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自由之地

2011-05-15 19:41:55

電影《蜘蛛女之吻》觀後感


電影《蜘蛛女之吻》似乎刪減了一些小說原著的內容,但是採用了小說原著的主旨以及基本的敘事結構,由此保證了電影的深刻性。電影的主角是兩個監獄中的犯人,一個是政治犯瓦倫丁,另一個則是個同性戀犯莫利納。電影的主要內容同過二人的對話構成。瓦倫丁具有典型的革命者氣質。視野宏觀,時刻以國家和革命的利益為自己言行的依歸,帶有強烈的崇高性。他意志堅定,不畏監獄的酷刑和生活的艱苦,甘願為革命的事業而犧牲自己。他又是充滿智謀的,始終保持警覺,能夠做出獨立的判斷。而作為同性戀,莫利納,帶有明顯的女性氣質。心思細膩,感情豐富,膽小,嚮往愛情,注重家庭的和個人的價值。瓦倫丁象徵著革命意識形態,而莫利納象徵著小人物和女性的思維。他們的對話,則像徵著兩種意識之間的對話。這是很有意思的,引人思考。瓦倫丁的話語中充滿了宏觀成份,他討論的更多的是國家的未來、專制政府的邪惡、革命事業的鬥爭。莫利納則專注於講述他的愛情,他心儀的對象以及他對母親的愛。他們站在兩個層次上對話。彼此間產生了某種交流障礙。對於莫利納來說,他似乎對革命並不感興趣,他覺得自身與革命相距甚遠。對於瓦倫丁而言,莫利納像是個膽小鬼,他對莫利納說的那一套充滿了不屑。可是,為什麼不屑呢?因為革命意識形態不允許革命者過多地考慮兒女私情。如果他們過多地考慮兒女私情,那麼他們就會被這些事情綁住手腳,就無法全心全意地為革命事業獻身。所以,革命意識形態總是有意或無意地抬高革命的價值,而貶低個人利益的地位。瓦倫丁就是這樣的典型。但是,他畢竟也是一個人。擁有屬於常人的愛。只不過他用堅強的意志抑制自己的私心罷了。但是,在與多愁善感的莫利納多次談話後,瓦倫丁的心理髮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他開始袒露自己對女友的愛,開始釋放他個人的情感。在這裡,莫利納所代表的個人意識,對鋼鐵般的革命意識起到了軟化作用。通過,莫利納,電影探究到了革命者內心柔軟的一面。揭示出,革命者不同以往的形象。跳脫以往英雄片對英雄單調的描述,豐富了英雄的形象。
對於莫利納而言,他明顯地缺乏政治立場。他像是個女人。崇拜力量,崇拜英雄般的男人。這可以從他所敘述的故事中知道,他描述了一個法國女人對德國納粹分子的愛。故事中的女人崇拜納粹分子的英武,卻對納粹的理論毫無評價。顯然,政治立場之類的東西在莫利納的心目中是無關緊要的。佔據他的世界的是浪漫的愛情。這也是他受到瓦倫丁指責最多的地方。可是,也就是這樣一個人,電影最後卻也將他塑造英雄似的人物。莫利納在獄中就對瓦倫丁暗生情愫。出獄後,莫利納認為自己應該幫助瓦倫丁。他不畏個人安危,與瓦倫丁的同志聯絡。不料被政府特工跟蹤,讓瓦倫丁的同志產生誤解,將他槍殺。從某種程度上說,莫利納是一個另類英雄。他不顧個人安危,參與革命行動不是因為追隨某種政治意識形態,而是因為他對瓦倫丁的愛。個人的、自私的愛竟能爆發出如此巨大的力量,電影顯然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詮釋了小人物。很不落俗套。另一方面,當我們考慮到莫利納的同性戀身份時,電影無疑表達了對同性戀的尊重,這是一種對同性戀歧視的間接反對。
綜上所述,在我看來,《蜘蛛女之吻》因人思索的角度是獨到而深刻的,他像我們揭示了現實中兩種人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揭示出了新的可能:革命者是可以有個人情感的,而同性戀者也可以成為英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