區柯克嘗試用「真即時間」以及用「一鏡到底」的長鏡頭方式來展現這個故事,要求演員們像戲劇舞台表演一樣連貫地表演情節,並且時間的流逝、光線的變化等元素要與現實接軌。更重要的是,決不能因為時間變得「現實」起來,就忽視製造戲劇衝突,忽略製造希區柯克式懸念與驚悚感。
       首先要解決的是能被觀眾「看見」的時間流逝。為了不間斷拍攝中窗戶外的街景與光線能體現黃昏到夜晚的時間變化,希區柯克弄來一個接近35米長的幕布,將紐約街景投射在上面,趁攝影機沒有拍到窗戶的時候更換光線漸暗的投景,直到萬家燈火的夜景,並有霓虹燈光投射進屋內。天空不同形狀的雲彩則是用線吊起來的玻璃纖維,工作人員不斷移動著位置。
       此外,是要展示被觀眾「感知」的時間流逝。時間的流逝本身是無差別的,是平均的,然而電影需要在無差別的時間裡,製造有差別的戲劇衝突,造成觀眾內心感覺的落差。以往希區柯克的手段是剪輯,比如在[後窗]中壞蛋發現記者在調查他,他進入記者的房間後,希區柯克就儘量用較長時間的鏡頭來延長短時間內的緊張感。又如他在一部電視片中拍攝一次車禍時,一輛摩托車真正倒下之前,他插入了五個目擊車禍者的表情,延長了車禍進行中造成的驚悚感。
       [奪魂索]為了製造這種錯落的時間節奏,希區柯克則利用攝影機移動的速度,比如客人陸續到來時,攝影機速度明顯快起來,觀眾感覺畫面移動迅速,目不暇接,覺得時間過得快;而到了後段魯伯特揭開謀殺案真相時的談話時,攝影機慢下來,我們專注於滔滔不絕的談話,時間顯得很慢。甚至在客人集中一處聊天時,不同的語速也能造成時間被壓縮或拖延的感覺。
      

□長鏡頭實驗
       
       因為自己製片,沒有束縛的希區柯克真的在拍攝中努力實現「一鏡到底」的想法,並且使[奪魂索]的最終效果基本達到了「一鏡到底」的感覺。假如希區柯克有今天的拍攝技術,他一定會製作出真正意義上的「一鏡到底」。但當時的攝影機一次只能裝載一本膠片(10分鐘),所以他儘量安排演員表演10分鐘的連續場景,再將幾段10分鐘左右的場景巧妙地連接起來。
       [奪魂索]片長80分鐘,除去前面一分鐘左右介紹環境的室外鏡頭,之後全部的室內戲僅有九處剪接,其中四次是「顯性」剪輯,即一般的兩個不同景別鏡頭的切換;其餘五次則是「不動聲色」的剪輯,即在一本膠片將結束時,將攝影機推近一個人或物體,使人或物體的特寫整個佔滿畫面,形成一片黑暗的狀態,下一本膠片則從這個黑暗移開,進行新的情節。這就是說,這部影片的主體只有10個鏡頭,而當時一個半小時的影片通常由600-1000個鏡頭組成。
       希區柯克極端的長鏡頭實驗為拍攝帶來了無可想像的麻煩,電影畢竟不是話劇,希區柯克也不是電影才發明不久時的梅里愛,他不能把攝影機擺到佈景前拍攝演員的活動就萬事大吉。希區柯克需要令攝影機在不斷移動的演員和佈景間移動與停止,製造出一般電影敘事所需要上百個機位,拍攝出足以使敘事流暢的各種鏡頭。
       對於希區柯克來說,拍攝超長鏡頭相當於製造出全新的鏡頭語法,這種語法一方面要顧及持續不斷的拍攝,一方面要契合希區柯克式電影花樣繁多的景別,並講好一個懸念故事。之前的希區柯克電影可以任意使用特寫來製造懸念,任意將用不同數量的大景別鏡頭與特寫鏡頭剪輯到一起來調配影片的節奏以製造驚悚效果。而這一切在長鏡頭中則只能依靠攝影機的移動來完成,這意味著希區柯克必須在拍攝前就將一切元素在腦中「剪輯」完畢,並靠攝影機的移動來完成這種「剪輯」。
       實際拍攝中,所有的困難集中於演員、道具的調度,希區柯克想出了各種稀奇古怪的拍攝方法。希區柯克回憶這電影時說:「攝影機和演員的每個動作都事先在黑板上畫出來,就像足球賽的場上戰術佈置那樣。」他在地面上做各種小標記和不顯眼的數字,並讓攝影師記下每個數字所對應的對白,到達一個數字時就等待演員說出對白,隨後轉向下一個數字的位置,如此走完一個場景內安排下的所有拍攝路線。
       因為客廳地板可見的部份不能出現攝影機推車的軌道,所以一些在人物中間來回穿梭的鏡頭就不能使用推軌車。希區柯克讓工作人員在佈景上方給攝影機製作了一個吊架,吊著攝影機,讓攝影機能夠在演員與佈景之間來回遊走。因為攝影機、攝影師、布光等等工作人員緊跟演員來回走動,佈景中的牆和道具難免成為障礙,希區柯克就給佈景牆和各種傢俱都安上輪子,這些東西都能輕輕挪開,使攝影機能夠穿過窄窄的門或相鄰緊湊的桌子與椅子。當攝影機隨演員轉個圈拍回身後的場景,那些挪開的東西則早被道具員又挪回了原位。
       [奪魂索]這部室內戲放映時,多數時候顯得十分安靜,但我們可以想像拍攝的時候是怎樣一副狼藉的現場——攝影機移動隨演員移動的時候,道具員躡手躡腳地把椅子、桌子連同桌子上的酒瓶、酒杯搬過來搬過去,甚至演員即將坐下去的椅子在攝影機轉過來的一秒鐘前還不在身邊;當演員剛穿過一扇門,那門立即在演員身後隨牆分開以供攝影機穿越;佈景牆的窗戶後面,有工作人員正在拖動窗外雲彩的位置……
        因為每個鏡頭都長到不可思議,影片拍攝就像戲劇舞台一樣不能出一點差錯,然而電影拍攝現場諸多工具、雜物、工作人員,不可能像戲劇舞台那般乾淨,所以所有的工作人員必須保持精神極端緊張,避免出現任何差錯。比如影片中一處場景的拍攝中,攝影機推車移動的時候生生軋過一位攝影師的腳,那時的攝影機還極為笨重,攝影師的腳受傷嚴重,但為了影片繼續拍攝,他被工作人員捂著嘴拖出攝影棚去。另一回,一個工作人員喝完水要把玻璃杯放到桌子上,沒放准,杯子直接往地上跌落,一個化妝師看見,立即飛身撲來,在杯子掉在地上之前接住了杯子。
       最終,不裝膠片的攝影機、演員和各種工作人共同排練了10天,才避免了所有可能發生的磕磕碰碰。拍成如此情形,難怪希區柯克後來曾談起,這電影的拍攝過程也精彩得可以拍成一部電影了。
 
□彩色
 
       [奪魂索]是希區柯克第一部彩色影片。此前希區柯克關於色彩的嘗試,只有[愛德華大夫]中給兩幀手槍開火的畫面塗成紅色以增強效果。希區柯克在看完[奪魂索]第一本戲的樣片時,就立即發覺色彩會對電影的質地、對布光和美術設計產生強烈的影響。彩色影片不再需要黑白片中強調主體與背景區別的背光燈,不同的色調則會為演員渲染不同的情緒。比如窗外街道完全暗下去,霓虹燈的各種顏色的燈光一明一滅地照進屋內,這種閃爍不僅提示時間,而且極契合三個主要角色此時閃爍不定的情緒。特別絕妙的是影片最後的鏡頭,在菲利普與布蘭登的謀殺行徑被魯伯特揭開並經過激烈爭論之後,三人安靜下來,菲利普彈琴,布蘭登喝酒,魯伯特癱坐下來,等待警察到來,霓虹燈斑斕而閃耀不定的色彩為這積聚了影片全部殘酷、驚悚、道德糾結的結尾,創造了一種幾乎奇幻的氛圍。
       [奪魂索]的起初的攝影師顯然沒有這般敏感地意識到黑白與彩色的差別,影片在正式拍攝18天時拍完全部劇情,膠片洗出來,希區柯克發現從第四本日落西山的時候開始,窗外透出一種濃重的橙黃色,嚴重影響整體效果,希區柯克覺得攝影師沒有良好的藝術趣味——「這就像一張庸俗的明信片。」為此,一眾演員不得不按照希區柯克的要求,又花了九天時間重新拍攝幾乎全部後半段的電影。
 

■謀殺作為藝術
 
       電影中,自以為是的布蘭登覺得自己殺人很了不起,並對畏畏縮縮的同伴菲利普誇耀:「我做事一向追求完美,一向希望能有藝術才華,而謀殺也能成為藝術。殺人的力量,堪比創造的力量。」從電影技藝的層面上來說,謀殺作為藝術,是希區柯克一生孜孜以求的目標。儘管[奪魂索]沒有展現謀殺的具體過程,但它精心營造了謀殺在被發現和被隱藏的界限上搖擺的緊張氛圍,並且這氛圍並不因為這部影片的長鏡頭的實驗性質而喪失細節的精妙。
       比如魯伯特發覺兩個曾經的學生表現出異樣的情緒,他開始追問。其中一段,菲利普在彈鋼琴,魯伯特靠在鋼琴邊與之言語間對峙,並擺弄起一個節拍器,他起初將節拍器打開,並調節到一個均勻的速度,菲利普的琴聲也是緩慢而悠揚的;當問話進行,節拍器被調節到一個較快的速度上,但琴聲依舊很克制,魯伯特問到有關死去的大衛沒有於宴會出現的問題,菲利普的琴聲一下隨著節拍器快起來,甚至超過節拍器的速度,當菲利普發現魯伯特的懷疑與大衛沒有關係,他哈哈笑著放下心來,彈琴的速度又安穩下來;當魯伯特再次切入主題,琴聲又快起來,問到重點的時候,驚駭不已的菲利普猛地停下了彈奏。這段中,保持較快速度的節拍器「踢嗒」聲與快慢失衡的琴聲提供了一種步步緊逼的緊張節奏,同時正是對話的兩人內心極好的表達。
       另一處,是影片最後魯伯特向兩個謀殺者講述自己推測的謀殺大衛的過程,希區柯克無法在不間斷的長鏡頭中使用閃回來展現謀殺,他乾脆大膽地用了空鏡頭。鏡頭隨著魯伯特的敘述從門廳遊走到客廳,魯伯特說在兩人曾請大衛喝一杯酒,鏡頭就指向擺了酒瓶的桌子,布魯諾說布蘭登從後面擊昏坐在沙發上的大衛,鏡頭就移動到沙發後面拍攝從上往下空空的沙發……這填滿了推測旁白的空鏡頭,一派陰森,讓人感覺有鬼魂於其中游走一般,這其中的情緒聳動,除了希區柯克再沒人發明得出來。
      電影中另一層「謀殺作為藝術」,則是道德主題的探討,即布蘭登在學生時代從魯伯特那兒繼承而來的「謀殺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犯罪,但對有些人來說則是特權。」布蘭登將之發揮,並覺得自己就是優等的人,認為世間「無足輕重的劣等人」是應該被謀殺的,並企圖在殺死大衛的過程中體會謀殺作為藝術,自己作為優等人特權的快感。在宴會的討論中,大衛的父親對這種混帳理論提出質疑:「誰決定誰是劣等人,誰適合被謀殺?」並對布蘭登說:「你一定度過尼采。」布蘭登不掩飾:「是的。我讀過。」大衛的父親尖銳的反擊:「希特勒也讀過!」
       希區柯克很顯然對這種謀殺理論頗有幾分興趣,但最終他借魯伯特之口譴責了這種可怕的「超人」理論。魯伯特在發現自己的學生借用自己提出的邏輯真的實施了殺人的行徑,他憤怒起來:「世間百態對我而言,晦暗而難解,我試圖用邏輯以及超人的智慧理出頭緒……你卻如此套用我的言語,將之變成醜陋行徑的理由……你憑什麼說你是更優秀的?你認為你是神嗎?」
 

■上映之後
 
       影片上映後,受到一些質疑,關於謀殺的道德討論使得許多地方的電影院觀眾要求更換影片。另一方面,儘管影片沒有直接說明同性戀的話題,但兩個合謀殺人犯之間的曖昧神態與言語,還是令影片在美國的多座城市被禁映。
       至於影片本身的好壞,評論界反響平淡,並沒有多少人注意到那些10分鐘的長鏡頭。畢竟,希區柯克這次執意進行的電影技術實驗,沒辦法讓他完成用豐富鏡頭畫面和凌厲的剪輯製造出來的精彩效果。實驗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奪魂索]的代價就是整體效果的消弱。詹姆斯·斯圖爾特後來說:「我想他後來也意識到,放棄剪輯實際上等於放棄了製造節奏與衝突的工具。但是它值得一試——沒有人會有他這樣的勇氣,但是它的確效果不佳。」
      影片發行後不久,希區柯克買回了影片的放映權,直到30年後的1980年代才重新上映,而到此時,人們才漸漸發現這部影片中實驗性的偉大之處。
 
 
■附:[奪魂索]剪輯點簡表
 
序號 起點 形式 簡述
 1 11'29" 隱性剪輯 布蘭登拿書,攝影機推向他的後背並移開。
 2 19'22" 一般剪輯 珍妮特到來。直接由布蘭登等人的對話切到珍妮特。
 3 26'37" 隱性剪輯 肯尼斯拿酒給珍妮特,攝影機推向肯尼斯後背並移開。
 4 33'46" 一般剪輯 菲利普與布蘭登爭辯,直接切到下一個畫面。
 5 43'44" 隱性剪輯 布蘭登與魯伯特談話,攝影機推向布蘭登的後背並移開。
 6 51'20" 一般剪輯 眾人討論,畫面直接切到威爾森太太來通知有電話打來。
 7 59'06" 隱性剪輯 布蘭登打電話,攝影機推向布蘭登的後背並移開。
 8 69'12" 一般剪輯 布蘭登的手放在口袋,直接切到魯伯特。
 9 73'50" 隱性剪輯 魯伯特打開箱子,攝影機推向箱子蓋並移開。
 
[奪魂索]Rope(1948)
導演: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
主演: 詹姆斯·斯圖爾特詹姆士 Stewart 、約翰·道爾John Dall 、法利·格蘭傑Farley Granger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