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觀音山--Buddha Mountain

观音山/BuddhaMountain

6.7 / 674人    105分鐘

導演: 李玉
演員: 范冰冰 張艾嘉 陳柏霖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11-05-20 06:19:31

觀音山裡的范冰冰和張艾嘉


面對《觀音山》,看慣爆米花電影的觀眾終於坐不住了。對他們而言,這種電影完全不知道在講什麼東西,台詞欲言又止,受持攝影晃得頭暈噁心。出場後自然要罵罵咧咧,可罵起來毫無快感,火力不夠,全然不同於噴那些華語大導演和古裝大片。也是親眼看到部落格上的觀後言論,我終於明白主創為什麼要加入淺顯的汶川大地震了。如此簡單的對比參照,普通觀眾也無動於衷。畢竟國人就是如此擅長遺忘的一個群體,跟他們說殘缺與不足、生死和信仰,還不如擺放上一台電視機。

電影本不該有商業文藝之分,《觀音山》也卻難逃文藝片的標籤烙印。好在三月影市低迷,濫竽充數的破片不少,電影逆流而上,居然有了一個不錯開頭。當然了,無論是主動進場還是衝動選擇,許多觀眾肯定是衝著范冰冰和張艾嘉入場,這宣傳策略,《觀音山》是作對了。

月初,台灣影視大佬楊登魁重返電影圈,想起他對玉女紅星留下的如是評價:都是裝出來的。一說到這個,又會想到了《觀音山》裡的范冰冰和張艾嘉。范冰冰頭頂「蛇蠍女」的稱號多年,坊間更是流傳有各種八卦,她也不做回應。觀眾越是恨她,她就變得愈發強大,一直到《觀音山》,她終於有了頗具份量的作品。

如果不計作品質量,范冰冰在2010年居然上了五部作品,再算上2009年的四部,2011年與韓國大導演姜帝圭合作的《登陸之日》等作品,范冰冰的勤奮程度在國內女星中當屬第一、可與急於掏空自己、揮霍身體的甄子丹並提。東京電影節前,《觀音山》劇組去東京,因為金馬獎女主角中了張艾嘉,范冰冰提名落選,心灰意冷,結果沒去。不想電影節更願意發掘年青演員,評委會給予最佳女主角肯定,范冰冰當下是喜出望外,回國慶功時與李玉樂作一團。

一直到國內上映前的大規模宣傳,范冰冰依然是親力親為,毫不推辭。話說,這有著風塵氣的人果然就是不一樣。走秀在行,混劇組更行,做起事情也是豁出去。認準一條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張艾嘉那邊,由於她是編導演一體,拍攝過程中難免蹦出個人意見。比方說人物結局,她就難以接受,做了好多工作。至於不過問內地宣傳,那得另說。

與我所看到的粗剪版本相比,現在的《觀音山》換掉了開頭,原先是張艾嘉在劇團里失去位置,現在換成了范冰冰準備去上班工作,此舉改動了女主的歸屬。但看到有人說張艾嘉在《觀音山》演得太過或者是不好,我可不那麼認為。第一遍看時,覺得鎮得住電影的就他們兩位。陳柏霖是難當大任,而肥龍和金晶這樣的,我只能視他們為特型演員。

頂著玉女頭銜頭年,歲月流逝,張艾嘉漸又散發出成熟女性的無限魅力。看到她被幾個年輕人帶去酒吧亂舞的一幕,不禁又想起胡金銓說的一個段子。其實張艾嘉才不是什麼乖乖女,她十二歲就跟媽媽吵架,離家出走,後來也有去混酒吧當歌手的經歷。所以,面對《觀音山》的年輕人,她應該是壓力全無,演得灑脫。

看這部電影固然可以專注於攝影、配樂乃至於風土人情和地理地貌,然而對我來說,要讓《觀音山》做到「不厭」,那沒有演員這一環是絕對不行的。好在得益於范冰冰和張艾嘉的存在,一個有年輕的衝勁,一個有成熟的底蘊,電影做到了。【玩家惠 專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