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幻世浮生--Mildred Pierce [TV]

幻世浮生/欲海情魔/米尔德丽德·皮尔斯

7.6 / 20,786人    336分鐘 (total run time)

導演: 陶德海恩斯
演員: 凱特溫絲蕾 瑪麗溫寧漢 蓋皮爾斯 Marin Ireland 布萊恩歐拜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11-05-12 18:57:45

人物與劇情分析


      故事開頭,伴隨著節奏輕鬆暢快的背景音樂,Mildred正在做派,手腳很麻利。Bert在花園除草。
    Bert一副輕鬆悠閒的狀態,與Mildred幹活時的麻利、到位形成對比。
    之後進入屋裡。在這以前,Mildred一邊做派一邊緊盯著Bert的活動,看似想明確掌握他的動向,這一點在他進入屋裡後體現得更明顯——Mildred在他進門後很有意識地注意聲響,並且迅速轉頭確認。從神態看來,她像是準備有所意圖。迅速的程度讓我覺得不是好兆頭。
    Bert與Mildred對話,整個過程,Mildred說話不是那麼直截了當,句句意有所指。不是輕鬆愉快的對話。這場對話表面上看,是兩夫妻出現了情感問題,Mildred句句針鋒相對,她似乎刻意要激怒Bert,捅破窗戶紙。而Bert顯然不是一個容易被激怒的人,他脾氣還很好。但是如果我們從偏向女性的視角去看——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整個過程中Mildred在說話時很少看著Bert,但是語氣卻很鎮定,冷靜,理直氣壯。所以我們很可能都產生心理定勢:覺得Mildred是一位家庭主婦,她勤快地幹著活。她應該是一位勤勞、聰明的典型的家庭主婦形象。而Bert身為男士,卻悠然自得,不慌不忙,鏡頭對著他的時候甚至讓我覺得乏味,根本不會好奇他和他的動作。他反而好像習慣了這樣的慢節奏生活。Mildred的動作快,而且小動作很多,這使我們更容易傾向關注Mildred的動向,想知道她究竟會有什麼行動。而整部片下來我們可以知道整部戲的視角全是Mildred的視角,所以這裡肯定也是。而且我們還應該反過來說,因為故事一開始,我們就站在了Mildred的視角看待事物,所以整部戲都採取了Mildred視角以產生一個完整連貫的生活視覺。(拍攝的技巧體現:從畫面上看我們也可以推測出Mildred的視角是第一視角。鏡頭的指向通常從Mildred的方向發出,Mildred的出現都是頭像特寫,對焦她的側臉、她手頭的活等。而出現Bert的時候是從Mildred的方向看過去的,他幾乎沒有頭像特寫。)當我們這麼做時,一旦出現不愉快的情節,我們傾向於覺得是男士理虧。而且我們可能還會帶著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整個對話過程中,他會那麼妥協,一再容忍?難道是他做了什麼事情,心中有愧,所以一再容忍,並且嘗試打開話匣子和轉移話題?如果我們不結合之後的情節發展,在故事一開始我們可能不會想那麼多,就是簡單地認為這是一次家庭紛爭而已。但是如果是看完整部電影,重溫電影情節,我們或多或少可以發現一些端倪。
    實際上,這是Mildred的計謀:她刻意想激走Bert。這樣的推理在M成功激怒B,並且一步步地引B說出要離家出走的話。結合B怒走後,M與女友Melissa的對話,可以看出,M知道B對Maggie不來電,「又醜又肥」,而M卻是性感辣媽。但是Maggie顯然不如M強勢,「她可以忍受B的遊手好閒」而M不行。所以有了這次刻意污衊B出軌並成功讓B受激怒而憤然離去。
    顯然,M在爭吵過程中,看似是指責丈夫有曖昧對象,實際上她的話語中不時透露出對丈夫整天遊手好閒的不滿——暗示他沒事找事幹,浪費她需要付錢的澆花用水。該幹的事情又沒幹。所以B問:「你看有我能做可我卻沒做的事情嗎?」、「痛快點,Mildred,你想什麼啊?」對話起於B整理花園之後,說「準備出去走走」。Mildred迅速回頭是在確認B的動向,她是在確認,也就是說,B的每日活動都差不多,就好像我們看到的一樣,每天可能都是在重複同樣的幾樣瑣碎事務。而她所有的小動作都在暗示她這個意圖是醞釀了一段時間的,彷彿綵排過,而今天是正式上演,她眼睛很少離開B,她在保證事情可以如她所想進行。等到丈夫終於聽出端倪後,她話鋒一轉:她在等著你呢,趕快去吧!對於作為觀眾的我,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故事開始到現在所有的不對勁、火藥味是源於此。在第一次觀看的時候,我整個注意力都轉移到了「丈夫有外遇」這件事上。
    隨著故事發展,我們才會知道,顯然,這是一次情節上的小把戲,故意讓我們產生錯誤的思維定向。當故事發展到Veda與Mildred母女關係出現裂痕時,從Veda的嘴巴里,我們知道了Mildred是一個願意通過婚嫁來改變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特別是社會地位,她瞧不起工薪階層,而她的女兒Veda也是)而不是一個願意通過辛勤勞動來賺取生活費用的人。即使是在經濟大蕭條時代,她經濟窘迫,卻仍然拉不下面去做貴婦家的女僕,而且還深感受侮辱。她又在許多店面或者機關前徘徊不定,不願意從事那些職位。她面對不了Veda的鄙視,更面對不了自己對自己的鄙視。反推回去,在M與B吵架之前,鏡頭掃過家裡的照片,都是些很光鮮亮麗的照片,而Veda動不動就拿「鄉下人」說事,表情非常地不屑,一切暗示他們過去有過輝煌日子。他們家過去的輝煌是因為B,他有錢有社會地位。而如今沒有了,問題就出來了。在電影的宣傳海報有句話:Having it all will cost her everything.因為無法放手,所以失去一切。M勤快幹練、有頭腦、野心很大、意圖掌控一切。她自己也很可能認為,以她的聰明才智她不需要依賴男人來生活。而經濟大蕭條時期,男人們的不濟、軟弱、妥協、故作清高、缺乏責任感更使她不得不自己舉起手來撐起她和兩個女兒的生活。而她也不甘屈於人下,隨時隨地尋求轉機改變困境。跟隨故事發展,我們都知道她事情幹得很漂亮。事業上的一切的確是盡在她掌握之中。但是愛情、親情,顯然不在。愛情是她的情慾發洩出口與利益獲得手段。
    不論她自己是否知道這個事實,但是Veda、Monty(情夫)都這麼認為的。但是,是不是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些事實得出Mildred Is a Bitch呢?顯然不是,整部片都採用了Mildred的視角。所以我們看到了她在小女兒病死時的哀痛、無助;她發現男人都靠不住時自己奮而擔當責任時的辛酸、無奈、不屈不撓;看到她在Veda幾度出現狀況的擔憂;為了使Veda如願而不計費用地找最出名的老師時透出的母愛光環。她是一個非常典型而又真實的人物形象——活在大蕭條時代,是一位艱難的母親,有一個破碎的家庭,從始至終在麻煩不斷的人際關係漩渦中打轉掙扎。在這麼多的殘酷事實面前,我們怎麼能夠擺高姿態,從而厭惡這個堅強能幹的女性呢?
    她也許聰明到足夠贏得事業上的競爭,但是在愛情、親情面前,她輸得很徹底。而且讓她輸的,還是她自始至終深深眷顧的女兒。
有些環節出錯了。但是,究竟什麼錯了呢?Bert?Mildred?Veda?Monty?看完整部片,我想很多人根本沒有試圖理出一個關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場悲劇」的問題。可能根本就沒有想過這些問題。但是結局是正常的嗎?自己的第二任丈夫和自己的女兒通姦,女兒不僅搶走了自己的男人,還策劃詭計擊垮自己的事業。試問哪一位女性願意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但是大家也都很難在這麼多災難降臨在這位艱難的母親身上後,說她錯了。她是最終的受害者。她一直在抗爭,卻還是輸了。這難道不是悲劇嗎?而劇終也是悲劇的最大化——發現自己的愛情、親情、事業被自己的親生女兒無情地摧毀。也很可能,大家都不想面對這個問題,內心只是希望這樣的事情只是電視劇、電影,而不會在真實的世界發生。就好像,面對文革浩劫,到底是誰的責任這個問題,我們都沉默了。我們都逃避了。但是逃避,不代表問題消失了。
    Bert,我在片頭形成一個觀念:這男人不負責任,出軌。把Mildred這麼嫻熟的主婦逼上自己養活全家的艱辛道路上。可是,Bert在一切災難重重砸在Mildred身上時,在她身邊陪伴著她:To hell with her(Veda)。即使Mildred「逼走」Bert(他在一開始可能並沒有意圖要和Maggie發生苟且事,頂多是牌友。但是Mildred想趕走他又不忍他無處落腳,反倒是看出Maggie在乎他,不介意他的無能,想把這個包袱踢給她,這樣自己也不用感覺到很內疚。至少,他還有女人照顧他,不會無處可去。)在後續發展中,他沒再跟Mildred發生撕破臉皮的爭吵,一切很平靜,平靜到我懷疑為什麼片頭Mildred會那麼激動,吃那麼大的醋。Mildred的愛只體現在對Veda和死去的小女兒身上,只有對著兩個女兒時,我才讀出了母愛。而後對Bert,她說話語氣不鎮定、眼神閃爍,典型的不安狀態。她到底為什麼在趕走Bert之後不是感到理直氣壯,而是不安呢?她自知對不起Bert,逼到Bert無處可去,只能投靠Maggie了。兩個女兒很喜歡爸爸,相處過程很愉快。在Mildred偷取Bert口袋的車鑰匙那一幕之前,兩個女兒在爸爸出走後第一次和父親團聚,過程愉快溫馨。Veda還略施計謀,想改善雙親關係。小時候的Veda自恃有才、驕傲、聰明、懂事、善解人意。她看不起「鄉下人」的階級觀念與Mildred的貪慕虛榮不無關係。但是她懂得體貼母親,雖然瞧不起母親做服務生,但是她懂得母親的艱難,哭著道歉並且緊緊地抱著母親;知道爸爸離家出走,她懂得寬慰母親:「我不得不說Maggie是一個中等貨色」;爸爸來家裡做客,她希望母親招待以威士忌酒(酒在那時候是稀罕物)。可是Mildred指責Veda多事說她蠢,她根本沒重視自己的女兒到底有多聰明這個問題,什麼秘密能瞞得住她?她有偷窺的慾望,喜歡翻看母親的私人物品。每一次,Mildred試圖隱瞞不快、不安時,她都一語道破。每一次!
    對於聰明而怪異如Veda的人,除非比她更聰明更怪異,否則隱瞞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如果是善意的謊言,類似隱瞞自己的艱難、困境,不希望她擔心,她會很懂事很體貼,讓你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但是如果是隱瞞醜事、羞愧,她會認為母親很醜陋,很下賤。她瞧不起母親,即使Mildred為了她不計花費、苦口婆心、循循善誘、不斷鼓勵,做足了所有母親都會為孩子做的一切事情,她仍然贏得不了Veda的尊重。就因為她不夠誠實!面對比自己更聰明的人,不要想著做的更聰明,或者如何藏得更好,誠實才是唯一良策。至少誠實可以贏得她的理解和信任。就好像當她知道母親在餐廳做服務生的時候,她一開始瞧不起,說盡風涼話,等到她看到母親無助脆弱的一面時,她知道了母親的難處,她懂得道歉,懂得給母親支持,緊緊地抱著母親說:我愛你,媽媽!
    聰明,才會難以馴服。就好像孫悟空,本事高,但是破壞力也強。做不成如來佛,鬥法贏孫悟空,把它壓在五指山下。就該學學做觀音,或者悟空的道觀師父,或者唐僧。光念緊箍咒不行。強壓只會造成更大的反抗。以德服人。它才會心悅誠服為你取西經服務!
Monty除了個人魅力、社會地位、經濟狀況贏得了Veda的強烈關注外,就是因為Monty口臭,什麼都敢說。即使是對Mildred的性慾也直言不諱。他夠真實,所以Veda和他的關係才如此親密。Veda喜歡真實的人,母親總是有「秘密」,她偏偏要打破沙鍋問到底。Veda在我眼裡,一點都不怪異。她很簡單,你對她真實,她便對你真實;你對她耍花招,她就對你耍花招,還耍得比你好;你騙她,她騙你,還把你騙得一敗塗地為止。她後來很壞很賤,但是小時候的她不是這樣的。至少我通過導演的拍攝看到的Veda不只有後來的壞。有其母,必有其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Monty驕傲,奇怪的是,在大蕭條時代,大家仍然有架子,強調自己的貴族氣質、風度。即使窮得沒地方住,沒東西吃。一無所有,但是還是高貴地活著!看過巴爾扎克的《高老頭》、《幻滅》,莫泊桑《漂亮朋友》等等,了解過西方世界19、20世紀文學名家的作品,了解典型的貴族青年貧窮的生活、高傲的自尊的話,就很容易理解Monty存在的合理性了。太典型了。十足的浪漫主義者。行為放蕩不羈、機智、風趣、幽默,貴氣派頭到了有點做作的地步,沒什麼道德觀念,但是他鄙視錢。Mildred把50美元扔在他身上,試圖侮辱他,他直接把錢燒了。但是他深深迷戀著Mildred的雙腿,他迷戀的是這個女子的性感身材,而不是她的才幹。絕大多數時候,我是很鄙視這個男人的。但是當我放下鄙視時,我看到一個更加立體、更豐滿的人物形象。讓人又愛又恨。而且冷靜地分析整個故事的發展脈絡時,也可以發現,一個貧窮貴公子能起到什麼作用呢?他不過是Mildred試圖聯繫成名後的Veda的棋子。連西裝都得由Mildred付款的一個男人。
    終歸是因為Mildred不了解自己的女兒,不明白坦誠相待的重要性。所以才有了Monty的「趁虛而入」。可是我也無法怪罪Mildred,她做的一切無非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更幸福的家。讓女兒過上「可能不富裕,但是還算不錯」的生活。在趕走Bert後她也感到內疚,雖然還是強行奪走了Bert的車鑰匙,但是Bert的好脾氣讓我覺得這個男人真的除了無能以外,完全無可挑剔,絕對是一位好好先生。除了無能。如果這個女人,Mildred真的是卑鄙下賤,見高拜見低踩,那麼Bert、Monty還有Bert的商業合作夥伴不會和這個女人一直有聯繫,而且關係還算和諧。她也就不會有他們無法割捨的「魅力」存在(對白原話)。所有的男人、Veda在鄙視Mildred通過油膩、低廉的餐廳營利時人浮於事,只有Mildred在踏實做事,奮鬥。正因為她有過人的品質,她在事業上的努力才能夠得到回報。而Monty、Veda在嘲弄Mildred的時候,身上穿的、嘴裡吃的、用的一切都是Mildred付款的。
    可笑之人,必有可悲之處。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在豆瓣上有影評說,這個故事情節本身綿軟無力。我想說的是,如果認真去理解分析這部迷你劇。才會發現故事本身足夠地複雜,即使不用刻意地用情節渲染,已經足夠發人深思,令人回味無窮了。
    質而實綺,癯而實腴。此之謂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