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 2

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版/傲慢与偏见(迷你剧)

8.9 / 63,970人    327分鐘 (6 parts)

導演: 賽門蘭頓
編劇: 珍奧斯汀 安德魯戴維斯
演員: 柯林佛斯 珍妮佛艾爾 David Bamber Crispin Bonham-Carte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百無禁忌

2011-05-10 18:41:46

達西,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伊莉莎白嗎


      凡是有財產的單身漢,必定需要娶位太太,這已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簡•奧斯汀

    首先需要普及一下18世紀末的背景,這也是介紹簡•奧斯汀的任何一部作品時都必然會提到的,就是那時的中產階級家庭中的少女們,不管如何高貴美麗、見識不凡、聰明伶俐,若是不能從父母親戚那裡繼承一筆巨額遺產自保,就不得不選擇婚姻自衛,以避免自己在父母死後落得孑然一身,窮困潦倒。顯而易見的,她們並不像我們需要面對學業、工作、社會等等方面的繁雜瑣事,生活必然遠遠不如我們這般充實緊湊,至少我看到書中描寫的生活,就是沒完沒了的宴會、舞會、交際,連男士也不過是打獵、釣魚,然後又是宴會、舞會、交際,簡直讓人懷疑他們是否有正式工作,因為提到他們的財產來源時,也必然是從XX處繼承了一筆價值多少多少英磅的遺產,每月的利息多少多少;或是祖上傳下了一座多大多好的莊園,風景如何優美,裝潢如何華麗。放在現在,人們絕不會劈頭就問:「你爸媽能給你留下多少錢?你家房子多少坪的?」而是關切地問道:「在哪兒工作?做什麼工作?讀哪所大學?學習怎麼樣?」然後下來再偷偷打聽。
    我閱讀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08年出版的《傲慢與偏見》,說實話,這版給我的感覺是文采平平,沒有期望中的那般出彩,很多本應非常出彩的段落都一帶而過,連人物也沒有印象中的可愛,這個問題,在後面與95版電影《傲慢與偏見》的比較中會再度說明。
    讀《傲慢與偏見》的時候,最大的感覺就是裡面沒幾個「完人」,不是猥瑣愚蠢就是高傲尖酸,要嘛就是固執狂妄、虛偽放蕩、淺薄無知、懶散自私,總之,任何一個人物拉出來,都被毫不留情的批駁一番,連男女主角都未能避免,達西最初傲慢到有些可笑,而伊莉莎白過於分明的愛憎喜好,對事物先入為主的判斷也難免隨意,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不管是貴婦還是紳士,都難逃簡•奧斯汀不遺餘力的挖苦諷刺,顯得絕非高貴而是滑稽。不過這大概是那時寫作的風氣,只要數一數同時代的作家: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幾乎是把所有人都放在了哈哈鏡面前;雨果的《巴黎聖母院》——看來傳教士實在是不怎麼受作家待見;梅里美的《卡門》——歌劇傳唱不朽,翻譯成中文的那一句「你要是愛上了我,你就自己找晦氣;我要是愛上了你,你就死在我手裡」實在是駭人聽聞,不過裡面真是沒一個好東西。比較之下,大概就是伊莉莎白的舅舅舅母嘉丁納夫婦、達西表兄弟費茨威廉上校、伊莉莎白的姐姐瑾尚可逃過一劫,不過頭兩個大概是因為實在是沒必要連跑龍套的都一起罵,最後一個則像是一尊古希臘雕塑。相較我國更早時期的鴻篇巨著《紅樓夢》,那人物性格一個個複雜的如同八面玲瓏鏡,《傲慢與偏見》裡的人物簡單的如同漫畫一樣了。
    裡面的主要幾對夫婦差不多就構成了所有主要人員:伊莉莎白的父母班納特夫婦、威卡夫婦、賓利夫婦、科林斯夫婦,當然,還有達西夫婦。
    首先說班納特夫婦,班納特夫人堅持不懈的給自己女兒找婆家簡直成了拉動影片發展的動力,而在夫人如此辛苦賣力的同時,班納特先生卻是一副悠然自得事不關己的模樣,並且在夫人狂熱的時候不失時機的潑兩杯冷水。班納特夫人儼然成為了黃臉婆的最差代言人,淺薄無知惹人討厭的最佳女性形象代表,她對自己未來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一旦丈夫去世就被趕出房子的景像也著實可怕,不過她兜售女兒的方式極其不高明,簡直就像是路邊賣雜貨的小販,還整一高音喇叭喊著:「全場10元!清倉大處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面對這樣的丈母娘,還有賓利、達西和威卡三位翩翩紳士義無反顧的赴湯蹈火,也就是小說才能這樣了。有這樣的老婆作陪襯,班納特先生自然顯得要聰明理智的多,他性喜幽默,博覽群書,最大的愛好就是在書房裡一個人靜靜的待著,好避開聒噪的夫人和女兒,二女兒伊莉莎白是他唯一可以交流的對象。然而我們就不明白了,既然他這樣睿智理性,怎麼當初會選擇了這樣的夫人呢,我們能想到這一點,簡•奧斯汀自然也想到了,於是在書中有一段介紹評論,說是班納特先生年輕的時候貪戀青春美貌,一時糊塗娶了班納特夫人,婚後班納特夫人全速向死魚眼珠邁進,而班納特先生經過歲月洗禮和幾十年如一日關在小書房的自學成才,終於成功的與老婆拉開了思想上的差距。而且班納特先生也不是全無缺點,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不作為,明明深知老婆女兒今後的境遇,但除了攢點小錢拿不出什麼好辦法來;明知老婆行為乖張,小女兒生性放肆,也不加以約束管教,導致釀成大禍,還得女婿來擺平;對大女兒二女兒的婚事,一律不聞不問,直到男方來提親了才順便點一點頭。總之,班納特先生道理一大堆,可是影響範圍也就限於那間小書房了,連老婆都不在控制範圍內,可算是絕對的理論派;而班納特夫人,雖然思想境界不高,但是行動力超一流,目的性極強,為了達到最終目的——把所有女兒嫁出去,可謂是不擇手段。而且雖然時時喊著神經衰弱,但抗打擊能力超強,真正如馮鞏說的:「雖然嘴上喊著:『我可怎麼活啊』,其實壓根沒往心裡去!」這對夫婦湊在一起的效果是很歡喜的,簡•奧斯汀有一句話說:班納特先生晚年最大的消遣,就是拿自己的老婆開心,而這對夫婦最終的結局也是相當不錯的:女兒都嫁出去了,班納特夫人的心願了了,班納特先生也得以安靜。
    再來說第二對夫婦:威卡夫婦。威卡作為本書里唯一一個被簡•奧斯汀承認的反面角色,塑造的相當的臉譜化,可以說,威卡就是達西的反面,達西的陰影,絕對的不達西的代表,原話是說:威卡把所有優點都放在表面,而達西把所有優點都藏在裡面。而利迪婭,則是班納特夫人的青春版,甚至比班納特夫人還要青出於藍。兩個人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典型;兩人的結合,則是潘金蓮遇上了西門慶;兩人的婚姻,簡直就是反面教材,如果說班納特夫婦晚年還有點消遣娛樂可供享受,這一對,則是讓人感覺毫無希望。
    說了威卡夫婦,不得不說說科林斯夫婦,這一對夫婦則是絕對的利益交換,男方急不可耐的需要一個老婆成家,而女方迫不及待的想找一個飯碗,兩人一拍即合,放在現在,是很好的商業合作對象。如果說班納特夫人是淺薄無知惹人討厭的女性形象代表,那麼科林斯牧師則是淺薄無知惹人討厭的男性形象代言人了,尤其是對德包爾夫人病入膏肓的偶像崇拜,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而對伊莉莎白的求婚中,面對伊莉莎白的嚴詞拒絕,還要一廂情願的想成是淑女的欲拒還迎,這般良好的心態,實在是讓人自愧弗如。不過插句題外話,現實中還真不缺這樣的人。而科林斯夫人,從伊莉莎白和她交情匪淺一點上,可見她至少不是個愚蠢的人,應該說她是個過於現實的人,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過起七十幾歲的生活,她或許想的是:反正遲早都是要走到這一步的,與其經受中間那麼多反覆折磨,不如一步到位。其實科林斯夫人的出場雖然不多,說話不能說一定正確,但都是有道理的,她坦白告訴伊莉莎白自己不是個羅曼蒂克的人,要的就是溫飽富足;她明確指出伊莉莎白為了威卡而得罪達西是不明智的;她把自己的家佈置的井井有條,並且巧妙的支開科林斯牧師,她沒有伊莉莎白漂亮,但遠比伊莉莎白現實,其實想想,若是科林斯夫人沒有伊莉莎白漂亮,而又和伊莉莎白一樣的好幻想,追求精神上的契合,那麼估計她的下場還不如現在。科林斯夫婦雖然不能算討人喜歡,但由於兩個都是極其現實的人,而且很能向現實委曲求全,估計日子還是過得不錯的,至於兩人自己覺得是否幸福,那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再是賓利夫婦,這一對夫婦模範的令人淚流滿面,標準的郎才女貌,男的體貼女的溫順,而且兩個人的性格深層面都未能挖掘出來,而是停留在了對他們的第一好印象上。然而就像班納特先生說的:你們性格很相近,你們遇事都肯遷就,結果會弄得樣樣事都拿不定主張;你們都那麼好講話,結果會弄得個個傭人都欺負你;你們都那麼慷慨,到頭來一定會入不敷出。不過賓利夫婦還有最後一招:呼叫達西夫婦,瑾可以召喚她頗有主見的妹妹,而賓利先生估計不用召噢,達西就會憑著自己的判斷不容拒絕的給他安排好了。
    最後終於輪到達西夫婦了,其實看原著中的達西和伊莉莎白沒有我印象中的討人喜愛。達西最初那一套自以為是的心理活動實在是讓人很無語,彷彿他給任何女性一點青睞就天恩浩蕩了,當然,像他那樣一個英俊有才多金的富二代,確實也是有資本傲慢的。他對伊莉莎白的第一次表白堪稱失敗的典範,估計任何一個女子聽到「雖然我倆門第不配,雖然這門婚事將遭到我所有至親的反對,雖然這也違背了我做人的原則,但是我的理智已經無法戰勝的我的感情,請你嫁給我,好解除我的痛苦」這樣的表白,就算對方是達西,也很難沾沾自喜,否則不免讓人懷疑她是過於愚蠢還是動機不純,而達西竟然覺得這樣的表白毫無不當之處,認為自己不過是毫不隱瞞的說出事實而已,這樣的情商實在讓人無語,試想,如果伊莉莎白這樣回答他:「雖然我極其討厭你的傲慢,雖然我對你並無好感,雖然這違背了我處事的準則,但是乞丐是沒有資格選擇的,我的感情無法勝過我的理智,我只好答應嫁給你。」這也是毫無隱瞞的事實,不知達西能不能坦然接受。對伊莉莎白,書中總是不斷的強調她的頑皮和活潑,什麼都不放在心上,也未免使她顯得有些輕率,伊莉莎白天真單純,好惡分明,對事物充滿熱情。其實以伊莉莎白的性格,她更容易被那些開朗陽光,待人熱情的青年所吸引,書中她曾經對威卡和費茨威廉上校產生好感,兩人便都是這種類型。至於達西,雖然書中不斷的強調她對達西是多麼的不在乎,甚至因為威卡的誣陷一度極其討厭達西,但是我始終覺得,伊莉莎白雖說不至於對達西動心,但也不至於忽視他或者討厭他。女性真正對待自己討厭的人時,是連話都懶得說一句的,連見都不想見到的,具體情形可以參加伊莉莎白對待科林斯先生的態度;而對待自己毫不上心的人,才不會記得他在某年某月說過哪句話,或是在哪裡哪裡有過怎樣的表現,更不用提伊莉莎白曾經數度與達西近似辯論的鬥嘴,還有心揣度達西的心思,想了解達西真正的性格。儘管達西的傲慢令得伊莉莎白十分惱火或是不屑,但不可否認達西的與眾不同,在舉止言談上表現出的鶴立雞群,光是這些就足以吸引好奇心探索心十足的伊莉莎白了。書中有一個有趣的轉折點,就是在達西告白後,伊莉莎白看到了達西擁有的潘巴利莊園,大為震驚,感嘆道:「我差點成為了這裡的女主人!」而在後來,當姐姐問起伊莉莎白在何時對達西先生動心時,伊莉莎白曾俏皮的說:「或許是從看到他家的房子開始。」看,即使在18世紀,有套花園別墅都能起著如此關鍵的作用。當班納特夫人吹噓達西有萬磅家財時,伊莉莎白不以為然,因為那只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僅僅代表著錢財;然而潘巴利不一樣,它代表著一種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絕不會是枯燥乏味的,美麗的風景和別緻的家居,處處都體現著這裡的主人有著一顆熱愛生活、品味高雅的心,再加上管家奶奶的極力讚頌,足以讓伊莉莎白扭轉她對達西的印象了。書中並沒有描寫達西的轉變從何開始,或是有著怎樣的心理活動,我們只看到當伊莉莎白痛斥達西後,再度見到達西時,他已經徹底扭轉了自己往日傲慢的態度,轉而變得彬彬有禮,斯文可親,雖然不能像威卡或是費茨威廉上校一樣對伊莉莎白大獻慇勤,然而已經在他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作了最大的努力,和以往被動的站在牆角偷望伊莉莎白的行為相比,主動結交伊莉莎白的舅舅舅母,主動介紹伊莉莎白與自己的妹妹認識,主動拜訪伊莉莎白,主動邀請伊莉莎白作客,等等等等,總之,歸根結底在於「主動」二字,較之前是默默暗戀伊莉莎白許久以後突然信心滿滿的登門告白,這次總算是放下了傲慢的架子,用普通人的方式思考了一次。當然,伊莉莎白很理解達西作出的努力,同樣的行為,若是賓利如此做可能需要3分努力,威卡也許只要1分心思,而達西來做就是下了12分的決心,付出了10分的努力了,所以,結果是很理想的,其實想想也知道,憑藉達西的學識、外表、身份、背景,只要他肯下定決心行動起來,估計沒有女性會不為所動的。
    婚後的伊莉莎白和達西是否會幸福,這是個很難猜想的問題,儘管簡•奧斯汀已經給我們大致描述了她理想中的婚後生活,但能否真如此實現,尚是未知數。達西仍然要忍受丈母娘的無知愚頑,忍受小姨子的古怪輕狂,忍受科林斯牧師的諂媚逢迎,他和自己最厭惡的威卡竟然結為姻親,自然少不了一生都要為威卡收拾爛攤子;同樣的,伊莉莎白也要忍受達西親戚的各種非議,要忍受德包爾夫人的百般指責挑剔,要顧全自己家庭的同時偷偷補貼胡鬧的妹妹,總之,如果這個婚姻真是幸福的話,那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換來的。
    這裡順便一提達西先生的愛慕者賓利小姐,這位小姐其實挺悲劇的,雖然書上說她傲慢、自私、冷漠,不過這大概是出身高貴者,家境顯赫者的通病,這些缺點在達西身上也有。另一方面,賓利小姐也算是青春貌美、儀態萬方,至於學識什麼的,雖然不曾著力誇獎,既然達西能夠容忍與她曖昧甚久,估計也差不到哪裡去,她一直以自己是達西為數不多的紅顏知己為榮,雖然自視甚高,對達西先生的壞脾氣也頗能忍耐包容,只可惜先有伊莉莎白橫刀奪愛,又有德包爾小姐指腹為婚,這位小姐本來覺得前方一片坦途,忽然就變得坎坷艱難,各種羨慕嫉妒恨的情緒之下,做出了最愚蠢的事情,就是在達西面前不斷的詆毀伊莉莎白,方式還極其不高明,類似三姑六婆街頭巷尾的飛短流長,所以,你看,不管多麼出身高貴,教育良好的女子,一旦被嫉妒衝昏了頭腦,做出的事情和普通的粗夯潑婦也沒什麼不同,反而使得自己的印象分大減。最後,賓利小姐還不得不繼續和達西夫婦來往,裝作什麼事也不曾發生一樣,昔日心高氣傲的大小姐要作出如此姿態,也算是相當難為她了。
    好了,以上就是對書中各個人物的主要印象,但令我真正喜歡上《傲慢與偏見》的,卻不是原著,而是95年由科林•費爾斯和詹妮弗•艾莉主演的電影版。《傲慢與偏見》翻拍過多個電影版本,這一版絕不是最忠於原著的,也絕不是選角最接近原著的,甚至這一版演員也不是最美的,這一版服裝看上去有點土氣臃腫,這一版也沒有05版那令人讚嘆的經典長鏡頭,這一版的許多演員與原著形象相差甚遠,遠不及80版的選角嚴密,這一版各方面都頗多讓人指摘之處,然而,正如《傲慢與偏見》中對達西欲揚先抑的手法,我之所以要舉出這一版這麼多缺點,反倒是為了要大大的褒揚它,因為科林•費爾斯和詹妮弗•艾莉在影片中的大放光彩,使得無論是伊莉莎白還是達西,都瞬間變得鮮活動人,除了18世紀特有的古典韻味以外,還比原著中的人物多了一份額外的人情味兒,比紙上的伊莉莎白和達西格外的討人喜歡。所以,儘管這一版相當的不完美,但不能阻止我對它的推崇和喜愛,正如無論達西如何挑剔伊莉莎白,也不能阻止自己的愛慕增長一般。
    先說說伊莉莎白,原著中的伊莉莎白只是個活潑熱情、靈活可愛的小姑娘而已,但詹妮弗•艾莉卻以她本身的氣質賦予了伊莉莎白獨特的魅力。相信初看伊莉莎白的人都會覺得她五官平平,無甚出彩之處,真應了達西初見那句:「她長得還不算難看,但還不足以引誘我。」但當伊莉莎白一笑起來,眉眼頓時變得神采奕奕,令人不由自主的產生親近之感。以前看金庸描寫美女,有一句話叫作「眼神甚美」,那時還不太明白,然而看了此版伊莉莎白,便頓時明白了一個眼神能有多大的魔力,也應了達西那句:「一雙美目能帶給人莫大的愉悅。」而在伊莉莎白對威卡、對費茨威廉上校、對達西的態度上,詹妮弗•艾莉也做的相當巧妙而有分寸,並不顯得伊莉莎白處處留情,很顯然的,對威卡和費茨威廉上校的感情都止步子欣賞。在相信威卡對達西的詆毀時,原著中的伊莉莎白表現的義憤填膺,對達西充滿厭惡,若演員稍有不慎,可能就成了一個輕信流言的憤青,反而引得觀眾反感。而這版的伊莉莎白,即使相信了威卡的謊言,也沒有立刻就對達西表現的橫眉冷對怒目相向。重點看尼日斐莊園的舞會和在德包爾夫人家的作客兩場戲,兩人的神情十分微妙,達西是越來越情不自禁的試探靠近,而伊莉莎白則是相當有心機的退卻觀察,她對達西說出的每句話都帶一點輕微的諷刺和挑戰,逼得達西不得不自衛,然而在還擊的同時也就把自己的真實想法暴露給了伊莉莎白,然而面對達西的反擊,伊莉莎白常常以微微一笑結束這場鬥嘴,自始自終都將主動權握在自己手裡。其實我看原著的時候,只覺得伊莉莎白的話可稱是有點機靈,但遠談不上怎樣的聰明不凡,但看電影的時候,伊莉莎白每問一句,那笑意中就彷彿帶著別樣的深意,讓人不由得想到她還有很多深刻的想法隱藏在那雙美目之後。應該說,詹妮弗•艾莉成就了伊莉莎白,而伊莉莎白也成就了詹妮弗•艾莉,我翻閱了她演過的其他電影,始終覺得在《傲慢與偏見》的形像是她一生的巔峰與頂點。
    再來說說我們可愛的達西先生,「達西先生」幾乎已經成了科林•費爾斯的暱稱,他在後來主演的另一部電影《BJ單身日記》中簡直就是現代版的達西,光憑這幾點就可知他的「達西」形象如何的深人人心。出身於學者家庭,具有處女座的細緻敏感,天生的紳士氣質,科林•費爾斯本身就極其近似於原著的達西,然而原著中的達西之所以有種種猶疑徬徨,多半是因為傲慢的心理作祟,難以紆尊降貴的去追求一份屬於自己的感情,而科林•費爾斯的達西卻多出一份內斂羞澀,他言語不多,大多時候審慎沉默,然而同伊莉莎白一樣,他也是用眼神來表達自己,只是不同於伊莉莎白明眸善睞的多情,達西的眼神更單純執著。比起電影中喋喋不休的台詞,我更願意看到達西沉默地守在一邊,暗中注視著伊莉莎白的樣子,他的眼神總是比他的言語能更好的表達自己,使人不由自主的產生憐愛之情。如果從忠於原著的角度來說的話,其實這版的達西並沒有體現出多少的傲慢,他種種的內心掙扎不像是理智與情感的鬥爭,倒更像是不善於表達而顯出的不知所措。相比伊莉莎白時時含笑的眼神,達西的眼神中雖然少帶笑意,但是更明顯的體現出了他對伊莉莎白不同尋常的關注與傾心,而當他少有的出現慌亂茫然,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時候,雖然表面上仍然一如既往的風平浪靜,但是眼神的閃爍卻使他內心的動搖一覽無餘,更加使人喜愛。若達西先生當真完美無缺,怕是很難讓人歡喜起來的,正是這種種的侷促迷茫,反而真實的可愛。在達西向伊莉莎白第一次表白時,原著中是說他帶著一種萬無一失的表情,口中卻說著自己如何慌張著急,而在電影中,只看到達西像小孩子背書一樣滔滔不絕的說出台詞一樣的告白,眼神卻遠不如話語那樣流暢堅定,倒像是唯恐自己忘掉了下一句,而當遭到伊莉莎白的拒絕時,原著中的達西先生內心煩惱而故作鎮靜,電影中的達西卻像是花了極大的功夫做好功課卻沒能得到表揚的孩子,顯得既驚詫莫名又委屈不解,可以說,電影版的達西更能激起女性的同情憐憫之心,而不知不覺中就原諒他表白的傲慢與無禮。
    男女主角的成功可以說讓這部電影成功了一半,另外,電影中還有一些對原著的改動,頗有錦上添花的妙用。電影中增加了伊莉莎白在花園與狗狗玩耍,被達西悄悄看在眼中的情節,這個情節很有意思,可以說是達西第一次對伊莉莎白流露出明顯的愛意,而伊莉莎白在四下無人的花園中,看到一條搖著尾巴的小狗,將所謂的淑女儀態拋在一邊,像個小男孩一樣盡情的追逐玩樂,在此時,終於顯出了一點與普通貴婦小姐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她不受壓抑的樂觀自然的天性,說是這一點真正吸引了達西也不為過。因為若是論外表,那麼瑾是公認的相貌在伊莉莎白之上,若是論智力,相信達西也曾遇到過不少伶俐的女子,然而伊莉莎白是與眾不同的,這樣的伊莉莎白才讓達西的另眼相看更具有說服力。影片中還增加了一部戲,就是當伊莉莎白嚴厲拒絕了達西後,第一次來到潘巴利莊園,首先是達西玩命的練劍,並且不斷的自言自語道:「我不能失敗,我不能。」這算是對達西突然轉變提出的一種解釋,由於原著中沒能對達西遭受失敗後的心理轉變作詳盡的描寫,我們只好不停的猜測導致達西改變的原因,這裡的達西倒有點愈挫愈勇百折不饒的態度,顯然伊莉莎白的拒絕反而激起了他的好勝心和征服欲,或許他此時在心裡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扭轉自己在伊莉莎白心目中的印象。還有一個改動,是伊莉莎白與達西在潘巴利偶遇之前,達西在池塘里游泳,伊莉莎白的舅舅舅母還曾調侃道:「是個好青年,可惜衣著隨便了點。」其實看原著可知,達西鮮有衣衫不整的時候,而他給伊莉莎白的親戚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衣著隨便」,這是很有趣的反差。這裡或許想借達西縱身投向池塘的一跳表明他改變自己的決心,不再如以前一樣拘謹被動,而是順從自己的心意,釋放自己的感情,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達西初見伊莉莎白的那般侷促不安,言語混亂,又匆匆離去,被人撞見自己的邋遢模樣或許令他失去了往日的鎮定,所以不得不逃也似的走開,重新整理衣衫後再向伊莉莎白展示一個嶄新的、文質彬彬的達西。在達西第二次向伊莉莎白告白時,原著中並沒有直接描寫伊莉莎白的回答和之後兩人的談話,然而這是不容輕視的重頭戲,這電影中,伊莉莎白說的是:「我的心思已與去年4月完全不同,事實上,恰恰相反。」含蓄的完成了這次兩人心意相通的任務,然後達西開始嘮嘮叨叨的傾訴伊莉莎白當初的拒絕有多麼的讓他傷心,使得伊莉莎白不得不滿含羞惱的笑道:「別再重複我當時的話了。」
    這部電影或許最讓人詬病的是結局,以兩對新人的婚禮作為結束,婚禮上牧師叨叨叨的講道,最後兩人登上車,KISS,結束。很多人覺得這個結局太俗套,完全破壞了前面的含蓄美。在此先透露一個八卦,那就是在拍攝此劇的同時,科林•費爾斯和詹妮弗•艾莉假戲真做,陷入情網。好,再提起另一部電影,馮導的經典作《大腕》,記得結局是怎樣的嗎,尤優和露西在泰勒的新作中出演情侶,一切情節可由尤優盡情發揮,拍攝結局的時候,製作人希望結局含蓄而富有深意,希望定格在兩人的雙目相接時,而泰勒問尤優想要什麼樣的結局時,尤優回答的相當直白:要擁抱,要KISS,要激情戲。弄得泰勒大為不解,然而他馬上領悟了,問尤優:「你是不是愛上露西了?」尤優不答,於是泰勒大笑:「好吧,我同意你的結局,就這麼拍。」
    簡•奧斯汀一生只寫了六部完整的小說:《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莊園》、《諾桑覺寺》、《艾瑪》、《勸導》,她42歲就去世,雖然寫盡了各種各樣的婚姻,自己卻一生未婚,傳說她曾經與一名青年互相愛慕,最終由於經濟原因不得不分開,這個故事被後人進一步猜想完善,出現在電影《成為簡•奧斯汀》中。《成為簡•奧斯汀》中飾演簡•奧斯汀戀人的男演員詹姆斯•麥卡沃伊曾在電影《贖罪》中與女演員凱拉•奈特利飾演分離的情侶,而凱拉•奈特利則在05年翻拍的《傲慢與偏見》中飾演新一代的伊莉莎白,小說中的伊莉莎白與現實中的戀人,兩人在電影中穿越的重逢了。
    電影中的達西,科林•費爾斯憑藉在《國王的演講》中的國王角色獲得2011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而詹妮弗•艾莉在此片中飾演國王語言診療師的妻子,兩人只有短短數秒交集。當年,她26歲,他35歲,他們是伊莉莎白和達西;如今,她42歲,他51歲,他們是毫無聯繫的國王和國王診療師的妻子,英雄老矣,美人遲暮。16年過去,楊過都能在谷底和小龍女重逢,伊莉莎白和達西卻未能將童話繼續。當診療師把門打開,詹妮弗•艾莉轉過頭來,剎那間四目相對,詹妮弗•艾莉驚詫莫名,而科林•費爾斯依然彬彬有禮,他伸出手來,臉上並無笑意,說道:
「It’s very nice to meet you。」
評論